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鐵鋁合金粉末溶于足量鹽酸中,加入過量NaOH溶液。過濾出沉淀,洗滌、干燥、灼燒,得到紅棕色粉末的質量仍為a g,則原合金中鐵的質量分數(shù)為

A.70%                       B.52.4%             C.47.6%                       D.30%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鐵及其化合物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赤鐵礦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鐵與水蒸氣在高溫下的反應產(chǎn)物為Fe2O3和H2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雜質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鐵粉,然后過濾

D.Fe3與KSCN產(chǎn)生血紅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以下關于化學反應速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化學反應速率可用某時刻生成物的質量增加來表示

B、在同一反應中,用各種物質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的大小相等

C、化學反應速率指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

D、若反應現(xiàn)象在短時間內出現(xiàn),則反應速率快,若無明顯現(xiàn)象,則反應速率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硫酸是一種重要的化工產(chǎn)品,硫酸的消耗量常被視為一個國家工業(yè)發(fā)達水平的一種標志。目前的重要生產(chǎn)方法是“接觸法”,有關接觸氧化反應2SO2+O2催化劑2SO3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為可逆反應,故在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氣不可能全部轉化為三氧化硫

B、達到平衡后,反應就停止了,故正、逆反應速率相等且均為零

C、一定條件下,向某密閉容器中加入2molSO2和1molO2,則從反應開始到達到平衡的過程中,正反應速率不斷減小,逆反應速率不斷增大,某一時刻,正、逆反應速率相等

D、在利用上述反應生產(chǎn)三氧化硫時,要同時考慮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和化學反應速率兩方面的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硫酸鐵,可行的辦法是

A.加入鐵粉                                     B.加入銅粉

C.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D.滴入KSCN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王喜歡做實驗,一次他將一把沒有擦干的小刀放在火上烤了一下,發(fā)現(xiàn)表面變藍,他又將一把干燥的光亮小刀放 在火上烤了一下,發(fā)現(xiàn)也有同樣的現(xiàn)象發(fā)生,他分析后認為可能是火烤的過程中小刀表面生成了一種物質所造成的。你認為此物質最有可能是

A.Fe3O4                   B.FeO                 C.Fe2O3                    D.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物質應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劑                          B.鹽類都可作調味品

C.鋁罐可久盛食醋                                D.小蘇打是面包發(fā)酵粉的主要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不能正確表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的是

A.將NaHCO3液加入氯化鋁溶液中  Al3+ + 3HCO3- = Al(OH)3 ↓+ 3CO2

B.銅與濃硝酸的反應:  Cu + 4H++2NO3 - = Cu 2+ + 2NO2↑+ 2H2O

C.Ca(HCO3)2溶液與過量NaOH溶液反應:HCO3+Ca2+OH=CaCO3↓+H2O

D.向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氣:2Fe2++4Br-+3Cl2=2 Fe3++2 Br2+6 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銅的冶煉過程大致可分為:①富集,將硫化物礦進行浮選 ②焙燒,主要反應為:2CuFeS2+4O2===Cu2S+3SO2+2FeO(爐渣) ③制粗銅,在1 200 ℃主要反應為:2Cu2S+3O2===2Cu2O+2SO2;2Cu2O+Cu2S===6Cu+SO2↑、茈娊饩珶掋~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冶煉過程中的尾氣可用來制硫酸

B.上述過程中,由1 mol CuFeS2制取1 mol Cu時共消耗2 mol O2

C.在反應2Cu2O+Cu2S===6Cu+SO2↑中,氧化劑是Cu2O和Cu2S

D.電解精煉銅的過程中,每轉移1 mol電子時,陽極溶解銅的質量小于32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