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能導電的電解質(zhì)是( 。
A.氯化鈉溶液B.金屬銅C.熔融硝酸鉀D.酒精

分析 電解質(zhì)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包括酸、堿、鹽、活潑金屬氧化物和水;
非電解質(zhì)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狀態(tài)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包括一些非金屬氧化物、氨氣、大多數(shù)有機物(如蔗糖、酒精等);
物質(zhì)導電的條件:含有自由移動的離子或自由電子;
單質(zhì)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zhì)也不是非電解質(zhì).

解答 解:A.氯化鈉溶液是混合物,不是電解質(zhì),故A錯誤;
B.金屬銅為單質(zhì),不是電解質(zhì),故B錯誤;
C.熔融硝酸鉀是電解質(zhì),含有自由移動的離子,能夠?qū)щ,故C正確;
D.酒精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狀態(tài)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是非電解質(zhì),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電解質(zhì)溶液導電的原因及電解質(zhì)、非電解質(zhì)的定義,明確概念是解題關(guān)鍵,注意電解質(zhì)不一定導電,導電的不一定是電解質(zhì),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2015年8月12日晚,天津塘沽濱海新區(qū)危險品倉庫發(fā)生大爆炸,造成了巨大損失.據(jù)悉,該危險品倉庫存放的危險品有多種,包括劇毒化學品氰化鈉(NaCN).下列有關(guān)氰化鈉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NaCN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2
B.NaCN易與水反應,發(fā)生大爆炸,造成多名消防隊員犧牲
C.可用強氧化劑如H2O2等將NaCN氧化為無毒物質(zhì)
D.為防止中毒,須加強對地表水、排?诘鹊那杌锱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Cu與2mol/L的稀硝酸反應,如果NO3-的濃度下降0.3mol/L,則同時溶液中H+濃度下降(  )
A.0.3 mol/LB.0.6mol/LC.0.9 mol/LD.1.2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堿金屬元素的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被廣泛應用于生產(chǎn)、生活中.
(1)在25℃,101kPa下:2Na(s)+$\frac{1}{2}$O2(g)═Na2O(s)△H1=-414kJ•mol-1
2Na(s)+O2(g)═Na2O2(s)△H2=-511kJ•mol-1
①Na2O2(s)+2Na(s)═2Na2O(s)△H=-317kJ•mol-1
②一定量的Na在足量O2中充分燃燒,參加反應的O2體積為5.6L(標況下),則該反應過程中轉(zhuǎn)移電子的數(shù)目為3.01×1025或0.5NA
(2)金屬鋰廣泛應用于化學電源制造,鋰水電池就是其中一種產(chǎn)品.該電池以金屬鋰和鋼板為電極材料,以LiOH為電解質(zhì),加入水即可放電.總反應為:2Li+2H2O═2LiOH+H2
①鋰水電池放電時,OH-向負極移動.
②寫出該電池放電時正極的電極反應式:2H2O+2e?=2OH?+H2↑.
③電解熔融LiCl可以制備金屬Li.但LiC1熔點在873K以上,高溫下電解,金屬Li產(chǎn)量極低.經(jīng)過科學家不斷研究,發(fā)現(xiàn)電解LiCl-KCl的熔鹽混合物可以在較低溫度下生成金屬Li.你認為,熔鹽混合物中KCl的作用是降低LiCl的熔點.寫出電解該熔鹽混合物過程中陽極的電極反應式:2Cl?-2e?=Cl2↑.
(3)最新研究表明,金屬鉀可作工業(yè)上天然氣高溫重整的催化劑,有關(guān)反應為:CH4(g)+H2O═CO(g)+3H2(g)一定溫度下,向2L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充入4molCH4(g)和6mo1H2O(g)發(fā)生反應,10min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測得CH4(g)和H2(g)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
①0~10min內(nèi)用v(CO)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為0.1mol•L-1•min-1
②下列敘述中,能夠證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b(填序號).
a.生成3molH-H鍵的同時有4molC-H鍵斷裂
b.其他條件不變時,反應體系的壓強保持不變
c.反應混合氣體的質(zhì)量保持不變
d.c(H2O):c(H2)=1:3
③此溫度下,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13.5mo12•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亞氯酸鈉(NaClO2)是重要漂白劑,探究小組開展如下實驗,請回答:
[實驗Ⅰ]NaClO2晶體按如圖裝置進行制取.
已知:NaClO2飽和溶液在低于38℃時析出NaClO2•3H2O,高于38℃時析出NaClO2,高于60℃時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
(1)裝置C起的是防止D瓶溶液倒吸到B瓶中的作用.
(2)已知裝置B中的產(chǎn)物有ClO2氣體,則B中產(chǎn)生氣體的化學方程式為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裝置D中生成NaClO2和一種助燃氣體,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裝置B中反應后的溶液中陰離子除了ClO2-、ClO3-、Cl-、ClO-、OH-外還一定含有的一種陰離子是SO42-;檢驗該離子的方法是: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先加足量的鹽酸,再加BaCl2溶液,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說明含有SO42-
(3)從裝置D反應后的溶液中獲得NaClO2晶體的操作步驟為:
①減壓在55℃蒸發(fā)結(jié)晶;②趁熱過濾;③用38℃~60℃熱水洗滌;④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
(4)反應結(jié)束后,打開K1,裝置A起的作用是吸收裝置B中多余的ClO2和SO2;如果撤去D中的冷水浴,可能導致產(chǎn)品中混有的雜質(zhì)是NaClO3和NaCl.
[實驗Ⅱ]樣品雜質(zhì)分析與純度測定
(5)測定樣品中NaClO2的純度:準確稱一定質(zhì)量的樣品,加入適量蒸餾水和過量的KI晶體,在酸性條件下發(fā)生如下反應:ClO2-+4I-+4H+=2H2O+2I2+Cl-,將所得混合液稀釋成100mL待測溶液.取25.00mL待測溶液,加入淀粉溶液做指示劑,用c mol•L-1 Na2S2O3標準液滴定至終點,測得消耗標準溶液體積的平均值為V mL(已知:I2+2S2O32-=2I-+S4O62-),則所稱取的樣品中NaClO2的物質(zhì)的量為c•V•10-3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各組中的兩種物質(zhì)相互反應時,無論哪種過量,都可以用同一個離子方程式表示的組數(shù)是(  )
①亞硫酸鈉溶液與稀鹽酸     ②偏鋁酸鈉溶液與鹽酸   ③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
④氯化鋁與氨水              ⑤碳酸氫鈉溶液與澄清石灰水
⑥碳酸氫鈣溶液與澄清石灰水  ⑦苯酚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A.2組B.3組C.4組D.5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焦亞硫酸鈉(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劑之一.
某化學研究小組采用圖1裝置(實驗前已除盡裝置內(nèi)的空氣)制取Na2S2O5,裝置 II中有Na2S2O5晶體析出,發(fā)生的反應為:Na2SO3+SO2→Na2S2O5

(1)裝置Ⅰ中產(chǎn)生氣體的化學方程式為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要從裝置Ⅱ中獲得已析出的晶體,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玻璃棒、漏斗、燒杯.裝置Ⅲ用于處理尾氣,可選用的合理裝置(夾持儀器已略去)為c(填序號).
(3)現(xiàn)將0.5mol Na2S2O5溶解于水配成1L溶液,該溶液pH=4.5.溶液中部分微粒濃度隨溶液酸堿性變化如圖.
(4)寫出Na2S2O5溶解于水的化學方程式Na2S2O5+H2O=2NaHSO3;當溶液pH小于1后,溶液中H2SO3的濃度減小,其原因可能是亞硫酸不穩(wěn)定,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硫,或亞硫酸被氧化.
(5)葡萄酒常用Na2S2O5做抗氧化劑.1.90g Na2S2O5最多能還原224mLO2(標準狀況).
(6)檢驗Na2S2O5晶體在空氣中已被氧化的實驗方案是取少量Na2S2O5晶體于試管中,加適量水溶解;滴加足量鹽酸,振蕩;再滴入氯化鋇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則該晶體已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已知:D、E的水溶液酸堿性相反,E氣體遇氯化氫氣體會產(chǎn)生白煙,C是紅棕色氣體,在如圖轉(zhuǎn)化中,大部分反應條件略去,回答問題:

(1)E是NH3、C是NO2、A是N2、B是NO.
(2)寫出實驗室制備E的化學方程式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3)寫出D的稀溶液與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Cu+8HNO3═3Cu(NO32+2N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設(sh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常溫常壓下,11.2 LSO2含有的氧原子數(shù)均為1.5NA
B.17g NH3中所含原子數(shù)為4NA
C.23g Na在化學反應中失去的電子數(shù)目為NA
D.標準狀況下,分子數(shù)目為NA氯氣所占的體積為22.4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