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兩容器,甲的容積固定,乙的容積可變。在一定溫度下向甲中通入3molN2和4molH2,反應達到平衡時,生成NH3的物質(zhì)的量為a mol。
(1)相同溫度下,向乙中通入2molNH3,且保持容積與甲相同,當反應達到平衡時,各物質(zhì)的濃度與甲中平衡時相同。起始時乙中通入____ molN2和_____ __molH2 。
(2)相同溫度下,若乙中通入6 molN2和8molH2,且保持壓強與甲相同,當反應達到平衡時,生成氨的物質(zhì)的量為b mol,則a/b_____ ____1/2;若乙與甲的容積始終相等,達到平衡時,生成氨的物質(zhì)的量為c mol,則a/c ____ _____1/2(填<、或>、或=)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酸性大。 羧酸>碳酸>酚.下列含溴化合物中的溴原子,在適當條件下都能被羥基(-OH)取代(均可稱之為水解反應),所得產(chǎn)物能跟NaHCO3溶液反應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下列平衡2CrO42-(黃色)+ 2H+Cr2O72-(橙紅色)+ H2O中,溶液介于黃和
橙紅色之間,今欲增加溶液的橙紅色,則要在溶液中加入
A.H+ B.OH- C.K+ D.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其他條件不變時,使用催化劑只能改變反應速率,而不能改變化
學平衡狀態(tài)
B.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升高溫度可使化學平衡向放熱反應的方向移動
C.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壓強一定會破壞氣體反應的平衡狀態(tài)
D.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濃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對于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2N2O5(g) 4NO2(g) + O2(g) △H>0,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狀態(tài)后,若改變條件(未說明的條件不變),對有關物理量及平衡狀態(tài)有何影響?將變化結果(填增大、減小、不變、變深、變淺),填入空格。
(1)壓強不變,充入少量氦氣,混合氣體的顏色 。
(2)升高體系的溫度,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 。
(3)使用正催化劑,正反應速率 ,逆反應速率 ,N2O5的轉(zhuǎn)化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碘在科研與生活中有重要應用。某興趣小組用0.50 mol·L-1 KI、0.2%淀粉溶液、0.20 mol·L-1 K2S2O8、0.10 mol·L-1 Na2S2O3等試劑,探究反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已知:S2O+2I-===2SO+I2 (慢)
I2+2S2O===2I-+S4O (快)
(1)向KI、Na2S2O3與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當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耗盡后,溶液顏色將由無色變?yōu)樗{色。為確保能觀察到藍色,S2O與S2O初始的物質(zhì)的量需滿足的關系為n(S2O)∶n(S2O)________________。
(2)為探究反應物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設計的實驗方案如下表:
實驗序號 | 體積V/mL | ||||
K2S2O8溶液 | 水 | KI溶液 | Na2S2O3溶液 | 淀粉溶液 | |
① | 10.0 | 0.0 | 4.0 | 4.0 | 2.0 |
② | 9.0 | 1.0 | 4.0 | 4.0 | 2.0 |
③ | 8.0 | Vx | 4.0 | 4.0 | 2.0 |
表中Vx=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某條件下,濃度c(S2O)~反應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若保持其他條件不變,請在坐標圖中,分別畫出降低反應溫度和加入催化劑時c(S2O)~t的變化曲線示意圖(進行相應的標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目前流行的關于生命起源假設的理論認為,生命起源于約40億年前的古洋底的熱液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系統(tǒng)中普遍存在鐵硫簇結構,如Fe2S2、Fe4S4、Fe8S7等,這些鐵硫簇結構參與了生命起源的相關反應。某化學興趣小組在研究某鐵硫簇結構的組成時,設計了下列實驗。
【實驗Ⅰ】 確定硫的質(zhì)量:
按圖連接裝置,檢查好裝置的氣密性后,在硬質(zhì)玻璃管A中放入1.0 g鐵硫簇結構(含有部分不反應的雜質(zhì)),在試管 B中加入50 mL 0.100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在試管C中加入品紅溶液。通入空氣并加熱,發(fā)現(xiàn)固體逐漸轉(zhuǎn)變?yōu)榧t棕色。待固體完全轉(zhuǎn)化后,將B中溶液轉(zhuǎn)移至 250 mL 容量瓶,洗滌試管B后定容。取25.00 mL該溶液用0.01 mol·L-1的草酸(H2C2O4)溶液滴定剩余的 KMnO4。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
滴定次數(shù) | 待測溶液體積/mL | 草酸溶液體積/mL | |
滴定前刻度 | 滴定后刻度 | ||
1 | 25.00 | 1.50 | 23.70 |
2 | 25.00 | 1.02 | 26.03 |
3 | 25.00 | 0.00 | 24.99 |
相關反應:①2MnO+2H2O+5SO2===2Mn2++5SO+4H+
②2MnO+6H++5H2C2O4===2Mn2++10CO2↑+8H2O
【實驗Ⅱ】 確定鐵的質(zhì)量:
將實驗Ⅰ硬質(zhì)玻璃管A中的殘留固體加入稀鹽酸中,充分攪拌后過濾,在濾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過濾后取濾渣,經(jīng)充分灼燒得0.6 g固體。
試回答下列問題:
(1)判斷滴定終點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試管C中品紅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同學提出,撤去C裝置對實驗沒有影響,你的看法是________(選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實驗Ⅰ和實驗Ⅱ中的數(shù)據(jù)可確定該鐵硫簇結構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探究】 滴定過程中,細心的同學發(fā)現(xiàn)該KMnO4溶液顏色褪去的速率較平常滴定時要快得多。為研究速率加快的原因,該同學繼續(xù)進行了下列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編號 | 溫度/℃ | 酸化的H2C2O4溶液/mL | KMnO4溶液/mL | 溶液褪色時間/s |
1 | 25 | 5.0 | 2.0 | 40 |
2 | 25 | 5.0(另加少量可溶于水的MnSO4粉末) | 2.0 | 4 |
3 | 60 | 5.0 | 2.0 | 25 |
(4)分析上述數(shù)據(jù),滴定過程中反應速率加快的一種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n、l、m、ms四個量子數(shù)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一般而言,n越大,電子離核的平均距離越遠,能量越高
B.l的數(shù)值多少,決定了某電子層不同能級的個數(shù)
C.對于確定的n值,m的取值共有2n+1個
D.ms可用“↑”和“↓”標記,不同符號表示電子的自旋方向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