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是中學(xué)化學(xué)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的裝置,請根據(jù)裝置回答問題:

(1)從氯化鉀溶液中得到氯化鉀固體,選擇裝置 (填代表裝置圖的字母,下同);除去自來水中的C1?等雜質(zhì),選擇裝置 。

(2)從碘水中分離出I2,選擇裝置 ,該分離方法的名稱為 。

(3)裝置A中①的名稱是 ,進水的方向是從 口進水。裝置B在分液時為使液體順利滴下,除打開上口活塞外,還應(yīng)進行的具體操作是 。

(4)海水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在實驗室中取少量海水,進行如下流程的實驗:

粗鹽中含Ca2+、Mg2+、SO42-等雜質(zhì),需要提純后才能綜合利用。粗鹽提純的步驟有:

①加入過量的Na2CO3溶液 ②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 ③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 ④加入略過量的鹽酸 ⑤溶解 ⑥過濾 ⑦蒸發(fā)

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填寫序號)。

a.⑤②③①⑥④⑦ b.⑤①②③⑥④⑦ c.⑤②①③④⑥⑦ d.⑤③②①⑥④⑦

(5)用化學(xué)方程式回答加入Na2CO3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科學(xué)家研制出的八硝基立方烷(結(jié)構(gòu)如圖所示,碳原子未畫出)是一種新型高能炸藥,爆炸分解得到無毒、穩(wěn)定的氣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分子中C、N間形成極性共價鍵B.1mol該分子中含8mol-NO2
C.該物質(zhì)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D.該物質(zhì)爆炸產(chǎn)物是NO2、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儀器名稱為“圓底燒瓶”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已知蘇糖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有關(guān)蘇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蘇糖能發(fā)生銀鏡反應(yīng)
B.蘇糖屬于單糖
C.蘇糖在一定條件下,能發(fā)生加成和取代反應(yīng)
D.蘇糖與葡萄糖互為同分異構(gòu)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生活中處處有化學(xu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鐵表面鍍鋅可增強其抗腐蝕性
B.為防止月餅等富脂食品氧化變質(zhì),常在包裝袋中放入生石灰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上述對青篙素的提取過程屬于物理變化
D.含重金屬離子的電鍍廢液不能隨意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2016-2017學(xué)年四川省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學(xu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①僅用蒸餾水就可鑒別蔗糖、硫酸銅粉未、碳酸鈣粉未;

②用分液漏斗分離甘油和水的混合物;

③稀釋濃硫酸時,將濃硫酸沿燒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斷攪拌;

④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試紙中央,測該溶液的pH;

⑤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溶液,需要的玻璃儀器只有容量瓶和燒杯;

⑥在250mL燒杯中,加入216mL水和24g NaOH固體,配制10% NaOH溶液。

A. ①②④⑥ B. ①④⑤⑥ C. ①③④⑥ D. 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碳酸亞鐵(FeCO3)是菱鐵礦的主要成分,將FeCO3加熱到200℃開始分解為FeO和CO2,若在空氣中高溫煅燒FeCO3則生成Fe2O3
Ⅰ.已知25℃,101kPa時:4Fe(s)+3O2(g)═2Fe2O3(s)△H=-1648kJ•mol-1
C(s)+O2(g)═CO2(g)△H=-393kJ•mol-1
2FeCO3(s)═2Fe(s)+2C(s)+3O2(g)△H=+1480kJ•mol-1
(1)請寫出FeCO3在空氣中煅燒生成Fe2O3的熱化學(xué)方程式4FeCO3(s)+O2(g)=2Fe2O3(s)+4CO2(g)△H=-260kJ•mol-1
Ⅱ.生成的FeO和Fe2O3在一定條件下被還原為金屬鐵.
(2)據(jù)報道,一定條件下Fe2O3可被甲烷還原為“納米級”的金屬鐵.其反應(yīng)為:Fe2O3(s)+3CH4(g)?2Fe(s)+3CO(g)+6H2(g)△H>0
①原子序數(shù)為26的鐵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②反應(yīng)在5L的密閉容器中進行,2min后達到平衡,測得Fe2O3在反應(yīng)中質(zhì)量減少4.8g.則該段時間內(nèi)H2的平均反應(yīng)速率為0.018mol•(L•min)-1
③將固定質(zhì)量的Fe2O3(s)和CH4(g)置于恒溫恒壓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反應(yīng),能表明該反應(yīng)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bcd.
a.CH4的轉(zhuǎn)化率等于CO的產(chǎn)率                          b.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變
c.v(CO):v(H2)=1:2                         d.固體的總質(zhì)量不變
(3)FeO可用CO進行還原,已知:t℃時,F(xiàn)eO(s)+CO(g)?Fe(s)+CO2(g)     K=0.5
若在1L密閉容器中加入0.04mol FeO(s),并通入x molCO,t℃時反應(yīng)達到平衡.此時FeO(s)的轉(zhuǎn)化率為50%,則x=0.06.
Ⅲ.Fe2O3還可用來制備FeCl3,F(xiàn)eCl3在水溶液中的水解分三步:
Fe3++H2O?Fe(OH)2++H+ K1
Fe(OH)2++H2O?Fe(OH)2++H+ K2
Fe(OH)2++H2O?Fe(OH)3+H+  K3
(4)以上水解反應(yīng)的平衡常數(shù)K1、K2、K3由大到小的順序是K1>K2>K3.通過控制條件,以上水解產(chǎn)物聚合生成聚合物的離子方程式為:xFe3++yH2O?Fex(OH)(3x-y)+y+yH+
欲使平衡正向移動可采用的方法是acd(填字母 ).
a.  加水稀釋           b.加入少量NaCl固體       c. 升溫     d.加入少量Na2CO3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碳、氮和鋁的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
(1)真空碳熱還原-氯化法可實現(xiàn)由鋁礦制備金屬鋁,其相關(guān)的熱化學(xué)方程式如下:
2Al2O3(s)+2AlCl3(g)+6C(s)=6AlCl(g)+6CO(g)△H=a kJ•mol-1
3AlCl(g)=2Al(l)+AlCl3(g)△H=b kJ•mol-1
反應(yīng)Al2O3(s)+3C(s)=2Al(l)+3CO(g)的△H=0.5a+bkJ•mol-1(用含a、b的代數(shù)式表示);
(2)用活性炭還原法可以處理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組向某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發(fā)生反應(yīng)C(s)+2NO(g)?N2(g)+CO2(g)△H=Q kJ•mol-1在T1℃時,反應(yīng)進行到不同時間測得各物質(zhì)的濃度如下:
時間(mol/L)
濃度(mol/L)
01020304050
NO1.000.680.500.500.600.60
N200.160.250.250.300.30
CO200.160.250.250.300.30
①0~10min內(nèi),NO的平均反應(yīng)速率v(NO)=0.032mol•L-1•min-1,T1℃時,該反應(yīng)的平衡常數(shù)K=0.25;
②30min后,只改變某一條件,反應(yīng)重新達到平衡,根據(jù)上表中的數(shù)據(jù)判斷改變的條件可能是ad(填字母編號).
a.通入一定量的NO            b.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c.加入合適的催化劑           d.適當縮小容器的體積
③若30min后升高溫度至T2℃,達到平衡時,容器中NO、N2、CO2的濃度之比為3:1:1,則Q<0(填“>”或“<”).
④在恒容條件下,能判斷該反應(yīng)一定達到化學(xué)平衡狀態(tài)的依據(jù)是bc(填選項編號).
a.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2n mol NO(g)的同時消耗n mol CO2(g)
b.反應(yīng)體系的溫度不再發(fā)生改變
c.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發(fā)生改變
d.反應(yīng)體系的壓強不再發(fā)生改變
(3)鋁電池性能優(yōu)越,Al-Ag2O電池可用作水下動力電源,其原理如圖所示:
請寫出該電池正極反應(yīng)式Ag2O+2e-+H2O=2Ag+2OH-;常溫下,用該化學(xué)電源和惰性電極電解300ml硫酸銅溶液(過量),消耗27mg Al,則電解后溶液的pH=2(不考慮溶液體積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將相同質(zhì)量的銅分別和過量濃硝酸、稀硝酸反應(yīng),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反應(yīng)速率:前者快,后者慢
B.消耗硝酸的物質(zhì)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C.反應(yīng)生成相同條件下氣體的體積:前者多,后者少
D.反應(yīng)中轉(zhuǎn)移的電子總數(shù):前者多,后者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