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W、X、Y、Z為短周期元素,W、Z周主族,X、Y、Z同周期,W的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 性大于Z的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X、Y為金屬元素,X的陽離子的氧化性小于Y的陽離子的 氧化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W的氣態(tài)氫化物的沸點一定高于Z的氣態(tài)氫化物的沸點
B.W與X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離子鍵
C.X、Y、Z、W的原子半徑依次減小
D.若W與Y原子序數(shù)相差5,則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一定為Y2W3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A、B、C、D是四種短周期元素,E是過渡元素。A、B、C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為:,B是同周期第一電離能最小的元素,C的最外層有三個成單電子,E的外圍電子排布式為3d64s2;卮鹣铝袉栴}:
(1)寫出下列元素的符號:A _________ B__________ C __________
(2)用元素符號表示D所在周期(除稀有氣體元素外)第一電離能最小的元素是______,電負性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
(3)D的氫化物比C的氫化物的沸點______(填"高"或"低"),原因________________
(4)E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是__________,E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已知元素周期表可按電子排布分為s區(qū)、p區(qū)等,則E元素在_______區(qū)。
(5)畫出D的核外電子排布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排布遵循了構(gòu)造原理、_________原理和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固體樣品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溶液,需經(jīng)過稱量、溶解、轉(zhuǎn)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圖示對應的操作規(guī)范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操作中不正確的是 ( )。
A.分液時,分液漏斗中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B.蒸餾時,應使溫度計水銀球靠近蒸餾燒瓶支管口處
C.滴定時,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錐形瓶,邊滴邊振蕩,眼睛注視滴定管中的液面
D.NaCl溶液蒸發(fā)結(jié)晶時,當蒸發(fā)皿中有大量晶體析出時即可停止加熱,利用余熱蒸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一定條件下,向一體積為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 A,1mol B,發(fā)生如下反應: 2A(g)+B 3C(g);△H=-QkJ/mol(Q>0)。經(jīng)過60s達到平衡,測得B物質(zhì)的量 為0.2mol,下列對該平衡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用C的濃度變化表示該反應速率為2.4mol.L-1.min-1
B.若使容器變?yōu)?L,則C的物質(zhì)的量一定增大
C.達到平衡,測得放出熱量為xkJ,則x=Q
D.若向容器再充入1mol C,重新達到平衡,A的體積分數(shù)保持不變,則B為氣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圖甲是實驗室常用的一種儀器,其名稱是____ ;其主要用途是________;
(2)小明用某規(guī)格的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液面位置如圖乙,
則其量得液體體積為 (用a、b來表示)
(3)右下圖是某研究性小組設計的一個儲氣裝置圖。
①將氣體存于Ⅱ瓶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打開止水夾a,b,將氣體從導管d通入,可將氣體儲存在Ⅱ瓶中
B.作為儲氣或取氣時都無需在C處安裝止水夾
C.該裝置主要缺陷是C導管上未裝止水夾
D.該裝置也可用作制取氫氣的發(fā)生裝置;
②要從該儲好氣的裝置中取用氣體,正確操作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據(jù)報道,國外科學家用激光將置于鐵室中石墨靶上的碳原子炸松,再用射頻電火花噴射
氮氣,此時碳氮原子結(jié)合成碳氮化合物的薄膜,此化合物熔點比金剛石更高,其原因是( )
A.碳氮化合物的分子間作用力大于金剛石
B.氮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比碳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多
C.碳、氮原子構(gòu)成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的晶體,碳氮鍵比金剛石中碳碳鍵更短
D.碳、氮單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均不活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