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膠體區(qū)別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質(zhì)特征是分散質(zhì)的微粒直徑在1-100nm之間 | |
B. | 用平行光照射FeCl3溶液和Fe(OH)3膠體,可以加以區(qū)分 | |
C. | 把FeCl3飽和溶液滴入到蒸餾水中,以制取Fe(OH)3膠體 | |
D. | 下圖圖片顯示的是樹林中的晨曦,該現(xiàn)象與丁達(dá)爾現(xiàn)象有關(guān) |
分析 A.膠體區(qū)別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質(zhì)特征是分散質(zhì)微粒直徑的大小不同;
B.膠體具有丁達(dá)爾效應(yīng);
C.在加熱條件下,三氯化鐵水解生成膠體;
D.樹林中的晨曦是空氣膠體發(fā)生了丁達(dá)爾效應(yīng).
解答 解:A.膠體區(qū)別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質(zhì)特征是膠體粒子直徑在1-100nm之間,溶液的粒子直徑小于1nm,濁液的微粒直徑大于100nm,故A正確;
B.膠體具有丁達(dá)爾效應(yīng),溶液不能發(fā)生丁達(dá)爾效應(yīng),所以用平行光照射FeCl3溶液和Fe(OH)3膠體,產(chǎn)生丁達(dá)爾效應(yīng)的是膠體,可以加以區(qū)分,故B正確;
C.在加熱條件下,三氯化鐵水解生成膠體,把FeCl3飽和溶液滴入到蒸餾水中,不能制得Fe(OH)3膠體,故C錯誤;
D.樹林中的空氣形成了氣溶膠,在陽光的照射下會發(fā)生丁達(dá)爾效應(yīng),所以樹林中的晨曦與丁達(dá)爾現(xiàn)象有關(guān),故D正確.
故選C.
點(diǎn)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分散系的本質(zhì)區(qū)別、膠體的性質(zhì)、膠體與溶液的鑒別等,題目難度不大,掌握相關(guān)的知識點(diǎn)是解答的關(guān)鍵,側(cè)重于考查學(xué)生對基礎(chǔ)知識的應(yīng)用能力.
年級 | 高中課程 | 年級 | 初中課程 |
高一 | 高一免費(fèi)課程推薦! | 初一 | 初一免費(fèi)課程推薦! |
高二 | 高二免費(fèi)課程推薦! | 初二 | 初二免費(fèi)課程推薦! |
高三 | 高三免費(fèi)課程推薦! | 初三 | 初三免費(fèi)課程推薦! |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KNO3 NaCl NaOH | B. | KOH Na2CO3 HCl | ||
C. | KNO3 NaOH FeCl3 | D. | AgNO3 BaCl2 HN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鹽酸與Na2SiO3溶液混合:SiO32-+2H+═H2SiO3 | |
B. | Cl2和H2O反應(yīng):Cl2+H2O═2H++Cl-+ClO- | |
C. | NO2通入水中:H2O+3NO2═2H++2NO3-+NO | |
D. | 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共熱制Cl2:MnO2+4H++2Cl-═Mn2++Cl2+2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Al(OH)3 | Fe(OH)3 | |
開始沉淀時 | 3.4 | 1.5 |
完全沉淀時 | 4.7 | 2.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xiàng) | 物質(zhì) | 雜質(zhì) | 除雜試劑 | 操作方法 |
A | CaCl2溶液 | 稀鹽酸 | 過量碳酸鈣 | 過濾 |
B | NaCl溶液 | NaBr | 稍過量氯水、乙醇 | 萃取、分液 |
C | NaCl溶液 | Na2CO3 | 適量硝酸鈣溶液 | 過濾 |
D | O2 | CO | 氧化銅 |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一定濃度的氨水加水稀釋的過程中,c(NH4+)/c(NH3•H2O)的比值減小 | |
B. | 濃度均為0.1 mol/L的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c(CO32-)<c(HCO3-),且2c(Na+)═3c(H2CO3)+3c(HCO3-)+3c(CO32-) | |
C. | pH=1與pH=2的CH3COOH)溶液中,c(H+)濃度之比為1:10 | |
D. | 常溫下,已知:Ksp(AgCl)=1.8×10-10,Ksp(Ag2Cr2O4)=2.0×10-12,則Ag2CrO4懸濁液中的c(Ag+)一定小于AgCl懸濁液中的c(A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CH4(g)+2O2(g)→CO2(g)+2H2O(g)+Q1 CH4(g)+$\frac{3}{2}$O2(g)→CO(g)+2H2O(g)+Q2 | |
B. | S(s)+O2(g)→SO2(g)+Q1 S(g)+O2(g)→SO2(g)+Q2 | |
C. | H2(g)+Br2(g)→2HBr(q)+Q1 H2(g)+Cl2(g)→2HCl(q)+Q2 | |
D. | HCl(aq)+NaOH(aq)→NaCl(aq)+H2O(l)+Q1 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Q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