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硫酸在實驗室可用來干燥Cl2、HCl等氣體,這是利用了濃硫酸的
 
性. 蔗糖遇濃硫酸變黑,是由于濃硫酸具有
 
性.若將盛有濃硫酸的容器敞口放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其質(zhì)量會
 
(填“增加”、“減少”或“沒有變化”).
考點:濃硫酸的性質(zhì)
專題:氧族元素
分析:濃硫酸屬于酸,具有酸的通性,濃硫酸還具有吸水性、脫水性和強氧化性,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氯氣、HCl等氣體;濃硫酸能將蔗糖中的H、O元素以水的形式脫去而體現(xiàn)脫水性;濃硫酸能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所以若將盛有濃硫酸的容器敞口放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其質(zhì)量會增加,
故答案為:吸水;脫水;增加.
點評:本題考查了濃硫酸的性質(zhì),知道濃硫酸不僅具有酸的通性,還具有特殊性:吸水性、脫水性和強氧化性,明確吸水性和脫水性的區(qū)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物質(zhì)氣化或熔化時,所克服的微粒間的作用(力)屬同種類型的是( 。
A、碘的升華和NH4Cl的“升華”
B、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的熔化
C、氯化鈉和鐵的熔化
D、苯和己烷的蒸發(f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含有鐵及其氧化物的混合物3.44g,向其中加入100mL 1mol/L的鹽酸恰好完全溶解,放出2.24L的氣體(標準狀況下),反應后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無紅色出現(xiàn),用足量的CO還原3.44g同樣的混合物,可得到鐵的質(zhì)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在密閉容器中的可逆反應:CO+NO2      CO2+NO;△H<0,達到平衡后,只改變下列中的一個條件,填寫有關(guān)的空白:
①增大容器體積,平衡
 
,C(NO)
 
,反應混合物的顏色
 

②升高溫度,平衡
 
,體系壓強
 

③加入催化劑,平衡
 
,NO2的物質(zhì)的量
 

(2).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化學反應:CO2(g)+H2(g)?CO(g)+H2O(g),其化學平衡常數(shù)K和溫度t的關(guān)系如下表:
t℃70080083010001200
K0.60.91.01.72.6
回答下列問題:
①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K=
 

②該反應為
 
反應(選填吸熱、放熱).
③能判斷該反應是否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依據(jù)是
 
(多選扣分).
(a)容器中壓強不變;(b)混合氣體中[CO]不變;(c)v(H2)=v(H2O);(d)C(CO2)=C(CO)
④某溫度下,平衡濃度符合下式:[CO2]?[H2]=[CO]?[H2O],試判斷此時的溫度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生銹的鐵釘與過量的鹽酸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698K時,在1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1.00molH2和1.00molI2(g),發(fā)生H2(g)+I2(g)?HI(g),當c(H2)減小為0.21mol/L-1時達到平衡.試作出c-t圖象來表示該平衡的建立過程.若在相同條件下,向另一完全相同的1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2.00molHI,請作出相應的c-t圖象來表示平衡的建立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0.6g Na2CO3固體溶解后配制成100ml溶液,其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取出10ml該溶液,它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將取出的10ml溶液加水稀釋至100ml,其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L CO一定與1L N2的質(zhì)量相等
B、質(zhì)量相同、密度不同的CO與N2所含的原子數(shù)目一定相等
C、分子數(shù)不同的CO2與O2的體積一定不等
D、在同溫同壓下,反應前氣體體積之和一定等于反應后氣體體積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 。
A、
如圖表示H2與O2發(fā)生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則H2的燃燒熱為241.8kJ?mol-1
B、
如圖表示壓強對可逆反應2A(g)+2 B(g)?3C(g)+D(s)的影響,乙的壓強比甲的壓強大
C、
根據(jù)如圖,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適量CuO,調(diào)節(jié)pH=4,過濾
D、
如圖表示常溫下,稀釋HA、HB兩種酸的稀溶液時,溶液pH隨加水量的變化,則相同條件下NaA溶液的pH大于同濃度的NaB溶液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