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現(xiàn)有含NaCl、MgCl2Na2SO4的混合溶液,某興趣小組的同學欲提取純凈的NaCl晶體,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沉淀Ⅰ和沉淀Ⅱ所含物質(zhì)的化學式。沉淀Ⅰ:_________、沉淀Ⅱ:_______

(2)上述流程中,加入過量稀鹽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操作Ⅲ中需使用的玻璃儀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Mg(OH)2、BaSO4 BaCO3 除去過量的NaOHNa2CO3 玻璃棒、酒精燈

【解析】

(1)NaCl、MgCl2Na2SO4的混合溶液,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氫氧化鈉,分別與SO42-、OH-反應(yīng)生成BaSO4Mg(OH)2沉淀;過濾后溶液中含有大量Ba2+、OH-、Na+Cl-,加入過量Na2CO3,CO32-Ba2+反應(yīng)生成BaCO3沉淀;

(2)溶液Ⅱ含有的離子有OH-、Na+Cl-、CO32-

(3)提取純凈的NaCl晶體,操作Ⅲ為蒸發(fā)結(jié)晶,依據(jù)蒸發(fā)結(jié)晶實驗選擇合適的儀器。

(1)NaCl、MgCl2Na2SO4的混合溶液,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氫氧化鈉,分別與SO42-OH-反應(yīng)生成BaSO4、Mg(OH)2沉淀,所以沉淀Ⅰ為BaSO4、Mg(OH)2沉淀混合物;過濾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Ba2+OH-、Na+、Cl-,加入過量Na2CO3,CO32-Ba2+反應(yīng)生成BaCO3沉淀,所以沉淀Ⅱ為BaCO3;

(2)溶液Ⅱ含有的離子有OH-、Na+、Cl-、CO32-,要得到純凈的NaCl,應(yīng)加入鹽酸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7,使CO32-轉(zhuǎn)化為CO2氣體,OH-轉(zhuǎn)化為H2O。所以加入過量稀鹽酸的目的是除去除去過量的NaOHNa2CO3;

(3)NaCl溶液中獲得溶質(zhì)NaCl,提取純凈的NaCl晶體,操作Ⅲ為蒸發(fā)結(jié)晶,用到的玻璃儀器有:酒精燈、玻璃棒。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標準狀況下,分別將充滿下列氣體的容器倒扣于水槽中(設(shè)氣體不發(fā)生擴散),充分反應(yīng)后,瓶內(nèi)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不等于molL1(0.045molL1)的是(  )

A.HClB.NO2O2C.SO2、N2D.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圖是恒壓密閉容器,圖是恒容密閉容器。當其它條件相同時、中都分別加入2molX2molY開始時容器的體積均為VL,發(fā)生如下反應(yīng)并達到平衡狀態(tài):2X(?)+ Y(?)a Z(g)。

此時Ⅰ中XY、Z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3∶2。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 物質(zhì)Z的化學計量數(shù)a =1

B. X、Y均為氣態(tài),則在平衡時X的轉(zhuǎn)化率:Ⅰ>Ⅱ

C. 若Ⅱ中氣體的密度如圖Ⅲ所示,則X、Y中只有一種為氣態(tài)

D. X為固態(tài)、Y為氣態(tài),則Ⅰ、Ⅱ中從開始到平衡所需的時間:Ⅰ>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guān)物質(zhì)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如下圖所示。A、C、E是常見的金屬單質(zhì),E為紫紅色,反應(yīng)①可用于焊接鐵軌,B是赤鐵礦的主要成分,F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變紅。(部分反應(yīng)物和生成物省略)

請回答下列問題:

(1)B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D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_

(2)可選用__________(填“字母”)實現(xiàn)反應(yīng)C→F的轉(zhuǎn)化。

a.稀鹽酸 b.氯氣/點燃 c.CuSO4溶液

(3)反應(yīng)①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應(yīng)②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guān)圖示和圖標中正確的是(  )

A. 濃硫酸的稀釋B. 實驗室制二氧化碳C. 當心火災(zāi)D. 禁止吸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在質(zhì)量分數(shù)為28%KOH水溶液中,OHH2O數(shù)目之比是________

(2)由硫酸鉀、硫酸鐵和硫酸組成的混合溶液,其中c(H)=0.1 mol/L,c(Fe3+)=0.3 mol/L,c(SO42-)=0.6 mol/L,則c(K+)________。

(3)相同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氯化鈉、氯化鎂、氯化鋁溶液,分別與硝酸銀溶液反應(yīng),當生成沉淀的質(zhì)量之比為321時,消耗三種鹽溶液的體積比為________。

(4)某狀況下a L氨氣(此時氣體摩爾體積為Vm)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形成b mL氨水溶液,所得溶液的密度為ρ g/mL,則該氨水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可表示為________ mol/L;氨水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________。

(5)已知1.505×1023X氣體分子的質(zhì)量是8 g,則X氣體的摩爾質(zhì)量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反應(yīng)是化學實驗現(xiàn)象的本質(zhì),根據(jù)描述回答下列問題:

1)在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氣體,未見沉淀生成,若先通入或加入下列的另一種物質(zhì),再通入SO2能看到沉淀的有___(填序號)。

NO2 NH3 HCl FeCl3溶液 CO2

2A、B、CD、E五種物質(zhì)(或離子)均含有同一種元素,它們之間有如圖所示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

A為金屬單質(zhì),B、C均屬于鹽類,B溶液呈黃色,與硫氰化鉀溶液混合后顯紅色,D是一種白色沉淀,E是一種不溶性堿。B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___(用離子方程式表示);選用氫碘酸可與E反應(yīng)實現(xiàn)EC的轉(zhuǎn)化,該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___。

3)①通常條件下,未經(jīng)碾磨的鎂粉和未經(jīng)擦拭的鎂條跟冷水不反應(yīng),因為表面有一層保護膜。去除這層氧化膜后,鎂與冷水就會發(fā)生明顯的反應(yīng),看到有大量細膩的氣泡產(chǎn)生。在室溫條件下,反應(yīng)生成的難溶于水的氫氧化鎂,沉積在表面形成致密薄膜,幾分鐘后,反應(yīng)很快停止。給反應(yīng)混合液加熱,鎂跟水的作用又會重新進行,你覺得可能的原因是:___,此時滴加酚酞試液,___(填“會”或“不會”)出現(xiàn)溶液變紅的現(xiàn)象。

②取一段擦去表層氧化膜的鎂條,卷成螺旋狀,插入盛滿食鹽水的試管中,將試管倒扣在盛有食鹽水的燒杯中,可以迅速觀察到鎂持續(xù)不斷地跟水反應(yīng),你覺得可能的原因是___

③去除了氧化膜的金屬Mg可以與NaHCO3溶液作用析出氫氣,溶液中有白色難溶物生成。這是由于鎂直接與水反應(yīng),轉(zhuǎn)化為H2Mg(OH)2。溶解在水中的少量Mg(OH)2電離生成的OH與溶液中的HCO3反應(yīng)生成CO32,促使反應(yīng)生成的Mg(OH)2更多溶解。溶液中Mg2、OHCO32,結(jié)合析出白色難溶物Mg2(OH)2CO3。請根據(jù)以上信息寫出MgNaHCO3溶液的總反應(yīng)式:___(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室溫下分別向密閉容器內(nèi)可移動活塞的兩邊充入空氣(已知空氣體積占整個容器容積的1/4)、H2 O2 的混合氣體,若將H2、O2 的混合氣體點燃引爆;钊茸髲棧謴(fù)室溫后,活塞右滑停留于容器的中央。則原來H2、O2 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可能為①45 25 38 72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鐵(26Fe)、鈷(27Co)兩種元素均為第四周期元素,它們的用途極為廣泛;卮穑

126F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縱行。

2)為比較相同濃度的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對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組進行了如下探究:

①如圖甲,可通過觀察______來定性比較兩者的催化效果。

②如圖乙,要定量比較兩者的催化效果,可測量生成等體積氣體所需的______。

③在FeCl3溶液中,究竟是哪種粒子起催化作用?

猜想1:鐵離子(Fe3+)起催化作用;

猜想2______起催化作用;猜想3______起催化作用;……

若要驗證猜想1成立,只需要在圖甲的兩只試管中分別加入同濃度、同體積的____________,再通過觀察現(xiàn)象,即可證明猜想1成立。

3)請仔細閱讀、分析下列有關(guān)利用鈷渣[CoOH3FeOH3]制備鈷氧化物的工藝流程圖,回答下列問題:

鐵渣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在空氣中煅燒CoC2O4(草酸鈷,其中碳為+3價),生成鈷氧化物和CO2,測得充分煅燒后固體質(zhì)量為2.41gCO2的體積為1.344L(標準狀況),則鈷氧化物的化學式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