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二甲醚是一種重要的清潔燃料,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劑,對臭氧層無破壞作用.工業(yè)上可利用水煤氣合成二甲醚,總反應為:
3H2(g)+3CO(g)?CH3OCH3(g)+CO2(g)△H=-246.4kJ/mol
(1)在一定條件下的密閉容器中,該總反應達到平衡,只改變一個條件能同時提高反應速率和CO的轉化率的是cd(填字母代號).
a.降低溫度 b.加入催化劑 c.縮小容器體積 d.增加H2的濃度 e.增加CO的濃度
(2)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K=$\frac{c({CH}_{3}O{CH}_{3})•c{(CO}_{2})}{{c}^{3}(CO){•c}^{3}{(H}_{2})}$.溫度升高平衡常數(shù)減。ㄌ睢白兇蟆、“變小”、“不變”)
(3)在一體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充入3mol H2、3mol CO、1mol CH3OCH3、1mol CO2,在一定溫度和壓強下發(fā)生反應:3H2(g)+3CO(g)?CH3OCH3(g)+CO2(g),經(jīng)一定時間達到平衡,并測得平衡時混合氣體密度是同溫同壓下起始時的1.6倍.
問:①反應開始時正、逆反應速率的大。簐(正)>v(逆)(填“>”“<”或“=”)
②平衡時n(CH3OCH3)=1.75mol,平衡時CO的轉化率為75%.

分析 (1)改變條件增大反應速率,可以采取加入催化劑、升溫、加壓、增大濃度等措施,且提高CO的轉化率應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但不能只增大CO的濃度,否則CO轉化率為降低,結合平衡移動原理分析解答;
(2)化學平衡常數(shù)是指: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到達平衡時,生成物的濃度系數(shù)次冪之積與反應物的濃度系數(shù)次冪之積的比,固體、純液體不需要在化學平衡常數(shù)中寫出;
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平衡常數(shù)減;
(3)①同溫同壓下,氣體密度之比等于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之比,平衡時混合氣體密度增大,說明混合氣體物質的量減小,反應正向進行建立平衡;
②平衡時混合氣體密度是同溫同壓下起始時的1.6倍,則平衡時混合氣體物質的量為(3mol+3mol+1mol+1mol)×$\frac{1}{1.6}$=5mol,結合差量法計算解答.

解答 解:(1)a.正反應為放熱反應,降低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O的轉化率增大,但反應速率減小,故a錯誤;
b.加入催化劑,反應速率增大,不影響平衡移動,CO的轉化率不變,故b錯誤;
c.正反應為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縮小容器體積,壓強增大,反應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O的轉化率增大,故c正確;
d.增加H2的濃度,反應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應移動,CO的轉化率增大,故d正確;
e.增加CO的濃度,反應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應移動,但CO的轉化率減小,故e錯誤;
故答案為:cd;
(2)3H2(g)+3CO(g)?CH3OCH3(g)+CO2(g)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K=$\frac{c({CH}_{3}O{CH}_{3})•c{(CO}_{2})}{{c}^{3}(CO){•c}^{3}{(H}_{2})}$,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平衡常數(shù)減小,
故答案為:$\frac{c({CH}_{3}O{CH}_{3})•c{(CO}_{2})}{{c}^{3}(CO){•c}^{3}{(H}_{2})}$;減。
(3)①同溫同壓下,氣體密度之比等于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之比,平衡時混合氣體密度增大,說明混合氣體物質的量減小,反應正向進行建立平衡,故v(正)>v(逆),故答案為:>;
②平衡時混合氣體密度是同溫同壓下起始時的1.6倍,則平衡時混合氣體物質的量為(3mol+3mol+1mol+1mol)×$\frac{1}{1.6}$=5mol,則:
              3H2(g)+3CO(g)?CH3OCH3(g)+CO2(g)△n=4
開始(mol):3        3                    1              1
變化(mol):2.25     2.25             0.75         0.75    8-5=3
平衡(mol):0.75      0.75            1.75        1.75
故平衡時n(CH3OCH3)=1.75mol,
平衡時CO的轉化率為為$\frac{2.25mol}{3mol}$×100%=75%,
故答案為:1.75mol;75%.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計算與影響因素、平衡常數(shù)等,難度中等,掌握三段式在化學平衡計算中應用,(3)中關鍵是判斷起始與平衡時混合氣體總物質的量關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乙酰苯胺是常用的醫(yī)藥中間體,可由苯胺與乙酸制備.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

有關化合物的物理性質見下表:
化合物密度(g.cm-3溶解性熔點(℃)沸點(℃)
乙酸1.05易溶于水、乙醇17118
苯胺1.02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6184
乙酰苯胺-微溶于冷水,可溶于熱水,易溶于乙醇114304
合成:
方案甲:采用裝置甲(分餾柱的作用類似于石油分餾中的分餾塔).在圓底燒瓶中加入5,0mL 苯胺、7.4mL乙酸,加熱至沸,控制溫度計讀數(shù)100~105℃,保持液體平緩流出,反應40min后停止加熱.將圓底燒瓶中的液體趁熱倒入盛有100mL水的燒杯,冷卻后有乙酰苯胺固體析出,過濾得粗產(chǎn)物.
方案乙:采用裝置乙,加熱回流,反應40min后停止加熱.其余與方案甲相同.
提純:甲乙兩方案均采用重結晶方法.操作如下:
①加熱溶解→②活性炭脫色→③趁熱過濾→④冷卻結晶→⑤過濾→⑥洗滌→⑦干燥
請回答:
(1)儀器a的名稱是冷凝管,b處水流方向是出水(填“進水”或“出水”).
(2)合成步驟中,乙酰苯胺固體析出后,過濾分離出粗產(chǎn)物.留在濾液中的主要物質是乙酸.
(3)提純過程中的第③步,過濾要趁熱的理由是防止溫度降低導致乙酰苯胺析出,降低產(chǎn)率.
(4)提純過程第⑥步洗滌,下列洗滌劑中最合適的是A.
A.蒸餾水      B.乙醇       C.5%Na2CO3溶液       D.飽和NaCl溶液
(5)從投料量分析,為提高乙酰苯胺產(chǎn)率,甲乙兩種方案均采取的措施是乙酸過量;實驗結果表明方案甲的產(chǎn)率較高,原因是方案甲將反應過程中生成的水蒸出,促進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過程
 A 證明構成原電池能加快制取氫氣速率 在鋅與稀硫酸反應時加足量氧化銅
 B 證明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正極發(fā)生還原反應 將鋅片、銅片分別放入硫酸銅溶液中
 C 證明電極類型與電解質溶液有關 以鋁、鎂為電極,分別在氫氧化鈉溶液、稀硫酸中構成原電池
 D 證明Ag+的氧化性比Cu2+以石墨為電極,電解0.001mol•L-1AgNO3溶液和1mol•L-Cu(NO32溶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氨是重要的氮肥,合成原理為:N2(g)+3H2(g)高溫、高壓催化劑
2NH3(g)△H=-92.4kJ•mol-1.回答下列問題:
在500℃、20MPa時,將N2、H2置于一個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反應過程中各種物質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10min內以NH3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05mol/(L.min)
(2)在10~20min內,NH3濃度變化的原因可能是A
A.使用了催化劑         B.縮小容器體積
C.降低溫度             D.增加NH3物質的量
(3)第1次平衡:平衡常數(shù)K1=$\frac{(\frac{0.3mol}{2L})^{2}}{(\frac{0.25mol}{2L})(\frac{0.15mol}{2L})^{3}}$(帶數(shù)據(jù)的表達式),第2次平衡時NH3的體積分數(shù)45.5%;
(4)在反應進行至25min時,曲線發(fā)生變化的原因:分離出0.1molNH3達第二次平衡時,新平衡的平衡常數(shù)K2等于K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反應2A(g)+B(g)?3C(g),起始時按5:2的體積比把A、B兩氣體混合后,充入一體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在恒定溫度下使之反應,達平衡時混合氣體中C的體積分數(shù)為60%.(已知A、B的相對分子質量分別為a、b)求:
(1)A的轉化率
(2)平衡時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
(3)平衡時壓強與起始時相比,有何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選項實驗解釋或結論
A用潔凈的Pt絲蘸取某溶液進行焰色反應,火焰呈黃色該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
B用潔凈的玻璃管向包有Na2O2的脫脂棉吹氣,脫脂棉燃燒CO2、H2O與Na2O2反應是放熱反應
C向某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該溶液中含有SO42-
D利用一束強光照射明礬溶液,產(chǎn)生光亮的“通路”,明礬一定發(fā)生了水解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某強酸性溶液X中僅含有Ba2+、Al3+、NH4+、Fe2+、Fe3+、CO32-、SO32-、SO42-、Cl-、NO3-中的一種或幾種,取該溶液進行連續(xù)實驗,實驗過程如下:

根據(jù)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僅根據(jù)上述連續(xù)實驗不能確定溶液X中是否含有的陽、陰離子分別是Fe3+、Cl-.若要用實驗證明該陰離子是否存在,最可靠的化學方法是取少量B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存在Cl-,否則Cl-不存在.
(2)盡量用離子方程表達下列反應:
①中生成氣體A:3Fe2++4H++NO3-=3Fe3++NO↑+2H2O.
②中生成溶液H:Al3++4OH-=AlO2-+2H2O.
②中產(chǎn)生的氣體F遇氯氣產(chǎn)生白煙:8NH3+3Cl2=6NH4Cl+N2
(3)若②中所用氫氧化鈉濃度為2mol/L,當加入l0ml時開始產(chǎn)生沉淀,55ml時沉淀的量達到最大值0.03mol,繼續(xù)滴加沉淀的量保持不變,隨后再滴加沉淀部分溶解,到60ml時沉淀的量降為0.025mol且保持不變,則原溶液中c(Fe2+)為0.15mol/L、c(Fe3+)為0.1mol/L、c(H+)為0.4mol/L、c(Cl-)為0.4mol/L.(若有些離子不存在,請?zhí)?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纖維素的水解難于淀粉的水解
B.碘化鉀溶液能使淀粉變藍
C.多糖一般沒有還原性,不能發(fā)生銀鏡反應
D.用淀粉制酒精僅發(fā)生了水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1)①CaCO3(s)═CaO(s)+CO2(g);△H=177.7kJ/mol
②C(s)+H2O(g)═CO(g)+H2(g);△H=-131.3kJ/mol
③0.5H2SO4(l)+NaOH(l)═0.5Na2SO4(l)+H2O(l);△H=-57.3kJ/mol
④C(s)+O2(g)═CO2(g);△H=-393.5kJ/mol
⑤CO(g)+$\frac{1}{2}$O2(g)═CO2(g);△H=-283kJ/mol
⑥HNO3 (aq)+NaOH(aq)═NaNO3(aq)+H2O(l);△H=-57.3kJ/mol
⑦2H2(g)+O2(g)═2H2O(l);△H=-517.6kJ/mol
(a)上述熱化學方程式中,不正確的有①②③
(b)根據(jù)上述信息,寫出C轉化為CO的熱化學方程式_C(s)+$\frac{1}{2}$O2(g)=CO(g);△H=-110.5KJ/mol.
(2)已知熱化學方程式:H2(g)+$\frac{1}{2}$O2(g)═H2O(g)△H=-241.8kJ•mol-1,該反應的活化能為167.2kJ•mol-1,則其逆反應的活化能為409.0KJ/mol

(3)用CH4催化還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H=-1 160kJ•mol-1
若用標準狀況下4.48L CH4還原NO2生成N2,反應中轉移的電子總數(shù)為9.6×1023或1.6NA(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用NA表示),放出的熱量為173.4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