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13.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鐵與稀鹽酸制取氫氣時,加入NaNO3固體或Na2SO4固體都不影響生成氫氣的速率
B.加入反應物,則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百分數(shù)增大,化學反應速率增大
C.過程的自發(fā)性只能用于判斷其方向性,不能確定其是否一定會發(fā)生和發(fā)生的速率
D.中和反應放熱說明中和反應前后能量不守恒

分析 A.加入硝酸鈉,生成NO氣體,不生成氫氣;
B.加入反應物,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百分數(shù)不變;
C.過程的自發(fā)性只能用于判斷過程的方向性,過程能不能發(fā)生還與條件有關;
D.中和反應遵循能量守恒.

解答 解:A.硝酸根離子在酸性條件下具有強氧化性,加入硝酸鈉,生成NO氣體,不生成氫氣,故A錯誤;
B.加入反應物,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百分數(shù)不變,但濃度增大,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故B錯誤;
C.過程的自發(fā)性只能用于判斷過程的方向性,過程能不能發(fā)生還與條件有關,如碳在空氣中的燃燒屬于自發(fā)過程,但是常溫下不能發(fā)生,需要加熱或點燃,故C正確;
D.中和反應遵循能量守恒,為化學能轉化為熱能,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自發(fā)性的判斷以及化學反應與能量轉換等,為高頻考點,把握習題中的信息及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為解答的關鍵,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加NaNO3固體為解答的易錯點,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能源短缺是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甲醇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具有廣泛的開犮和應用前景.工業(yè)上通過媒的氣化生成的CO和H2合成甲醇,反應原理為:CO(g)+2H2(g)?CH3OH(g)

(1)在一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充有10mol CO和20mol H2,在催化劑作用下發(fā)生反應生成甲醇.CO的平衡轉化率(a)與溫度(T)、壓強(p)的關系如圖1所示.
①合成甲醇的反應為放熱(填“放熱”或“吸熱”)反應.判斷理由是溫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動,即逆反應方向為吸熱,所以正反應方向為放熱.平衡常數(shù)KA>KC(填“>”、“<”或“=”).
②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D(填字母序號).
A.當v(CO)生成=2v消耗(H2) 時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B.其它條件不變,只改變CO和H2的投料量,該反應的焓變發(fā)生改變
C.在反應過程中混合氣體的密度和相對平均分子質量均不發(fā)生變化
D.使用催化劑可以減小反應的活化能
(2)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甲醇產(chǎn)率的是ACD.
A.壓縮容器體積
B.恒容條件下充入He,使體系總壓強增大
C.將CH3OH (g)從體系中分離
D.恒壓條件下再充入10mol CO和20mol H2
(3)甲醇一一空氣燃料電池裝置如圖2所示.
①該電池甲電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H3OH-6e-+H2O=CO2↑+6H+
②若用此甲醇燃料電池電解200mL-定濃度NaCl與CuSO4的混合溶液(電極為惰性電極,不參與反應),電極產(chǎn)生氣體體積(標況下)與電解時間的關系圖如圖3所示,此溶液中硫酸銅的濃度為0.1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4.某研究小組利用如圖1裝置探究SO2和Fe(NO33溶液的反應原理.回答下列問題:
(1)在實驗室中,欲配制250g 70%的濃硫酸,需要的玻璃儀器除量筒、燒杯外,還需要有量筒和膠頭滴管,裝置A中盛放濃硫酸的儀器名稱是分液漏斗.
(2)往三頸燒瓶中通入N2的操作在滴加濃硫酸之前(填“之前”或“之后”),其目的是排除空氣對實驗的干擾.
(3)三頸燒瓶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SO3+H2S04(濃)=Na2S04+SO2↑+H2O,該反應中濃硫酸表現(xiàn)出的性質為強酸性.
(4)SO2易溶于水,圖2裝置可用于C處虛線框內吸收尾氣的是②或③或④(填編號).
(5)裝置B中產(chǎn)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有兩種可能.若要證明Fe3+能氧化SO2,則需要改進的地方是把裝置B中的Fe(NO33溶液替換為FeCl3溶液,改進后若得到肯定結論,則裝置B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SO2+2Fe3++2H2O=2Fe2++SO42-+4H+、SO42-+Ba2+=Ba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實驗對應的現(xiàn)象及結論均正確,且兩者具有因果關系的是( �。�
選項實驗現(xiàn)象結論
A向稀硝酸與過量銅粉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有氣泡生成常溫下,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SO2
B在酒精燈上加熱鋁箔鋁熔化,但熔化的鋁不滴落Al2O3的熔點比Al高
C向Fe(SCN)3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溶液由紅色變?yōu)榧t褐色減小反應物濃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D選用酚酞作試劑,用NaOH溶液滴定醋酸溶液溶液變?yōu)榉奂t色NaOH溶液過量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水楊酸、冬青油、阿司匹林的結構簡式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由水楊酸制冬青油的反應是取代反應
B.阿司匹林的分子式為C9H8O4,水解可得水楊酸
C.冬青油苯環(huán)上的一氯取代物有4種
D.可用NaOH溶液除去冬青油中少量的水楊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用下列實驗方案及所選玻璃儀器(非玻璃儀器任選)就能實現(xiàn)相應實驗目的是( �。�
實驗目的實驗方案所選玻璃儀器
A除去KNO3中少量NaC1將混合物制成熱的飽和溶液,冷卻結晶,過濾酒精燈、燒杯、玻璃棒
B證明HClO 和CH3COOH的酸性強弱同溫下,用pH試紙定濃度均為0.1mol•L-1的NaClO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pH玻璃棒、玻璃片
C檢驗蔗糖水解產(chǎn)物具有還原性向蔗糖溶液中水加入幾滴稀硫酸,水浴加熱幾分鐘,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銀氨溶液,并水浴加熱試管、燒杯、酒精燈、滴管
D配制1L1.6%的CuSO4溶液(溶液密度近似為1g/mL)將25g CuSO4•5H2O溶解在975g水中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量筒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已知A、B、C、D、E、F是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A與C同主族,A與B、A與E形成共價化合物,A與B形成的最簡單化合物的水溶液呈堿性,E的最高正化合價與最低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4,D是同周期中簡單離子半徑最小的元素,F(xiàn)元素對應的單質為日常生活中常見金屬.
(1)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時第四周期第VIII族.
(2)B、D、E的簡單離子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為S2->N3->Al3+(離子符號表示).
(3)B的氣態(tài)氫化物與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反應生成的化合物中存在的化學鍵類型為離子鍵和共價鍵,寫出檢驗該化合物中陽離子的離子方程式NH4++OH-_NH3↑+H2O.
(4)寫出由A、B元素形成的六核分子的電子式
(5)已知常溫下化合物FE的Ksp=6×10-18mol2•L-2,常溫下將1.0×10-5mol•L-1的Na2E溶液與含F(xiàn)SO4溶液按體積比3:2混合,若有沉淀FE生成,則所需的FSO4的濃度至少是2.5×10-12 mol/L.(忽略混合后溶液的體積變化).
(6)圖中均含D或F元素的物質均會有圖示轉化關系:
①均含D元素的乙、丙、丁微粒間的轉化全為非氧化還原反應;
②均含F(xiàn)元素的乙(單質)、丙、丁微粒間的轉化全為氧化還原反應.
請回答下列問題:
a.均含有D元素的乙與丁在溶液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Al3++3AlO2-+6H2O=4Al(OH)3↓.
b.丙、丁分別是含F(xiàn)元素的簡單陽離子,檢驗含丙、丁兩種離子的混合溶液中的低價離子,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其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5Fe2++MnO4-+8H+=5Fe3++Mn2++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四種裝置中所盛的溶液體積均為500mL,濃度均為0.6molL-1,(③可以實現(xiàn)鐵表面鍍鋅)工作一段時間后,測得導線上均通過了0.2mol電子,此時溶液中的pH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A.④②①③B.④③①②C.④③②①D.①③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4.為除去粗鹽中的CaCl2、MgCl2、SO42-以及泥沙等雜質,某同學設計了一種制備精鹽的實驗方案,步驟如下(用于沉淀的試劑稍過量):
(1)判斷BaCl2已過量的方法是取第②步后的上層清液1~2滴,(或取少量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再滴入1~2滴BaCl2溶液,若溶液未變渾濁,則表明BaCl2已過量.
(2)第③步中,發(fā)生的主要化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MgCl2+2NaOH═Mg(OH)2↓+2NaCl.
(3)第⑥步中,發(fā)生的兩個主要化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HCl+Na2CO3=2NaCl+H2O+CO2↑和HCl+NaOH=NaCl+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