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常溫下,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無色透明溶液中:Al3+、Ca2+、Cl-、HCO3-
B.含大量Fe3+的溶液中:K+、I-、SO42-、NO3-
C.由水電離出的c(H+)=1.0×10-14 mol•L-1的溶液中:Mg2+、K+、Cl-、SO42-
D.與Al反應放出H2的溶液中:NH4+、Na+、NO3-、F-

分析 A.鋁離子與碳酸氫根離子發(fā)生雙水解反應;
B.鐵離子能夠氧化碘離子;
C.由水電離出的c(H+)=1.0×10-14 mol•L-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四種離子之間不反應,都不與氫離子反應;
D.該溶液中存在大量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氟離子與氫離子反應,銨根離子與氫氧根離子反應.

解答 解:A.Al3+、HCO3-之間發(fā)生雙水解反應,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錯誤;
B.Fe3+、I-之間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錯誤;
C.由水電離出的c(H+)=1.0×10-14 mol•L-1的溶液為酸性或堿性溶液,Mg2+、K+、Cl-、SO42-之間不反應,都不與氫離子反應,在酸性溶液中能夠大量共存,故C正確;
D.與Al反應放出H2的溶液為酸性或強堿性溶液,銨根離子與氫氧根離子反應,F(xiàn)-與氫離子反應,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離子共存的判斷,為高考的高頻題,題目難度不大,注意明確離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況: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的離子之間;能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之間等;還應該注意題目所隱含的條件,如:溶液的酸堿性,據(jù)此來判斷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顏色,如無色時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離子的存在;溶液的具體反應條件,如“氧化還原反應”、“加入鋁粉產(chǎn)生氫氣”;是“可能”共存,還是“一定”共存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有aXn+bYm-兩種離子,其電子層結(jié)構(gòu)相同.下列關系式或化學式正確的是(  )
A.a-n=b+mB.a+m=b-n
C.氫化物為HnX或XHnD.氧化物為YO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4.常溫下,在28.9g水中溶解12.1g Cu(NO32•3H2O,恰好達到飽和,設該溶液密度為1.20g/cm3,求:
(1)該溶液中Cu(NO32的物質(zhì)的量
(2)該溶液中Cu(NO32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涉及化學知識,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Al2O3熔點高,可用作耐高溫材料
B.用米湯檢驗含碘鹽中的碘酸鉀
C.用純堿溶液洗滌餐具上的油污
D.利用丁達爾效應區(qū)別蛋白質(zhì)溶液和食鹽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反應中,屬于加成反應的是( 。
A.SO3+H2O=H2SO4B.CH2=CH2+HClO→CH3-CHOH
C.CH3Cl+Cl2→CH2Cl2+HClD.CO2+2NaOH=Na2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分類是化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類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
A.依據(jù)分子中含有氫原子的數(shù)目,將酸分為一元酸、二元酸等
B.依據(jù)是否有電子轉(zhuǎn)移,將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C.根據(jù)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多少將元素分為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
D.根據(jù)分散質(zhì)粒子直徑的大小,將分散系分為濁液、膠體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面列舉的是某化合物的組成和性質(zhì),能說明該物質(zhì)肯定是有機物的是( 。
A.僅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B.僅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C.在氧氣中燃燒只生成二氧化碳D.熔點低而且難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把石蕊試液滴加到新制的氯水中,對其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
A.溶液變紅色B.溶液變藍色
C.溶液變紫色D.溶液顏色先變紅后立即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表各組物質(zhì)中,不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xiàn)如圖所示轉(zhuǎn)化的是( 。
選項XYZ
AFeFeCl3FeCl2
BNH4ClNH3NO
CCCOCO2
DAl2O3AlCl3Al(OH)3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