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某溫度下,向pH=6的蒸餾水中加入NaHSO4晶體,保持溫度不變,測得溶液的pH為2,下列對該溶液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溫度高于25℃
B.由水電離出來的H+的濃度是1.0×10-12 mol•L-1
C.加入NaHSO4晶體抑制了水的電離
D.c(H+)=c(OH-)+c(SO42-

分析 A.蒸餾水的pH=6,則c(H+)=c(OH-)=1×10-6 mol•L-1,KW=1×10-12>1×10-14,結合水的電離過程吸熱分析;
B.氫離子抑制了水的電離,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是水電離的;
C.硫酸氫鈉電離出的氫離子抑制了水的電離;
D.根據(jù)硫酸氫鈉溶液中的電荷守恒、物料守恒分析.

解答 解:A.蒸餾水的pH=6,說明c(H+)=c(OH-)=1×10-6 mol•L-1,KW=1×10-12>1×10-14,說明溫度高于25℃,故A正確;
B.水電離出來的氫離子的濃度等于溶液中氫氧根離子的濃度,c(H+=c(OH-)=$\frac{KW}{c(Η+)}$=$\frac{1×10-12}{0.01}$mol/L=1×10-10 mol•L-1,故B錯誤;
C.NaHSO4晶體溶于蒸餾水中能電離出氫離子,相當于一元強酸,抑制了水的電離,故C正確;
D.根據(jù)電荷守恒:c(Na+)+c(H+)=c(OH-)+2c(SO42-),由于c(Na+)=c(SO42-),則c(H+)=c(OH-)+c(SO42-),故D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了弱電解質的電離、離子濃度大小比較,題目難度中等,明確水的電離及其影響為解答關鍵,注意掌握電荷守恒、物料守恒的含義及應用方法,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靈活應用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質的量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
A.0.1mol•L-1 Na2S溶液中一定有:c(OH-)=c(H+)+c(HS-)+2c(H2S)
B.向NH4Cl溶液中加入適量氨水,得到的堿性混合溶液中一定有:c(Cl-)>c(NH4+)>c(OH-)>c(H+
C.加熱Na2S溶液,溶液c(OH-)肯定增大,c(H+)肯定減小
D.加水稀釋0.1mol•L-1醋酸溶液,電離平衡向右移動,c(H+)一定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某元素R的單質8.4g,跟足量氧氣反應可生成RO2 18.0g,已知元素R原子中所含質子數(shù)等于中子數(shù).
(1)求R的相對原子質量;
(2)寫出R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5.某課外活動小組利用如圖裝置進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實驗制取乙醛,圖中鐵架臺等裝置已略去,粗黑線表示乳膠管.請?zhí)顚懴铝锌瞻祝?br />
(1)甲裝置常常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使生成乙醇蒸氣的速率加快.
(2)實驗時,先加熱玻璃管乙中的鍍銀銅絲,約1分鐘后鼓入空氣,此時銅絲即呈紅熱狀態(tài).若把酒精燈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氣速度,銅絲能長時間保持紅熱直到實驗結束.
①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是放熱反應(填“放熱”或“吸熱”),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H3CH2OH+O2$→_{△}^{Cu}$2CH3CHO+H2O.
②控制鼓氣速度的方法是控制甲中單位時間內的氣泡數(shù),若鼓氣速度過快,則會帶走過多熱量,難以保證反應所需溫度,若鼓氣速度過慢則會反應放熱太少,不能達到反應所需溫度.
(3)若試管丁中用水吸收產物,則要在導管乙、丙之間接上戊裝置,其連接方法是(填戊裝置中導管代號):乙接b、a接丙.
(4)簡述如何驗證丁裝置中乙醛的存在.取丁中溶液適量,加入銀氨溶液丙水浴加熱,若由銀鏡生成則證明有乙醛生成,反之則無或取丁中少量溶液加入新制氫氧化銅濁液并加熱煮沸,若由磚紅色沉淀生成則證明有乙醛生成,反之則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1)我國西周年代寫成的算卦占卜的書《周易》中,在談到一些自然界發(fā)生的現(xiàn)象時說:“象曰:‘澤中有火’”試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出澤中有火的化學反應CH4+2O2$\stackrel{點燃}{→}$CO2+2H2O.西氣東輸是我國油氣管道建設史上距離最長的輸氣管道,總長3900公里,設計年輸氣量120億立方米.這里說的氣就是天然氣,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填名稱),試分析使用天然氣的優(yōu)點清潔無污染.
(2)現(xiàn)在用戶用的液化氣有兩種,一種是天然氣,另一種是液化石油氣,其主要成分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同時含有少量戊烷、戊烯,通過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分析如果用戶從天然氣改為液化石油氣應增大(“增大”或“減小”)空氣進口.
(3)有一位同學想通過化學實驗來驗證一下甲烷的組成,設計了如圖方案,通過無水硫酸銅變藍色(填現(xiàn)象)說明甲烷中含有氫元素;通過澄清石灰水中變渾濁(填現(xiàn)象)說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通過以上實驗不能(“能”或“不能”)準確的說明甲烷的元素組成.若不能,氧元素無法判斷,要進一步判斷需要下列哪些數(shù)據(jù):①②③.
①甲烷的質量、跓o水硫酸銅的增重 ③澄清石灰水的增重、芗淄榈捏w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在某學生的化學實驗報告中有如下記錄其中實驗數(shù)據(jù)合理的( 。
A.用100 mL量筒量取5.26 mL稀硫酸溶液
B.用托盤天平稱取11.7 g CuO粉末
C.用廣泛pH試紙測得溶液的pH為3.5
D.溫度計上顯示的室溫讀數(shù)為25.68 o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選擇下列實驗方法分離物質,將分離方法的序號填在橫線上.
①萃取分液法、②加熱分解法、③結晶法、④蒸餾法、⑤過濾法
分離飽和食鹽水和沙子的混合物⑤;
從硝酸鉀和氯化鈉的混合溶液中獲得硝酸鉀③;
除去乙醇中的水份④;
除去氧化鈣中的碳酸鈣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150℃、1.01×105Pa時,10mL某氣體烴與50mL氧氣混合,用電火花點燃完全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體積變?yōu)?5mL.
(1)該烴在組成上應含有6個氫原子
(2)若該烴為烯烴,其結構簡式為CH3CH=C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為證明Fe3+具有較強的氧化性,甲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將Cu片放入Fe(NO33溶液中,觀察到Cu片逐漸溶解,溶液由黃色變?yōu)樗{綠色,由此甲同學得到Fe3+具有較強氧化性的結論.
乙同學提出了不同的看法:“Fe(NO33溶液具有酸性,在此酸性條件下NO3-也能氧化Cu”,并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已知:
水解反應平衡常數(shù)(K)
Fe3++3H2O?Fe(OH)3+3H+7.9×10-4
Fe2++2H2O?Fe(OH)2+2H+3.2×10-10
Cu2++2H2O?Cu(OH)2+2H+3.2×10-7
請回答:
(1)稀硝酸和Cu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Cu+8HNO3═3Cu(NO32+2NO↑+4H2O.
(2)請利用所提供的試劑,幫助乙同學完成實驗方案設計.
試劑:0.5mol/L Fe(NO33溶液、Cu片、精密pH試紙(0.5~5.0)、稀硝酸
方案:測定硝酸鐵溶液的pH,再用硝酸鈉溶液和稀鹽酸配制成與硝酸鐵溶液PH相同、硝酸根離子濃度相同的溶液,將銅片加入到該溶液中,觀察二者是否反應.
(3)丙同學分別實施了甲、乙兩位同學的實驗方案,并在實驗過程中用pH計監(jiān)測溶液pH的變化,實驗記錄如下.
實驗內容實驗現(xiàn)象
甲同學的實驗方案溶液逐漸變成藍綠色,pH略有上升
乙同學的實驗方案無明顯現(xiàn)象,pH沒有明顯變化.
①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寫出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Cu+2Fe3+═Cu2++2Fe2+
②導致實驗過程中溶液pH略有上升的可能原因是Fe3+變?yōu)镃u2+和Fe2+,水解能力下降.
(4)請你設計更簡便可行的實驗方案,幫助甲同學達到實驗目的:將銅片放入氯化鐵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