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甲醛被視為“空氣殺手”,可用如下方法檢測:5HCHO+4MnO4-+12H+==4Mn2++5CO2+11H2O。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甲醛中存在極性鍵
B. CO2的電子式為
C. MnO4-是氧化劑,CO2是氧化產(chǎn)物
D. 當有1.8 g甲醛參加反應時,轉移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0.12mol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ClO2是一種消毒殺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處理劑。實驗室可通過以下反應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 (方程式中H為+1價,O為-2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KClO3在反應中失電子 B. ClO2是氧化產(chǎn)物
C. H2C2O4在反應中被氧化 D. 1 molKClO3參加反應有2mol電子轉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A、B、C、D四種常見的金屬單質(zhì),A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淡黃色固體;B為紅色固體,銹蝕時變?yōu)榫G色;C在空氣中加熱熔化但不滴落;D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
根據(jù)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對應化學式:A________,B________。
(2)A在室溫下與氧氣反應時生成________,D在氧氣中燃燒生成________。
(3)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
①A在空氣中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在氧氣中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溶液中可能含有I-、NH4+、Cu2+、SO32-,向該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無色,則下列關于該溶液組成的判斷正確的是
①肯定不含I-、诳隙ú缓珻u2+ ③肯定含有SO32-、芸赡芎蠭-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燃煤發(fā)電的一系列能量轉換的過程,正確的是( )
A. 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 B. 熱能→化學能→機械能→電能
C. 機械能→化學能→熱能→電能 D. 熱能→機械能→化學能→電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Na2S2O3是重要的工業(yè)原料,課外小組以SO2為原料制取Na2S2O3的實驗步驟如下:
I. 配制混合溶液
將Na2S和Na2CO3按2:1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混合,加入一定量的水,形成溶液。
II.預熱、充分反應
將該溶液注入敞口反應釜中,加熱反應釜一段時間,向反應釜中緩慢通入SO2至稍過量。
III.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
反應結束后加熱濃縮溶液,冷卻至30℃以下,析出大量Na2S2O3 5H2O。
IV.過濾、循環(huán)反應
濾出Na2S2O3 5H2O,烘干脫去結晶水,母液循環(huán)利用。
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II預熱時溫度不宜過高,應將溫度控制在50℃左右,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
(2)步驟II充分反應時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驟IV中的母液循環(huán)利用,其目的是在節(jié)約成本、減少污染的同時,提高________。
(4)為測定所得Na2S2O3產(chǎn)品的純度,稱取w g烘干后的Na2S2O3產(chǎn)品,先用適量蒸餾水溶解,再用a mol L-1碘的標準溶液滴定(2S2O32-+I2=2I-+S4O62-,且不考慮雜質(zhì)與碘反應),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劑,滴定至終點時的現(xiàn)象為_________________。
若消耗碘的標準溶液的體積為b mL,則所得產(chǎn)品的純度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氧化劑與還原劑的判斷正確的是( )
A. 反應CH4+2O2CO2+2H2O中,O2是氧化劑,CH4是還原劑
B. 反應Cl2+2NaOH===NaClO+NaCl+H2O中,Cl2是氧化劑,NaOH是還原劑
C. 反應MnO2+4HCl(濃) MnCl2+Cl2↑+2H2O中,HCl是氧化劑,MnO2是還原劑
D. 反應2Na+2H2O===2NaOH+H2↑中,H2O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