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0.下列有關鈉、鐵、鋁性質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地殼中的含量:Fe>Al>Na
B.均能與鹽酸反應,生成物中金屬價態(tài)數(shù)值:Al>Fe>Na
C.鈉、鋁均能從FeCl3溶液中置換出鐵
D.等質量的三種金屬與足量鹽酸反應時,鈉置換出的氫氣最多

分析 A、根據地殼中的含量多少判斷;
B、根據鈉、鐵、鋁性質其中鈉最活潑分析;
C、鈉與FeCl3溶液先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氫氧化鈉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的沉淀;
D、依據鈉鋁鐵和酸反應的定量關系計算分析,2Na~H2 ,2Al~3H2,F(xiàn)e~H2,依據電子守恒判斷生成氫氣多少.

解答 解:A、因為地殼中的含量前幾位的是O,Si,Al,F(xiàn)e,Ca,所以地殼中的含量為Al>Fe>Na,故A錯誤;
B、因為鈉、鐵、鋁性質中鈉最活潑,所以與鹽酸反應,金屬鈉與鹽酸的反應最劇烈,故B正確;
C、鈉與FeCl3溶液先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氫氧化鈉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的沉淀,所以鈉不能從FeCl3溶液中置換出鐵單質,故C錯誤;
D、等質量的三種金屬與足量鹽酸反應時,
2Na~H2 ,電子轉移$\frac{1}{23}$,2Al~3H2,電子轉移$\frac{1}{27}$×3=$\frac{1}{9}$,F(xiàn)e~H2 電子轉移$\frac{1}{56}$×2=$\frac{1}{28}$,鋁置換出的氫氣最多,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難度中等,根據所學知識即可完成,掌握基礎是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A元素原子M電子層上有6個電子.B元素與A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層數(shù)相同,B元素的原子最外電子層只有1個電子.
(1)B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2)A、B兩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名稱是硫化鈉_,無色火焰上灼燒時,火焰呈黃_色.
(3)用電子式表示A、B兩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若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6g CH4與18 g NH4+所含質子數(shù)相等
B.0.5mol FeCl3滴入沸水可制備膠體粒子0.5 NA
C.將分子總數(shù)為NA的NH3和HCl的混合氣體置于標準狀況下,其體積為約22.4L
D.7.8 g Na2O2中含有的離子總數(shù)目為0.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是以氯化鈉為例表示的氧化反應、還原反應,以及氧化還原反應實質的示意圖.認真分析示意圖,總結歸納:什么是氧化反應?什么是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什么?氧化反應是失電子,化合價升高的反應;還原反應是得電子,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電子的轉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為探究Fe(NO32等硝酸鹽熱分解產物和產物的性質,某化學小組開展如下探究性學習:
【查閱資料】金屬活潑性不同,其硝酸鹽分解產物不同
(1)K→Na活潑金屬的硝酸鹽分解生成亞硝酸鹽和氧氣;
(2)Mg→Cu等較活潑金屬的硝酸鹽分解生成氧化物、NO2和O2;
(3)Hg以后不活潑金屬的硝酸鹽分解生成金屬、NO2和O2
2KNO3$\frac{\underline{\;\;△\;\;}}{\;}$2KNO2↑+O2↑  
2Cu(NO32$\frac{\underline{\;\;△\;\;}}{\;}$2CuO+4NO2↑+O2
2AgNO3$\frac{\underline{\;\;△\;\;}}{\;}$2Ag+2NO2↑+O2
I:【實驗一】探究Fe(NO32熱分解固體產物中Fe元素的價態(tài).該小組甲同學將其溶于足量的稀H2SO4得到相應兩份溶液,進行以下探究實驗.①向一份溶液中滴入少量KSCN溶液;②少量稀酸性KMnO4溶液中滴入另一份溶液.現(xiàn)象:①溶液變紅色②溶液變紅色
(1)則Fe(NO32分解的化學方程式是4Fe(NO32$\frac{\underline{\;\;△\;\;}}{\;}$2Fe2O3+8NO2↑+O2↑.
Ⅱ:【實驗二】探究Fe(NO32熱分解氣體產物的性質.小組乙、丙同學進行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收集時操作恰當,幾乎沒有空氣)
實驗步驟:①連接儀器;②檢查裝置氣密性;③取一定質量Fe(NO32裝于大試管,并重新連接好儀器;④加熱;⑤…
(2)乙同學使用A裝置收集氣體,恰好收集到54mL紅棕色氣體,要從水槽中取出量筒,乙同學的正確操作方法是用玻璃片在水槽里蓋好量筒口,用食指摁緊玻璃片,將量筒從水槽中取出,正放在試驗臺上.
(3)丙同學取等質量Fe(NO32的在同樣條件下熱分解,用B裝置收集氣體產物,可收集到氣體8mL.
Ⅲ:【實驗三】探究固體混合物的組成和特征
(4)小組丁同學取KNO3、Cu(NO32、Fe(NO32混合粉末充分加熱后用排水法未收集到任何氣體,則KNO3、Cu(NO32、Fe(NO32物質的量之比可能為A.
A.1:2:2        B.2:1:3        C.1:2:3       D.3:8:5
(5)取0.6mol由KNO3、Cu(NO32、Fe(NO33按等物質的量之比混合而成的粉末溶于100mL 3mol/L的稀硫酸中,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銅粉,則最多可溶解銅粉質量為20.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是物質間發(fā)生化學反應時顏色的變化情況,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

MNPQ
ANH3•H2OBa(OH)2石蕊試液
BNaBaCl2FeOKSCN
CNaOHBa(NO32鋅粉KSCN
DNaHCO3MgCl2Fe石蕊試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接觸法制硫酸工藝中,其主反應在450℃并有催化劑存在下進行:
2SO2(g)+O2(g)?2SO3(g)△H=-196.6KJ/mol
(1)該反應450℃時的平衡常數(shù)大于500℃時的平衡常數(shù)(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該熱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意義是在450℃時,2molSO2氣體和1molO2氣體完全反應生成2molSO3氣體時放出的熱量為196.6KJ.
(3)在一個固定容積為5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0.20mol SO2和0.10mol O2,半分鐘后達到平衡,測得容器中含SO3 0.18mol,則v(O2)=0.036 mol•L-1•min-1;若繼續(xù)通入0.20mol SO2和0.10mol O2,則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填“向正反應方向”、“向逆反應方向”或“不”),再次達到平衡后,0.36mol<n(SO3)<0.40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工業(yè)上用重鉻酸鈉(Na2Cr2O7)結晶后的母液(含少量的Fe3+)生產重鉻酸鉀(K2Cr2O7).工業(yè)流程如圖1及相關物質溶解度曲線如圖2:

(1)由Na2Cr2O7生產K2Cr2O7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r2O7+2KCl═K2Cr2O7+2NaCl;通過冷卻大量析出K2Cr2O7的原因是:低溫下K2Cr2O7的溶解度遠小于其它組分,隨溫度的降低,K2Cr2O7的溶解度明顯減小.
(2)向Na2Cr2O7母液中加堿液調pH的目的是除去Fe3+
(3)固體A主要為NaCl(填化學式).固體B主要為K2Cr2O7(填化學式).
(4)向母液Ⅰ中加入KCl時,加熱沸騰的原因是增大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
(5)用熱水洗滌固體A,將回收洗滌液轉移到母液Ⅱ中,操作目的是提高原料的使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A、B、C、D均為常見的有機物,在一定條件下,它們有如圖1所示的轉化關系:

其中M(C)>M(B)>M(A)(M表示摩爾質量).
請根據圖1回答:
(1)不溶于水的物質是(填字母)D.
(2)屬于還原反應的是(填序號)②.
(3)實驗室常用于檢驗物質A的方法有兩種,任寫一種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H3CHO+2Cu(OH)2+NaOH$\stackrel{△}{→}$CH3COONa+Cu2O↓+3H2O或CH3CHO+2Ag(NH32OH$\stackrel{△}{→}$CH3COONH4+2Ag↓+3NH3+H2O
(4)寫出D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有機物用結構簡式表示):CH3COOCH2CH3+NaOH$→_{△}^{催化劑}$CH3COONa+CH3CH2OH.
(5)實驗室可用圖2所示的裝置來制取物質D,右側試管中的液體為飽和Na2C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