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7.化學無處不在,下列與化學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Si有良好的半導體性能,可直接用于制備光導纖維
B.淀粉、纖維素、蛋白質、油脂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用食醋可除去熱水壺內壁的水垢
D.Cu的金屬活潑性比Fe弱,故水庫鐵閘門上接裝銅塊可減緩鐵腐蝕

分析 A.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B.相對分子質量在10000以上的有機化合物為高分子化合物;
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
D.Cu的金屬活潑性比Fe弱,構成的原電池中Fe為負極.

解答 解:A.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硅,故A錯誤;
B.油脂相對分子量較小,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錯誤;
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二者都能夠與醋酸反應生成可溶性醋酸鹽,故C正確;
D.Cu的金屬活潑性比Fe弱,構成的原電池中Fe為負極,則水庫鐵閘門上接裝銅塊可加快鐵腐蝕,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物質的性質及用途,把握化學性質與反應為解答的關鍵,注意金屬的腐蝕與防護,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用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lmol OH中含有9 NA個電子
B.46g NO2和N2O4混合物中所含原子數目為3NA
C.常溫常壓下50g 46%的乙醇溶液中,所含氧原子數目為0.5NA
D..常溫下,56g鐵粉與足量濃硝酸反應,電子轉移數目小于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下列物質中是電解質的是:①②③⑥⑧是非電解質的是④⑨.
①NH3•H2O     ②NaOH      ③NaHCO3      ④C12H22O11(蔗糖)  ⑤H2SO4溶液
⑥HCl(氯化氫) ⑦鐵   ⑧CH3COOH    ⑨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向Al2(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時,生成沉淀的物質的量y與加入Ba(OH)2的物質的量x的關系如圖所示,資料表明Ba( AlO22可溶于水.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線段ob:Al(OH)3沉淀和BaSO4沉淀共存
B.線段cd:溶液中n(AlO2)>(Ba2+
C.線段ad:n(BaSO4)≥n[Al(OH)3]
D.線段de:溶液中n(Ba2+)始終不等于n(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Cl2+2Br-═2Cl-+Br2
B.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3Mg+2Fe3+═2Fe+3Mg2+
C.向含有氨水的BaCl2溶液中通入SO2:SO2+2NH3•H2O+Ba2+═BaSO3↓+2NH4++H2O
D.將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鈣溶液中:Ca2++CO2+H2O═CaCO3+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銅鋅原電池(如圖)工作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一段時間后,銅棒上有紅色物質析出
B.正極反應為:Zn-2e-═Zn2+
C.在外電路中,電流從負極流向正極
D.鹽橋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工業(yè)上用鈦鐵精礦(FeTiO3)提煉TiO2的工藝流程如圖:

(1)酸浸時為了提高浸出率,請?zhí)岢鲆环N可行的措施增大硫酸濃度、升高溫度、邊加硫酸邊攪攔、增加浸出時間等.
(2)寫出硫酸酸浸溶解鈦鐵精礦生成TiO2+的離子方程式增大硫酸濃度、升高溫度、邊加硫酸邊攪攔、增加浸出時間等.
(3)鈦鐵精礦酸浸后經冷卻、結晶得到的副產物A為FeSO4•7H2O.
(4)結晶析出A時,需要保持較高的酸度而不能加水,其原因可能為減少FeSO4•7H2O的溶解量,抑制TiO2+水解.
(5)工業(yè)上將TiO2和碳粉混合加熱氯化生成的TiCl4,然后在高溫下用金屬鎂還原TiCl4得到金屬鈦,寫出TiO2制備Ti過程的化學方程式:TiO2+2C+2Cl2$\frac{\underline{\;高溫\;}}{\;}$TiCl4+2CO、TiO2+2C+2Cl2$\frac{\underline{\;高溫\;}}{\;}$TiCl4+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下面是某化學學習小組的同學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請你參與并協助他們完成相關學習任務.
I.課本介紹了乙醇氧化的實驗:把一端彎成螺旋狀的銅絲放在酒精燈外焰加熱,待銅絲表面變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約2mL乙醇的試管里,反復操作幾次.注意聞生成物的氣味,并觀察銅絲表面的變化.
(1)小趙同學用化學方法替代“聞生成物的氣味”來說明生成物的出現,該化學方法中所另加的試劑及出現的主要現象是銀氨溶液,出現銀鏡或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產生磚紅色沉淀.(用所學的知識回答)
(2)小趙同學在探究“聞生成物的氣味”的替代方法時,偶然發(fā)現向溴水中加入足量的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該同學為解釋上述現象,提出三種猜想:
①溴與乙醛發(fā)生取代反應;
②溴與乙醛發(fā)生加成反應;
③由于醛基具有還原性,溴將乙醛氧化為乙酸.
為探究哪種猜想正確,小李同學提出了如下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一:用pH試紙檢測溴水褪色后溶液的酸堿性;
方案二:測定反應前溴水中Br2的物質的量和反應后溶液中Br-的物質的量.
(3)方案一是否可行否(填“是”或“否”),理由是不論是發(fā)生取代反應還是發(fā)生氧化反應,溶液的酸性均增強.
(4)小李同學認為:假設測得反應前溴水中Br2的物質的量為amol,若測得反應后n(Br-)=amol,則說明溴與乙醛發(fā)生取代反應.
(5)小吳同學設計如下實驗方案:
①按物質的量之比為1:5配制KBrO3-KBr溶液,加合適的適量的酸,完全反應并稀至1L,生成0.5molBr2
②取上述溶液10mL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之褪色,然后將所得溶液稀釋為100mL,準確量取其中10mL.
③加入過量的AgNO3溶液,過濾、洗滌、干燥后稱量得到淡黃色固體0.188g.
試通過計算判斷:溴與乙醛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3CHO+Br2+H2O→CH3COOH+2HBr.
Ⅱ.小劉同學在查閱資料時得知,乙醛在氧化銅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可以被空氣氧化成乙酸.依據此原理設計實驗并在試管C中收集到少量乙酸溶液(如圖所示:試管A中裝有40%的乙醛水溶液、氧化銅粉末;試管C中裝有適量蒸餾水;燒杯B中裝有某液體).已知在60℃~80℃時用雙連打氣球鼓入空氣即可發(fā)生乙醛的氧化反應,連續(xù)鼓入十幾次反應基本完全.有關物質的沸點見表:
物質乙醛乙酸甘油乙二醇
沸點20.8℃117.9℃290℃197.2℃100℃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試管A內在60℃~80℃時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注明反應條件)2CH3CHO+O2$→_{CuO}^{60℃-80℃}$2CH3COOH.
(2)如圖所示在實驗的不同階段,需要調整溫度計在試管A內的位置,在實驗開始時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應在試管A的反應液中;目的是測量反應溶液的溫度;當試管A內的主要反應完成后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應在略低于試管A的支管口處,目的是收集含乙酸的餾分.
(3)燒杯B內盛裝的液體可以是乙二醇或甘油(寫出一種即可,在題給物質中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某雙原子分子構成的氣體,其摩爾質量為Mg/mol,該氣體質量為mg,阿伏加德羅常數為NA,則:
(1)該氣體的物質的量為$\frac{m}{M}$mol
(2)該氣體的一個分子的質量為$\frac{M}{{N}_{A}}$g
(3)該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為$\frac{M}{22.4}$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