【題目】可逆反應(yīng):2NO22NO+O2在密閉容器中反應(yīng),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biāo)志是(

①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nmolO2的同時,生成2nmolNO2

②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nmolO2的同時,生成2nmolNO

③用NO2、NO、O2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yīng)速率的比為221的狀態(tài)

④混合氣體的顏色不再改變的狀態(tài)

⑤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的狀態(tài)

⑥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再改變的狀態(tài)

A.②③④B.①③⑤C.①④⑥D.②⑥

【答案】C

【解析】

①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n mol O2,同時生成2n molNO2,說明反應(yīng)v=v逆,說明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①正確;

②無論反應(yīng)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nmolO2的同時,一定生成2nmolNO,不能說明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②錯誤;

③如何時候,NO2NO、O2物質(zhì)的量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yīng)速率之比均為221,不能說明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③錯誤;

④混合氣體的顏色不再改變,說明NO2氣體的濃度不變,說明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④正確;

⑤無論反應(yīng)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混合氣體的質(zhì)量不變,容器的體積不變,混合氣體的密度始終不變,不能說明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⑤錯誤;

⑥反應(yīng)前后氣體的化學(xué)計量數(shù)之和不相等,當(dāng)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再改變的狀態(tài),說明混合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不變,說明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⑥正確;

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有①④⑥,故選C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事實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A. 開啟啤酒瓶后,瓶中馬上泛起大量泡沫

B. H2I2、HI混合氣體加壓后顏色變深

C. 紅棕色的NO2加壓后顏色先變深再變淺

D. 工業(yè)上生產(chǎn)硫酸的過程中使用過量的空氣,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氧化鐵是一種重要的無機材料,化學(xué)性質(zhì)穩(wěn)定,催化活性高,具有良好的耐光性、耐熱性和對紫外線的屏蔽性,從某種工業(yè)酸性廢液(主要含Na、Fe2、Fe3Mg2、Al3、Cl、)中回收氧化鐵流程如圖所示:

已知:常溫下Ksp[Mg(OH)2]1.2×1011Ksp[Fe(OH)2]2.2×1016;Ksp[Fe(OH)3]3.5×1038Ksp[Al(OH)3]1.0×1033

1)寫出在該酸性廢液中通入空氣時發(fā)生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_________,指出使用空氣比使用氯氣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已知Fe3(aq)3OH(aq)=Fe(OH)3(s) ΔH=-Q1 kJ·mol1,題(1)中每生成1 mol含鐵微粒時,放熱Q2,請你計算1 mol Fe2全部轉(zhuǎn)化為Fe(OH)3(s)的熱效應(yīng)ΔH________。

3)常溫下,根據(jù)已知條件計算在pH5的溶液中,理論上Fe3在該溶液中可存在的最大濃度c(Fe3)____________。

4)有人用氨水調(diào)節(jié)溶液pH,在pH5時將Fe(OH)3沉淀出來,此時可能混有的雜質(zhì)是________(填化學(xué)式,下同),用________試劑可將其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四氯化鈦是乙烯聚合催化劑的重要成分,制備反應(yīng)如下:

TiO2(s)+2Cl2(g)=TiCl4(g)+O2(g)ΔH1=+175.4kJ·mol1

C(s)+O2(g)=CO(g)ΔH2=110.45kJ·mol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的燃燒熱是-110.45kJ·mol-1

B.若反應(yīng)①中使用催化劑加快反應(yīng)速率,單位時間內(nèi)吸收更多熱量,則ΔH1變大

C.反應(yīng)①中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

D.反應(yīng)TiO2(s)+2Cl2(g)+2C(s)=TiCl4(g)+2CO(g)ΔH=45.5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PCl3PCl5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將PCl3(g)Cl2(g)充入體積不變的2L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yīng):PCl3(g)Cl2(g)PCl5(g),并于10min時達到平衡。有關(guān)數(shù)據(jù)如下:

PCl3(g)

Cl2(g)

PCl5(g)

初始濃度(mol·L1)

2.0

1.0

0

平衡濃度(mol·L1)

c1

c2

0.4

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10min內(nèi),v(Cl2)0.04mol·L1·min1

B.當(dāng)容器中Cl21.2mol時,反應(yīng)達到平衡

C.升高溫度(T1T2),反應(yīng)的平衡常數(shù)減小,平衡時PCl31

D.平衡后移走2.0molPCl31.0molCl2,相同條件下再次平衡,c(PCl5)0.2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一個化學(xué)過程的示意圖。已知甲池的總反應(yīng)式為2CH3OH+3O2+4KOH===2K2CO3+6H2O

請回答:

(1)甲池是________池,通入O2的電極作為________極,電極反應(yīng)式為__________。

(2)乙池是________池,A電極名稱為________極,電極反應(yīng)式為_______________。乙池中的總反應(yīng)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3)當(dāng)乙池中B(Ag)極的質(zhì)量增加5.40 g時,甲池中理論上消耗O2________mL(標(biāo)準狀況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硫化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大多采用無水芒硝(Na2SO4炭粉還原法制備,原理為Na2SO42CNa2S2CO2。其主要流程如下:

1 Na2S溶液顯堿性,寫出相關(guān)反應(yīng)的方程式(主要)______,上述流程中采用稀堿液比用熱水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

2)常溫下,等體積、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NaHS溶液與Na2S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c(S2)_____c(HS) (填大于小于等于)。若混合溶液的pH=10,則c(HS)3c(H2S)c(S2)= 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I22S2O32-=2IS4O62-。上述所制得的Na2S·9H2O晶體中含有Na2S2O3·5H2O等雜質(zhì)。為測定產(chǎn)品的成分,進行下列實驗,步驟如下:

a. 取試樣10.00 g配成500.00 mL溶液。

b. 取所配溶液25.00 mL于碘量瓶中,加入過量ZnCO3懸濁液除去Na2S后,過濾,向濾液中滴入23滴淀粉溶液,用0.050 00 mol·L1I2溶液滴定至終點,用去5.00mL I2溶液。

c. 再取所配溶液25.00 mL于碘量瓶中,加入50.00 mL 0.050 00 mol·L1I2溶液,并滴入23滴淀粉溶液,振蕩。用標(biāo)準Na2S2O3溶液滴定多余的I2,用去15.00 mL 0.100 0 mol·L1 Na2S2O3溶液。

步驟b中用ZnCO3除去Na2S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

判斷步驟c中滴定終點的方法為______________。

計算試樣中Na2S·9H2ONa2S2O3·5H2O的質(zhì)量分數(shù)_________(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常溫下,溶液中,、三者所占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分布系數(shù)pH變化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的平衡常數(shù)

B.將等物質(zhì)的量的、溶于水中,所得溶液pH恰好為

C.常溫下HF的電離常數(shù),將少量溶液加入到足量NaF溶液中,發(fā)生的反應(yīng)為:H2C2O4+F-=HF+HC2O4-

D.溶液中,各離子濃度大小關(guān)系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所有超市、商場、集貿(mào)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在全國范圍內(nèi)禁止生產(chǎn)、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簡稱超薄塑料購物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mào)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主要目的是控制塑料制品的使用,減少白色污染

B.的單體是苯乙烯

C.聚氯乙烯塑料強度大,抗腐蝕性強,可以用來包裝需長時間保存的食品

D.用于食品包裝的塑料制品,屬于熱塑性塑料,可回收再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