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分子結構:CO2、CH4、PCl5、Na2O2、MgF2,其中原子的最外層不能都滿足8電子穩(wěn)定結構的是CH4、PCl5,是離子化合物,且離子個數(shù)之比是2:1或1:2的是Na2O2、MgF2

分析 在ABn型化合物中,中心元素A的族序數(shù)+成鍵數(shù)=8時,滿足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滿足最外層8電子結構,含H元素的化合物一定不滿足;離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離子鍵,如過氧化鈉、氟化鎂為離子化合物,過氧化鈉中含有鈉離子和過氧根離子,所以二者都滿足離子個數(shù)之比是2:1或1:2,據(jù)此進行解答.

解答 解:CO2中,C屬于第IVA族元素,碳元素的族序數(shù)+成鍵數(shù)=4+4=8,所以該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層電子都滿足8電子穩(wěn)定結構;
CH4為共價化合物,H原子最外層含有2個電子,沒有達到8電子穩(wěn)定結構;
PCl5中Cl元素化合價為-1,Cl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7,1+7=8,P元素化合價為+5,P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5,所以5+5=10,分子中P原子不滿足8電子結構;
Na2O2中含離子鍵、共價鍵,是離子化合物,各原子最外層都達到8電子穩(wěn)定結構,且陽離子與陰離子個數(shù)之比是2:1;
MgF2中只含離子鍵,屬于離子化合物,各原子最外層都達到8電子穩(wěn)定結構,且陽離子與陰離子的個數(shù)比為1:2;
根據(jù)分析可知,原子的最外層不能都滿足8電子穩(wěn)定結構的是:CH4、PCl5
是離子化合物,且離子個數(shù)之比是2:1或1:2的是Na2O2、MgF2,
故答案為:CH4、PCl5;Na2O2、MgF2

點評 本題考查了核外電子排布及化合物類型的判斷,題目難度中等,明確元素的族序數(shù)、成鍵類型及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解答關鍵,注意掌握化合物類型及判斷方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某學生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利用氯氣與潮濕的消石灰反應制取少量漂白粉(這是一個放熱反應).
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
(1)在A裝置中用固體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在加熱條件下制取氯氣,若在標準狀態(tài)下收集到33.6L的氯氣,則被氧化的HCl的物質(zhì)的量是3mol.
(2)漂白粉將在U形管中產(chǎn)生,其化學方程式是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3)C裝置的作用是吸收未完全反應的氯氣,防止污染空氣.
(4)此實驗所得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偏低.該學生經(jīng)分析并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主要原因是在U形管中還存在兩個副反應.
①溫度較高時氯氣與消石灰反應生成Ca(ClO32,為避免此副反應的發(fā)生,可采取的措施是將B裝置冷卻(或將B裝置放在冷水浴中).
②試判斷另一個副反應為(用化學方程式表示)Ca(OH)2+2HCl═CaCl2+2H2O.為避免此副反應的發(fā)生,可將裝置作何改進在A和B之間連接一個裝有飽和食鹽水的洗氣瓶.
(5)家庭中使用漂白粉時,為了增強漂白能力,可加入少量的物質(zhì)是B
A.食鹽         B.食醋          C.燒堿           D.純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氮、硫、碳的氧化物有多種,其中SO2和NOx都是大氣污染物,對它們的研究有助于空氣的凈化.
(1)研究氮氧化物與懸浮在大氣中海鹽粒子的相互作用時,涉及如下反應:
2NO2(g)+NaCl(s)?NaNO3(s)+ClNO(g) K1△H1<0。á瘢
2NO(g)+Cl2(g)?2ClNO(g)           K2△H2<0。á颍
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數(shù)K=$\frac{{{K}_{1}}^{2}}{{K}_{2}}$(用K1、K2表示).
(2)為研究不同條件對反應(Ⅱ)的影響,在恒溫條件下,向2L恒容密閉容器中加入0.2mol NO和0.1mol Cl2,10min時反應(II)達到平衡.測得10min內(nèi)v(ClNO)=7.5×10-3mol•L-1•min-1,NO的轉化率α1=75%.其他條件保持不變,反應(Ⅱ)在恒壓條件下進行,平衡時NO的轉化率α2>α1(填“>”“<”或“=”).
(3)汽車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減少NOx的排放,這使NOx的有效消除成為環(huán)保領域的重要課題.某研究小組在實驗室以Ag-ZSM-5為催化劑,測得NO轉化為N2的轉化率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如圖1.

①若不使用CO,溫度超過775℃,發(fā)現(xiàn)NO的分解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為NO的分解反應是放熱反應,升溫有利于反應逆向進行;在$\frac{n(NO)}{n(CO)}$=1的條件下,應控制的最佳溫度在870℃左右.
②NO2尾氣常用NaOH溶液吸收,生成NaNO3和 NaNO2.已知NO2-的水解常數(shù)K=2×10-11mol•L-1,常溫下某NaNO2和 HNO2 混合溶液的PH為5,則混合溶液中c(NO2-)和c(HNO2)的比值為50
(4)利用圖2所示裝置(電極均為惰性電極)也可吸收SO2,并用陰極排出的溶液吸收NO2.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SO2+2H2O-2e-=SO42-+4H+在堿性條件下,用陰極排出的溶液吸收NO2,使其轉化為無害氣體,同時有SO42-生成.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4S2O42-+6NO2+8OH-═8SO42-+3N2+4H2O
(5)消除汽車尾氣,可以通過反應2NO(g)+2CO(g)?2CO2(g)+N2(g).當質(zhì)量一定時,增大固體催化劑的表面積可提高化學反應速率.如圖3表示在其他條件不變時,NO的濃度c(NO)]隨溫度(T)、催化劑表面積(S)和時間(t)的變化曲線.
①該反應的△H<(填“>”或“<”)0.
②若催化劑的表面積S1>S2,在右圖中畫出c(NO) 在T1、S2條件下達到平衡過程中的變化曲線(并作相應標注).
(6)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欲探究SO2能否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BaSO3沉淀.查閱資料得知常溫下BaSO3的KSP為5.48×10-7,飽和亞硫酸中c(SO32-)=6.3×10-8 mol•L-1. 將0.1mol•L-1的BaCl2溶液滴入飽和亞硫酸中,不能 (填“能”或“不能”)生成BaSO3沉淀,原因是若溶液中c(Ba2+)=0.1 mol•L-1,c(SO32-)=6,3×10-8mol•L-1,其濃度積Q=c(Ba2+)×c(SO32-)<0.1×6.3×10-8=6.3×10-9<Ksp(BaSO3)=5.48×10-7 (請寫出必要的推斷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肉桂酸是一種香料,具有很好的保香作用,通常作為配香原料,可使主香料的香氣更加清香.實驗室制備肉桂酸的化學方程式為:
(苯甲醛)+(CH3CO)2O(乙酸酐)$→_{140-170℃}^{K_{2}CO_{3}}$(肉桂酸)+CH3COOH(乙酸)
主要試劑及其物理性質(zhì)
名稱分子量性狀密度g/cm3熔點℃沸點℃溶解度:克/100ml溶劑
苯甲醛106無色液體1.06-26178-1790.3互溶互溶
乙酸酐102無色液體1.082-73138-14012不溶
肉桂酸148無色結晶1.248133-1343000.0424
密度:常壓,25℃測定
主要實驗步驟和裝置如下:

Ⅰ合成:按圖1連接儀器,加入5mL苯甲醛、14mL乙酸酐和7.02g無水碳酸鉀.在140~170℃,將此混合物回流45min.
Ⅱ分離與提純:
①將上述合成的產(chǎn)品冷卻后邊攪拌邊加入40ml水浸泡5分鐘,并用水蒸氣蒸餾,從混合物中除去未反應的苯甲醛,得到粗產(chǎn)品
②將上述粗產(chǎn)品冷卻后加入40ml 10%的氫氧化鈉水溶液,再加90ml水,加熱活性炭脫色,趁熱過濾、冷卻;
③將1:1的鹽酸在攪拌下加入到肉桂酸鹽溶液中,至溶液呈酸性,經(jīng)冷卻、減壓過濾、洗滌、干燥等操作得到較純凈的肉桂酸;
水蒸氣蒸餾:使有機物可在較低的溫度下從混合物中蒸餾出來,可以避免在常壓下蒸餾時所造成的損失,提高分離提純的效率.同時在操作和裝置方面也較減壓蒸餾簡便一些,所以水蒸氣蒸餾可以應用于分離和提純有機物.回答下列問題:
(1)合成肉桂酸的實驗需在無水條件下進行,實驗前儀器必須干燥.實驗中為控制溫度在140~170℃需在BD中加熱(請從下列選項中選擇).
A.水     B.甘油(沸點290℃)    C.砂子    D.植物油(沸點230~325℃)
反應剛開始時,會有乙酸酐(有毒)揮發(fā),所以該實驗應在通風櫥或通風處中進行操作.
(2)圖2中水蒸氣蒸餾后產(chǎn)品在三頸燒瓶(填儀器名稱)
(3)趁熱過濾的目的防止肉桂酸鈉結晶而析出堵塞漏斗,方法:用熱過濾漏斗或采取保溫措施.
(4)加入1:1的鹽酸的目的是使肉桂酸鹽轉化為肉桂酸,析出的肉桂酸晶體通過減壓過濾與母液分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CD.
A.選擇減壓過濾是因為過濾速度快而且能得到較干燥的晶體
B.放入比布氏漏斗內(nèi)徑小的濾紙后,直接用傾析法轉移溶液和沉淀,再迅速開大水龍頭抽濾
C.洗滌產(chǎn)物時,先關小水龍頭,用冷水緩慢淋洗
D.抽濾完畢時,應先斷開抽氣泵和吸濾瓶之間的橡皮管,再關水龍頭
(5)5mL苯甲醛、14mL乙酸酐和7.02g無水碳酸鉀充分反應得到肉桂酸實際3.1g,則產(chǎn)率是41.9%(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氮化鋁(AlN)是一種新型無機材料,廣泛應用于集成電路生產(chǎn)領域.某化學研究小組設計下圖實驗裝置欲制取氮化鋁,應用的化學反應為:Al2O3+3C+N2$\frac{\underline{\;高溫\;}}{\;}$2AlN+3CO
試回答:
(1)實驗中用飽和NaNO2與 NH4Cl溶液制取氮氣的化學方程式為NaNO2+NH4Cl$\frac{\underline{\;\;△\;\;}}{\;}$NaCl+N2↑+2H2O.
(2)裝置中分液漏斗與蒸餾燒瓶之間的導管A的作用是C(填寫序號).
a.防止NaNO2飽和溶液蒸發(fā)    b.保證實驗裝置不漏氣    c.使NaNO2飽和溶液容易滴下
(3)按圖連接好實驗裝置后的下一步操作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4)有同學認為上述實驗裝置存在一些不足,請指出其中一個沒有尾氣處理裝置.
(5)反應結束后,某同學用右圖裝置進行實驗來測定氮化鋁樣品的質(zhì)量分數(shù)(實驗中導管體積忽略不計).已知:氮化鋁和NaOH溶液反應生成Na[Al(OH)4]和氨氣.
①廣口瓶中的試劑X最好選用c(填寫序號).
a.汽油        b.酒精       c.植物油     d.CCl4
②廣口瓶中的液體沒有裝滿(上方留有空間),則實驗測得NH3的體積將不變(填“偏大”、“偏小”、“不變”).
③若實驗中稱取氮化鋁樣品的質(zhì)量為10.0g,測得氨氣的體積3.36L(標準狀況),則樣品中AlN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61.5%(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用50mL1.0mol/L鹽酸與50mL1.1mol/LNaOH溶液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熱.回答下列問題:

(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用品是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該用品能否用鐵質(zhì)用品代替不能,原因是①鐵的導熱系數(shù)大,容易散熱;②鐵會與鹽酸反應
(2)圖示中用品填加后的裝置叫量熱器.
(3)燒杯間填滿碎紙條的作用是保溫,減少熱量的散失.
(4)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求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偏小(填“偏大、偏小、無影響”).
(5)如果用60mL1.0mol/L鹽酸與50mL1.1mol/L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所放出的熱量不相等(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熱相等(填“相等、不相等”).已知在稀溶液中強酸與強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水時放出57.3kJ的熱量,寫出上述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
(6)用相同濃度和體積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進行上述實驗,測得的中和熱的數(shù)值會偏;(填“偏大”、“偏小”、“無影響”).
(7)本實驗中用稍過量的NaOH的原因教材中說是為保證鹽酸完全被中和.試問:鹽酸在反應中若因為有放熱現(xiàn)象,而造成少量鹽酸在反應中揮發(fā),則測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偏低(填偏高、偏低或不變);
(8)該實驗小組做了三次實驗,每次取溶液各50mL,并記錄如表原始數(shù)據(jù).
實驗序號        起始溫度t1/℃終止溫度(t2)℃溫差(t2-t1)℃
鹽酸 NaOH溶液平均值
125.124.925.031.66.6
225.125.125.131.86.7
325.125.125.131.96.8
已知鹽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為1.00g/cm3中和后混和液的比熱容 C=4.18J(g.•℃),Q=C•m•△t則該反應的中和熱為△H=-56.0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1)常溫下0.1mol•L-1CH3COONa溶液呈堿(選填“酸”、“中”、“堿”)性,原因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CH3COO-+H2O=CH3COOH+OH-
(2)在配制碳酸鈉溶液時,為了防止發(fā)生水解,可以加入少量的NaOH(或NaHCO3).(填化學式)
(3)寫出泡沫滅火器(內(nèi)含NaHCO3溶液和Al2(SO43溶液)倒置時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l3++3HCO3-=Al(OH)3↓+3CO2↑.
(4)常溫下,0.1mol•L-1NaHCO3溶液的pH大于8,則溶液中c(H2CO3)>c(CO32-)(填“>”、“=”或“<”),原因是HCO3-?CO32-+H+、HCO3-+H20?H2CO3+OH-,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電離程度(用離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說明).
(5)已知:
①ZnCl2•xH2O易溶于水,且其水溶液呈酸性
②SOCl2極易與水發(fā)生下列反應:SOCl2+H2O═SO2+2HCl
實驗室制取無水氯化鋅是將ZnCl2•xH2O與SOCl2混合加熱的方法.
請回答下列問題:
混合加熱時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ZnCl2•XH2O+XSOCl2$\frac{\underline{\;\;△\;\;}}{\;}$ZnCl2+XSO2+2XHCl;SOCl2的作用是奪取ZnCl2•XH2O中的結晶水,生成的HCl抑制ZnCl2•XH2O的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金屬鋰在通訊和航空航天領域中有重要的應用.以某鋰礦為原料制取鋰的工藝流程如下圖,其主要成分為Li2O、Al2O3、SiO2,另含有FeO、MgO、CaO等雜質(zhì).

已知:①部分金屬氫氧化物開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時的pH:
氫氧化物Fe(OH)3Al(OH)3Mg(OH)2
開始沉淀pH2.73.79.6
完全沉淀pH3.74.711
②Li2CO3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如表:
溫度/℃010205075100
Li2CO3的溶解度/g1.5391.4061.3291.1810.8660.728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鋰礦中的FeO在反應 I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2FeO+4H2SO4(濃)=Fe2(SO43+SO2↑+4H2O
(2)反應 II中pH的范圍是4.7≤pH<9.6
(3)沉淀B中主要成分為CaCO3和Mg(OH)2(填化學式);沉淀C應使用熱水 洗滌(選填“熱水”或“冷水”)
(4)反應 IV發(fā)生的離子方程式為2Li++CO32-=Li2CO3
(5)電解熔融LiCl的陰極電極反應式為Li++e-=Li;陽極產(chǎn)生的氯氣中會混有少量氧氣,原因是加熱蒸干LiCl溶液時,LiCl有少量水解生成LiOH,受熱分解生成Li2O,電解時放電產(chǎn)生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某烴類化合物A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84,分子中含有一個碳碳雙鍵,其核磁共振氫譜中只有一個吸收峰.
(1)A的實驗式為CH2
(2)A的結構簡式為;
(3)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處于同一平面?是(填“是”或者“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