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物 | G的氟化物 | Q的氟化物 | R的氟化物 |
熔點/K | 993 | 1539 | 183 |
分析 X的一種氫化物分子中既有σ鍵又有π鍵,說明分子里有雙鍵或參鍵,X的一種氫化物為1:2型且所有原子共平面,所以X應為C元素,它的1:2型氫化物為乙烯;Z的L層上有2個未成對電子,即核外電子排布為1s22s22p2或1s22s22p4,X、Y、Z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所以Z為O元素,且Y為N元素;Q原子s能級與p能級電子數(shù)相等,則Q的核外電子排布為1s22s22p4或1s22s22p63s2,由于Q的原子序數(shù)比氧大,所以Q的電子排布為1s22s22p63s2,即Q為Mg;而G為金屬元素,且原子序數(shù)介于氧和鎂元素之間,所以G為Na;R單質是制造各種計算機、微電子產品的核心材料,則R為Si;T處于周期表的ds區(qū),原子中只有一個未成對電子,價電子排布為3d104s1,故T為Cu.
解答 解:X的一種氫化物分子中既有σ鍵又有π鍵,說明分子里有雙鍵或參鍵,X的一種氫化物為1:2型且所有原子共平面,所以X應為C元素,它的1:2型氫化物為乙烯;Z的L層上有2個未成對電子,即核外電子排布為1s22s22p2或1s22s22p4,X、Y、Z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所以Z為O元素,且Y為N元素;Q原子s能級與p能級電子數(shù)相等,則Q的核外電子排布為1s22s22p4或1s22s22p63s2,由于Q的原子序數(shù)比氧大,所以Q的電子排布為1s22s22p63s2,即Q為Mg;而G為金屬元素,且原子序數(shù)介于氧和鎂元素之間,所以G為Na;R單質是制造各種計算機、微電子產品的核心材料,則R為Si;T處于周期表的ds區(qū),原子中只有一個未成對電子,價電子排布為3d104s1,故T為Cu.
(1)Y為N元素,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3,所以7種不同運動狀態(tài)的電子;T為Cu元素,它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104s1,所以它有7個能級,
故答案為:7;7;
(2)C、N、O位于元素周期表同一周期,同周期隨原子序數(shù)增大,第一電離能呈增大趨勢,但N元素原子2p能級容納3個電子,為半滿穩(wěn)定狀態(tài),能量較低,第一電離能高于同周期相鄰元素,故第一電離能:C<O<N;
OCN-與CO2互為等電子體,所以它們結構相似,OCN-中C原子與O、N原子之比分別形成2對共用電子對,沒有孤電子對,所以碳的雜化方式為sp雜化,
故答案為:C<O<N;sp雜化;
(3)Z與R能形成化合物甲為二氧化硅,在二氧化硅晶體中,每個硅原子周圍有四個Si-O鍵,所以1mol二氧化硅中含有4molSi-O鍵;
SiO2與HF反應的方程式為:SiO2+4HF=SiF4+2H2O,其中SiF4中硅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shù)為:4+$\frac{4-1×4}{2}$=4,沒有孤對電子,所以SiF4的空間構型為正四面體,
故答案為:4;正四面體形;
(4)在NaF、MgF2、SiF4中,NaF與MgF2為離子晶體,SiF4為分子晶體,故SiF4的熔點最低,Mg2+的半徑比Na+的半徑小,且Mg2+電荷數(shù)高,晶格能MgF2>NaF,故MgF2的熔點比NaF高,
故答案為:NaF與MgF2為離子晶體,SiF4為分子晶體,故SiF4的熔點低,Mg2+的半徑比Na+的半徑小,且Mg2+電荷數(shù)高,晶格能MgF2>NaF,故MgF2的熔點比NaF高;
(5)向硫酸銅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溶液至過量,反應生成四氨合銅絡離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u2++4NH3.H2O=[Cu(NH3)4]2++4H2O,
故答案為:Cu2++4NH3.H2O=[Cu(NH3)4]2++4H2O;
(6)碳單質的晶胞為,晶胞中含有C原子數(shù)目為4+8×$\frac{1}{8}$+6×$\frac{1}{2}$=8,C原子與周圍4個原子形成正四面體,正四面體中心C原子與頂點碳原子相鄰,距離最近,晶胞質量為8×$\frac{12}{{N}_{A}}$g,晶體的密度為p g/cm3,則晶胞棱長為$\root{3}{\frac{8×\frac{12}{{N}_{A}}}{P}}$cm,則正四面體的棱長為$\root{3}{\frac{8×\frac{12}{{N}_{A}}}{P}}$cm×$\frac{\sqrt{2}}{2}$,則正四面體的斜高為$\root{3}{\frac{8×\frac{12}{{N}_{A}}}{P}}$cm×$\frac{\sqrt{2}}{2}$×$\frac{\sqrt{3}}{2}$,令斜高為$\root{3}{\frac{8×\frac{12}{{N}_{A}}}{P}}$cm×$\frac{\sqrt{2}}{2}$×$\frac{\sqrt{3}}{2}$=b cm,底面中心到邊的距離為$\frac{1}{3}$b,設正四面體的高為a cm,則a2+($\frac{1}{3}$b)2=b2,解得a=$\frac{\sqrt{6}}{3}$b,故正四面體中心原子到頂點距離為$\frac{3}{4}$a=$\frac{3}{4}$×$\frac{\sqrt{6}}{3}$b=$\frac{\sqrt{6}}{4}$×$\root{3}{\frac{8×\frac{12}{{N}_{A}}}{P}}$cm×$\frac{\sqrt{2}}{2}$×$\frac{\sqrt{3}}{2}$=$\frac{3}{4}\root{3}{\frac{12}{P{N}_{A}}}$cm,
故答案為:8;$\frac{3}{4}\root{3}{\frac{12}{P{N}_{A}}}$.
點評 本題是對物質結構的考查,涉及電離能、雜化軌道、分子結構、晶體類型與性質、配合物、晶胞計算等,(6)中晶胞計算為易錯點、難點,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與數(shù)學計算能力,關鍵理解距離最近碳原子位置.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④ | B. | ①④⑤ | C. | ②⑥ | D. | ②⑤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