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2.已知某混合金屬粉末,除鋁外還含有鐵、銅中的一種或兩種,所含金屬的量都在5%以上.請設計合理實驗探究該混合物金屬粉末中鐵、銅元素的存在.僅限選擇的儀器和試劑:燒杯、試管、玻璃棒、量筒、容量瓶、滴管、藥匙;1mol/L硫酸、2mol/L硝酸、2mol/LNaOH溶液、20%KSCN溶液.
完成以下實驗探究過程:
(1)提出假設:
假設1    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鋁外還含有Fe(或Cu)元素;
假設2    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鋁外還含有Cu(或Fe)元素;
假設3    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鋁外還含有Fe、Cu元素;
(2)設計實驗方案
基于假設3,設計出實驗方案(不要在答題卡上作答).
(3)實驗過程
根據(jù)(2)的實驗方案,完成實驗操作、預期現(xiàn)象和結論的有關問題.
 編號實驗操作預期現(xiàn)象結論
用藥匙取少許樣品,加入試管A中,再用滴管取過量NaOH溶液并滴加到試管A中,充分反應后,靜置,棄去上層清液,剩余固體備用樣品部分溶解,并有氣體放出
往試管A的剩余固體中加過量稀硫酸,充分反應后,靜置.取上層清液于試管B中,剩余固體備用固體部分溶解,并有氣體放出,溶液呈淺綠色
可能含鐵        (填元素名稱,以下同)
往試管B中加入少許稀硝酸,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先變黃色,加KSCN后顯血紅色
結合②可知,一定含
往②剩余固體中加入稀硝酸,再滴加NaOH溶液固體溶解,有無色刺激性氣體產生并很快變成紅棕色,溶液顯藍色,加NaOH溶液后有藍色
沉淀產生.

一定含銅.

分析 (1)除鋁處還含有鐵、銅中的一種或兩種;
(3)檢驗鐵和銅,應先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除去鋁,然后在剩余固體中加入硫酸,溶液中生成氫氣,且呈淺綠色,說明生成硫酸亞鐵,說明含有鐵,在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可將亞鐵離子氧化生成鐵離子,加入KSCN溶液,溶液變成血紅色,最后剩余固體為銅,加入硝酸,銅溶解,最后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可生成藍色沉淀.

解答 解:(1)除鋁處還含有鐵、銅中的一種或兩種,有三種情況:除鋁外可能含有鐵、銅或二者都有,
故答案為:Fe(或Cu);Cu(或Fe);
(3)檢驗鐵和銅,應先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除去鋁,然后在剩余固體中加入硫酸,溶液中生成氫氣,且呈淺綠色,說明生成硫酸亞鐵,說明含有鐵,在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可將亞鐵離子氧化生成鐵離子,加入KSCN溶液,溶液變成血紅色,最后剩余固體為銅,加入硝酸,銅溶解,最后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可生成藍色沉淀,則設計實驗可為:

編號實驗操作預期現(xiàn)象結論
用藥匙取少許樣品,加入試管A中,再用滴管取過量NaOH溶液并滴加到試管A中,充分反應后,靜置,棄去上層清液,剩余固體備用樣品部分溶解,并有氣體放出
往試管A的剩余固體中加過量稀硫酸,充分反應后,靜置.取上層清液于試管B中,剩余固體備用固體部分溶解,并有氣體放出,溶液呈淺綠色
可能含鐵(填元素名稱,以下同)
往試管B中加入少許稀硝酸,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先變黃色,加KSCN后顯血紅色
結合②可知,一定含鐵
往②剩余固體中加入稀硝酸,再滴加NaOH溶液固體溶解,有無色刺激性氣體產生并很快變成紅棕色,溶液顯藍色,加NaOH溶液后有 藍色沉淀產生.
一定含銅
故答案為:
編號實驗操作預期現(xiàn)象結論
用藥匙取少許樣品,加入試管A中,再用滴管取過量NaOH溶液并滴加到試管A中,充分反應后,靜置,棄去上層清液,剩余固體備用樣品部分溶解,并有氣體放出
往試管A的剩余固體中加過量稀硫酸,充分反應后,靜置.取上層清液于試管B中,剩余固體備用固體部分溶解,并有氣體放出,溶液呈淺綠色
可能含鐵(填元素名稱,以下同)
往試管B中加入少許稀硝酸,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先變黃色,加KSCN后顯 血紅色
結合②可知,一定含鐵
往②剩余固體中加入稀硝酸,再滴加NaOH溶液固體溶解,有無色刺激性氣體產生并很快變成紅棕色,溶液顯藍色,加NaOH溶液后有 藍色沉淀產生.
一定含 銅.

點評 本題考查了金屬的性質以及實驗方案的設計,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實驗能力的考查,為高考常見題型,題目難度中等,注意把握性質的差異分析分離流程為解答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1)鑒別Fe(OH)3膠體和FeCl3溶液的方法是丁達爾效應
(2)除去KNO3溶液中的I2雜質,主要操作步驟是:加CCl4后,振蕩,靜置,分液.水溶液最終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分離出來
(3)黑火藥是中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黑火藥在發(fā)生爆炸時,發(fā)生如下的反應:2KNO3+C+S═K2S+2NO2↑+CO2↑.其中被氧化的元素是C,氧化劑是KNO3和S,生成1molCO2時轉移的電子數(shù)目為(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值)4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A、B、C、D、E五中物質中都含有鈉元素,其互相轉化關系如題:
(1)寫出B的電子式
(2)寫出A→D的離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3)寫出C→E的化學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原電池是將化學能轉變成電能的裝置.某銅鋅稀硫酸原電池中,電子由A極流出經導線流入B極,如圖所示:
(1)A極金屬是Zn,該極為負極(填“正”或“負”),電極反應式為Zn-2e-=Zn2+;B極金屬是Cu,該極為正 極(填“正”或“負”),電極反應式為2H++2e-=H2↑,該極可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有氣泡產生.
(2)若有0.1mol電子轉移,則生成氫氣在標準狀況的體積為1.12L,溶解鋅的質量為3.2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電子式書寫正確的是( 。
A.CCl4 B.氯化鎂
C.氮氣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中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
(1)有效“減碳”的手段之一是節(jié)能,下列制氫方法最節(jié)能的是C
A.電解水制氫:2H2O$\frac{\underline{\;電解\;}}{\;}$2H2↑+O2↑          
B.高溫使水分解制氫:2H2O$\frac{\underline{\;高溫\;}}{\;}$2H2↑+O2
C.太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2H2O$\frac{\underline{\;\;\;TiO_{2}\;\;\;}}{太陽光}$2H2↑+O2↑    
 D.天然氣制氫:CH4+H2O$\stackrel{高溫}{?}$CO+3H2
(2)CO2可轉化成有機物實現(xiàn)碳循環(huán).在體積為1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 H2,一定條件下反應: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測得CO2和CH3OH(g)的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
①從3min到9min,v(H2)=0.125mol•L-1•min-1
②能說明上述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D(填編號).
A.反應中CO2與CH3OH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1:1(即圖中交叉點)
B.混合氣體的密度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C.單位時間內消耗3mol H2,同時生成1mol HO
D.CO2的體積分數(shù)在混合氣體中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實驗室用氫氧化鈉固體配制1.0mol/L的NaOH溶液500mL,回答下列問題:
(1)請簡要敘述該實驗的主要實驗步驟:
①計算;②稱量;
③溶解;④移液;
⑤洗滌;⑥定容.
(2)所需儀器為:容量瓶(規(guī)格為500 mL)、托盤天平,還需要哪些實驗儀器才能完成該實驗,請寫出: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
(3)下列操作對所配溶液的濃度有何影響?(填寫字母)偏大的有AC;偏小的有;無影響的有.
A.稱量時使用了生銹的砝碼
B.將NaOH放在紙張上稱量
C.NaOH在燒杯中溶解后,未冷卻就立即轉移到容量瓶中
D.往容量瓶中移液時,有少量液體濺出
E.未洗滌溶解NaOH的燒杯
F.定容時仰視刻度線
G.容量瓶未干燥即用來配制溶液
H.定容后蓋上瓶塞反復搖勻,靜置后,發(fā)現(xiàn)液面不到刻度線,再加水至刻度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PET是聚酯類合成材料,以鹵代烴為原料合成PET的線路如圖(反應中部分無機反應物及產物已省略).已知RX2是芳香族化合物(R、R′代表烴基,X代表鹵素原子),相對分子質量為175,其中X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40.6%.
請回答下列問題:
(1)RX2苯環(huán)上只有兩個取代基,且苯環(huán)上的一硝基代物只有一種,則RX2的結構簡式為
(2)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CH3CH2Cl+NaOH$→_{△}^{醇}$CH2═CH2↑+NaCl+H2O;從D到E,工業(yè)上一般通過兩步反應來完成,若此處從原子利用率為100%的角度考慮,假設通過D與某種無機物一步合成E,該無機物是H2O2
(3)由C與E合成PET的化學方程式為n+nHOCH2CH2OH$\stackrel{一定條件下}{→}$+2nH2O.
(4)B與C反應生成環(huán)狀酯的結構簡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在一定條件下,等物質的量的乙烯和苯分別和足量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消耗氫氣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A.1:1B.1:2C.1:3D.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