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一定溫度下,在三個容積均為2.0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CO(g)+2H2(g)?CH3OH(g),各容器中起始物質的物質的量與反應溫度見表,反應過程中容器Ⅰ、Ⅲ中CH3OH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容器溫度/℃起始物質的量/mol
CO(g)H2(g)CH3OH(g)
T10.20.40
T1000.4
T20.20.40
A.在前20 min內,容器Ⅰ中反應的平均速率為v(H2)=0.012 mol•L-1•min-1
B.達到平衡后,容器Ⅰ中再充入0.20 mol CO和0.20 mol CH3OH,此時v(正)>v(逆)
C.達到平衡時,容器Ⅱ中的壓強一定大于容器Ⅰ中的壓強的兩倍
D.將容器Ⅲ改為絕熱容器,實驗起始溫度為T2,達到平衡時,CO的轉化率小于50%

分析 A.在前20 min內,容器Ⅰ中反應中甲醇物質的量0.12mol,反應的氫氣物質的量為0.24mol,反應速率v=$\frac{△c}{△t}$;
B.計算反應T1時Ⅰ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計算濃度商和平衡常數(shù)比較判斷平衡進行的方向;
C.容器ⅡCO(g)+2H2(g)?CH3OH(g),相當于起始量CO物質的量0.4mol,H2物質的量0.8mol,和容器Ⅰ相比起始量增大一倍,壓強增大平衡正向進行;
D.容器Ⅲ達到平衡狀態(tài),甲醇物質的量為0.10mol,CO轉化率=$\frac{0.10mol}{0.20mol}$×100%=50%,將容器Ⅲ改為絕熱容器,實驗起始溫度為T2,反應為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平衡逆向進行.

解答 解:A.在前20 min內,容器Ⅰ中反應中甲醇物質的量0.12mol,反應的氫氣物質的量為0.24mol,反應速率v=$\frac{△c}{△t}$=$\frac{\frac{0.24mol}{2.0L}}{20min}$=0.006mol/(L•min),故A錯誤;
B.計算反應T1時Ⅰ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CO(g)+2H2(g)?CH3OH(g),
起始量(mol/L)    0.1           0.2                     0
變化量(mol/L)  0.06          0.12                0.06
平衡量(mol/L)  0.04           0.08                 0.06
K=$\frac{0.06}{0.04×0.0{8}^{2}}$=234.375
容器Ⅰ中再充入0.20 mol CO和0.20 mol CH3OH,CO濃度為(0.04+0.1)mol/L=0.14mol/L,CH3OH濃度(0.06+0.1)mol/L=0.16mol/L,
計算濃度商和Qc=$\frac{0.16}{0.14×0.0{8}^{2}}$=178.6<K,平衡進行的方向是正向進行,v(正)>v(逆),故B正確;
C.容器Ⅱ中CO(g)+2H2(g)?CH3OH(g),相當于起始量CO物質的量0.4mol,H2物質的量0.8mol,和容器Ⅰ相比起始量增大一倍,壓強增大平衡正向進行,達到平衡時,容器Ⅱ中的壓強一定小于容器Ⅰ中的壓強的兩倍,故C錯誤;
D.容器Ⅲ達到平衡狀態(tài),甲醇物質的量為0.10mol,CO轉化率=$\frac{0.10mol}{0.20mol}$×100%=50%,將容器Ⅲ改為絕熱容器,實驗起始溫度為T2,反應為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平衡逆向進行,CO的轉化率小于50%,故D正確;
故選B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好像平衡影響因素、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常數(shù)的計算、注意平衡條件的分析判斷,掌握基礎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X、Y、Z 三種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徑的大小關系為:r(Y)>r(X)>r(Z),原子序 數(shù)之和為 16.X、Y、Z 三種元素的常見單質在適當條件下可發(fā)生如圖所示變化,其中 B 和 C 均為 10 電子分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X 元素位于ⅥAB.A 不能溶解于 B 中
C.B 的沸點高于 C 的沸點D.A 和 C 不可能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X、Y、Z、R、W 是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五種短周期元素.Y 和 R 同主族,可組成共價化合物 RY2,Y 和 Z 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與 W 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25℃時,0.1mol/L X 和 W 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 pH=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簡單離子的半徑:Z>R>W(wǎng)>Y
B.Y、Z、W 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顯堿性
C.Z 與 Y、Z 與 W 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鍵完全相同
D.WY2、Y3 等可作為新的自來水消毒劑替代 W2,主要原因是 WY2、Y3 的氧化性比 W2 更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蘇省徐州市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1)已知下列兩個熱化學方程式:

C3H8(g)+5O2(g) 3CO2(g)+4H2O(l) ΔH=-2220.0 kJ·mol-1

H2O(l) H2O(g) ΔH=+44.0 kJ·mol-1

則0.5 mol丙烷燃燒生成CO2和氣態(tài)水時釋放的熱量為 。

(2)已知:TiO2(s)+2Cl2(g) TiCl4(l)+O2(g) ΔH=+140 kJ·mol-1

2C(s)+O2(g) 2CO(g) ΔH=-221 kJ·mol-1

寫出TiO2和焦炭、氯氣反應生成TiCl4和CO氣體的熱化學方程式:

(3)科學家已獲得了極具理論研究意義的N4分子,其結構為正四面體(如右圖所示),與白磷分子相似。已知斷裂1molN—N鍵吸收193kJ熱量,斷裂1molNN鍵吸收941kJ熱量,則1molN4氣體轉化為2molN2時要放出______________kJ能量。

(4)阿波羅宇宙飛船上使用的是氫氧燃料電池,其電池總反應為:

2H2+O2 2H2O,電解質溶液為稀H2SO4溶液,電池放電時是將___________能轉化為__________能。其電極反應式分別為:負極_________________,正極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隨著大氣污染的日趨嚴重,“節(jié)能減排”,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研究NOx、SO2、CO等大氣污染氣體的處理具有重要意義.有學者想以如圖所示裝置用原電池原理將SO2轉化為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溶液中H+的移動方向由A極到B極
B.電池總反應方程式為:2SO2+O2+2H2O=2H2SO4
C.正極電極反應式為:SO2+2H2O-2e-=SO42-+4H+
D.當有0.25mol SO2被吸收時,通過H+交換膜的H+的物質的量為0.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短周期元素X、Y、Z、M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原子X的L層電子數(shù)是K層的2倍,Y2+電子層結構與氖相同,Z原子的質子數(shù)為偶數(shù),室溫下M單質為淡黃色固體,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X、Y、Z、M的原子半徑依次減小
B.Y與M組成化合物的熔點高于X與M組成的化合物
C.X、Z、M的最低價氣態(tài)氫化物的熱穩(wěn)定性依次增強
D.X的單質與Y、Z的最高價氧化物均能發(fā)生置換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鋇在氧氣中燃燒時得到一種鋇的氧化物晶體,其結構如圖所示,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晶體為分子晶體
B.晶體的化學式為Ba2O2
C.每個晶胞含有4個Ba2+和4個O2-
D.與每個Ba2+距離相等且最近的Ba2+共有12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工業(yè)合成氨可以實現(xiàn)大規(guī)模固氮,氨可用于生產(chǎn)氯化銨、硫酸銨等化學肥料.
(1)等物質的量濃度的兩溶液,pH大小為:氯化銨>硫酸銨(選填>、=或<,下同);銨根離子濃度相同的兩溶液,兩者的濃度大小關系為:氯化銨>硫酸銨;
(2)檢驗銨態(tài)氮肥中銨根離子的實驗方案是取樣,加入試管配成溶液,加入濃氫氧化鈉溶液,加熱,在試管口放一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若變藍,則含有銨根離子;反之沒有;
(3)長期施用硫酸銨,土壤會酸化板結的原因是硫酸銨是強酸弱堿鹽,其溶液呈酸性,所以長期施用,土壤會酸化板結.
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報道:常溫常壓、催化劑條件下,N2與水發(fā)生反應:2N2(g)+6H2O(l)?4NH3 (g)+3O2(g)?Q,(Q>0).
(4)如果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值變小,該反應正反應速率減。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下同),逆反應速率減。
(5)請用上述反應中的有關物理量來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容器中氣體的總質量不隨時間而變化或容器中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隨時間而變化或容器中氣體的密度不隨時間而變化或v(N2):v(O2)=2:3.
(6)若反應的容器容積為2.0L,反應時間4.0min,容器內氣體的密度增大了0.18g/L,在這段時間內O2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0125mol•L-1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湖南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1 mol 氧氣中含有12.04×1023個氧原子,在標準狀況下占有體積22.4 L

B.1 mol臭氧和1.5 mol氧氣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數(shù)

C.等體積、濃度均為1 mol/L的磷酸和鹽酸,電離出的氫離子數(shù)之比為3∶1

D.等物質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C6H12O6)中所含碳原子數(shù)之比為1∶6,氧原子數(shù)之比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