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課外小組設計的實驗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裝置(如圖所示),A中放有濃硫酸,B中放有乙醇、無水醋酸,D中放有飽和碳酸鈉溶液。按圖連接裝置,用酒精燈對燒瓶B加熱,當觀察到D中有明顯現(xiàn)象時停止實驗。試完成下列問題:
(1)在燒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濃硫酸和乙酸外,還應放入幾塊碎瓷片,其目的是:_________。
(2)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裝置D中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該實驗中,若用1mol乙醇和1mol 乙酸在濃硫酸作用下加熱,充分反應,能否生成1mol乙酸乙酯? ,原因是: 。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課外小組設計下列實驗裝置通過測定某些乙和丙裝置中試劑的質量變化,探究CuCO3?XCu(OH)2化學式中的X。
⑴ 連接好整個實驗裝置后,接下去第一步操作是 。
⑵ 丙裝置中藥品的名稱為________________,丁裝置的作用是 。為使實驗數(shù)據(jù)準確,還需在A之前補充裝置M,則M裝置的名稱為 。
⑶實驗結束后在裝置中鼓入空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根據(jù)什么實驗現(xiàn)象判斷CuCO3?XCu(OH)2已完全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
⑸CuCO3?XCu(OH)2完全分解后,測定得出如下數(shù)據(jù):裝置丙增重4.4 g。丙裝置增重1.98g。則X= 。 試分析X的值可能偏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課外小組設計的實驗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裝置(如圖所示),A中放有濃硫酸,B中放有乙醇、無水醋酸,D中放有飽和碳酸鈉溶液。按圖連接裝置,用酒精燈對燒瓶B加熱,當觀察到D中有明顯現(xiàn)象時停止實驗。試完成下列問題:
(1)在燒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濃硫酸和乙酸外,還應放入幾塊碎瓷片,其目的是:_________。
(2)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裝置D中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該實驗中,若用1mol乙醇和1mol 乙酸在濃硫酸作用下加熱,充分反應,能否生成1mol乙酸乙酯? ,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課外小組設計的實驗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裝置如圖4-1所示,A中放有濃硫酸,B中放有乙醇、無水醋酸鈉,D中放有飽和碳酸鈉溶液。
已知:①無水氯化鈣可與乙醇形成難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②有關有機物的沸點:
請回答:
(1)濃硫酸的作用:_______;若用同位素18O示蹤法確定反應產(chǎn)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寫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
(2)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_______。若反應前向D中加入幾滴酚酞,溶液呈紅色,產(chǎn)生此現(xiàn)象的原因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反應結束后D中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
(3)該小組同學在實驗時才取了加入過量的乙醇,目的是 ,同時慢慢滴加乙酸并加熱蒸餾,原因是 。
(4)從D中分離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應先加入無水氯化鈣,分離出_______;再加入(此空從下列選項中選擇)_________;然后進行蒸餾,收集77℃左右的餾分,以得到較純凈的乙酸乙酯。
A.五氧化二磷 B.堿石灰
C.無水硫酸鈉 D.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課外小組設計的實驗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裝置(如圖所示),A中放有濃硫酸,B中放有乙醇、無水醋酸,D中放有飽和碳酸鈉溶液。按圖連接裝置,用酒精燈對燒瓶B加熱,當觀察到D中有明顯現(xiàn)象時停止實驗。試完成下列問題:
(1)在燒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濃硫酸和乙酸外,還應放入幾塊碎瓷片,其目的是:_________。
(2)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裝置D中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該實驗中,若用1mol乙醇和1mol 乙酸在濃硫酸作用下加熱,充分反應,能否生成1mol乙酸乙酯? ,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