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實驗室探究氨的有關性質,設計了下圖所示實驗,A處是氣體發(fā)生裝置,A中所用的實驗藥品從下列物質中選取。
① Na2CO3② NaOH ③ Ca(OH)2④ NaHCO3⑤ NH4Cl
按上圖連接好各儀器,現(xiàn)將C處的鉑絲網(wǎng)加熱至紅熱,再將A處產(chǎn)生的氣體通過B裝置片刻后撤去C處酒精燈。部分實驗的現(xiàn)象如下:鉑絲繼續(xù)保持紅熱狀態(tài),D中的銅片慢慢溶解,回答下列問題:
(1)A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制取氣體所用到的玻璃儀器主要有_______種(不包括連接裝置)。
(2)B裝置的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銅片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了使Cu片溶解的速率加快,可向D處的溶液中加入下列少量物質中的___________(填下列各項序號)
A.Na2CO3B.AgNO3C.H2SO4D.FeSO4
(4)圖E中持續(xù)通入氧氣的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認為他們設計的這套實驗裝置還存在明顯的不足,對其不足之處以及應如何改進,談談你的意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過計算說明這次碰撞是彈性碰撞還是非彈性碰撞。
(1)Ca(OH)2 +2NH4Cl CaCl2 +2H2O+ 2NH3↑(3分)                        2(2分)
(2)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并產(chǎn)生氧氣(2分)
(3)3Cu+8H+ + 2NO3- = 3Cu2+ + 2NO↑+ 4H2O(2分) B C(2分)
(4)使有害氣體吸收更完全(2分)
(5)D裝置的液體易倒流入玻璃管C中,使玻璃管破裂,在C裝置與D裝置之間連接一防倒吸裝置。(2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20.6gNH4HCO3和NaHSO3的干燥粉狀混合物,用加熱分解的實驗方法來測定NH4HCO3的質量分數(shù)。已知:NaHSO3加熱時會產(chǎn)生SO2。根據(jù)下圖所示的儀器和所盛試劑填空:

(1)按照氣流由左→右的方向連接儀器的順序(用a~h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____。
(2)儀器B的名稱為_________,E裝置中放堿石灰的儀器名稱為________,A和E裝置中都用到的儀器名稱為__________。
(3)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C瓶中溶液顏色有變化,則測定結果可能會偏__________。
(5)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在75℃左右,用HgSO4作催化劑,乙炔可水化為乙醛.但HgSO4遇到某些特定物質常會發(fā)生催化劑中毒而失去催化作用,H2S就是其中一種.現(xiàn)用乙炔水化法,只用塊狀電石、濃硫酸、水、NaOH溶液、HgO粉末五種物質制乙醛,裝置如圖:     
  
請回答以下問題:  
(1) 實驗開始時,儀器A中盛放電石,B中應裝入          ,其作用是              
(2) 儀器D中盛放水,其作用是                                              
(3) 蒸餾燒瓶F中應加入HgO和另外兩種試劑,若將三者分別直接加入,請按加入的先
后順序寫出包括HgO在內的各試劑名稱         ,將HgO加入F中的操作方法是          
(4) 裝置圖中,加熱F的方式叫           ,所選用溫度計G的量程表示正確的是__________(填代號).
A.0℃~50℃B.0℃~100℃C.0℃~200℃D.0℃~360℃
(5) 檢驗乙醛已制出的操作、現(xiàn)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工業(yè)上制取CuCl2的生產(chǎn)流程如下:
請結合下表數(shù)據(jù),回答問題:
物   質
Fe(OH)2
Cu(OH)2
Fe(OH)3
溶度積/25℃
8.0×1016
2.2×1020
4.0×1038
完全沉淀時的pH范圍
≥9.6
≥6.4
3~4
(1)寫出下列離子方程式:
A→B                          ; B→C+D                      。
(2)溶液A中加入NaClO的目的是                                          
(3)在溶液B中加入CuO的作用是                                         。
(4)操作①應控制的pH范圍是:       ;操作②的目的是                   。
(5)由Cu(OH)2加入鹽酸使Cu(OH)2轉變?yōu)镃uCl2。采用“稍多量鹽酸”和“低溫蒸干”的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4分)油條是一種深受群眾喜愛的傳統(tǒng)食品,在百姓早餐桌上一直占有重要位置。但油條中鋁含量超標問題十分普遍,是影響群眾健康的食品安全隱患。從2009年5月下旬開始,浙江省的油條加工停用含鋁食品的添加劑,逐步轉換為無鋁添加劑配方和工藝,從而保證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油條。油條無鋁配方由碳酸氫鈉(小蘇打)、碳酸氫銨(臭粉)組成。為測定試樣中小蘇打的質量分數(shù)w(NaHCO3),實驗小組同學設計了如下裝置進行實驗。

實驗過程
①按圖組裝儀器,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將試樣m1g放入硬質玻璃管中,裝置B、C、D中藥品如圖,已知加藥品后裝置B的質量為m2g、裝置C的質量為m3g;
③關閉活塞a,點燃酒精燈加熱試樣,直到B裝置中無氣泡冒出后,打開活塞a向裝置中通入N2,一段時間后,撤掉酒精燈,關閉活塞a;
④稱得裝置B的質量為m4g、裝置C的質量為m5g。
請回答以下問題(裝置中原有空氣對實驗的影響忽略不計):
(1)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裝置B的作用為                                                      。
裝置C的作用為                                                           。
(3)實驗過程中通入N2的目的為                                           
(4)用下列各項所提供的數(shù)據(jù)能計算出w(NaHCO3)的是(   )(填選項字母)

(5)實驗結束后發(fā)現(xiàn)裝置A中硬質玻璃管右端有水珠,你認為利用實驗中所提供的數(shù)據(jù)還能否得到準確的w(NaHCO3  (填“能”或“不能”)。若能,則w(NaHCO3)的計算式為:             ,若不能,此問不作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操作的先后順序合理的是(   )
A.制取乙酸乙酯,應先將乙醇、乙酸混合,后加入到濃硫酸中
B.酸堿中和滴定中,應先將錐形瓶用待測液潤洗,后加入一定體積的待測液
C.配制SnCl2溶液時,應先將SnCl2固體溶于濃鹽酸中,后加水稀釋
D.用分液漏斗滴液,應先旋開分液漏斗的活塞,后打開漏斗上口的玻璃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A.用加入足量銅粉的方法除去Cu(NO32溶液中混有的AgNO3
B.用洗氣瓶中的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氣體
C.加入NaOH溶液并加熱,產(chǎn)生的氣體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確定溶液中有
D.先后添加石蕊試液、BaCl2溶液,將鹽酸、硫酸、硫酸鈉、氫氧化鈉四種無色溶液區(qū)別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已知某濃度氨水中氨氣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8.4 mol·L-1,溶液的密度為0.900 g·mL-1,則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結論是化學學習的方法之一,對下列實驗現(xiàn)象或實驗操作的解釋正確的是
 
現(xiàn)象或操作
解釋
A
將氯化鐵固體溶入加有鹽酸的水中配制氯化鐵溶液
抑制Fe3+的水解
B
某溶液中加入稀鹽酸,放出無色無味氣體,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
該溶液中存在CO32
C
溴水中加入甲苯,充分振蕩后靜置,溴水層褪色
甲苯與溴水發(fā)生了取代反應
D
鋁箔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熔化但不滴落
氧化鋁熔點高,兜住熔融的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