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5.某學習小組探究溴乙烷的消去反應并驗證產物.
實驗原理:CH3CH2Br+NaOH$→_{△}^{醇}$CH2+NaBr+H2O
實驗過程:組裝如圖所示裝置,檢查裝置氣密性,向燒瓶中注入10mL溴乙烷和15mL飽和氫氧化鈉乙醇溶液,微熱,觀察實驗現象.一段時間后,觀察到酸性KMnO4.溶液顏色褪去.
(1)甲同學認為酸性KMnO4溶液顏色褪去說明溴乙烷發(fā)生了消去反應,生成了乙烯;而乙同學卻認為甲同學的說法不嚴謹,請說明原因:乙醇易揮發(fā),揮發(fā)出來的乙醇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丙同學認為只要對實驗裝置進行適當改進,即可避免對乙烯氣體檢驗的干擾,改進方法:在小試管之前增加一個盛有冷水的洗氣瓶.
改進實驗裝置后,再次進行實驗,卻又發(fā)現小試管中溶液顏色褪色不明顯.該小組再次查閱資料,對實驗進行進一步的改進.
資料一:溴乙烷在55℃時,在飽和氫氧化鈉的乙醇溶液中發(fā)生取代反應的產物的百分比為99%,而消去反應產物僅為1%.
資料二:溴乙烷發(fā)生消去反應比較適宜的反應溫度為90℃~110℃,在該范圍,溫度越高,產生乙烯的速率越快.
資料三:溴乙烷的沸點:38.2℃.
(3)結合資料一、二可知,丙同學改進實驗裝置后,溶液顏色褪色不明顯的原因可能是反應溫度較低此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3CH2Br+NaOH$→_{△}^{水}$CH3CH2OH+NaBr.
(4)結合資料二、三,你認為還應該在實驗裝置中增加的兩種儀器是:①冷凝管,②量程為200℃溫度計.

分析 (1)乙醇易揮發(fā),乙醇與乙烯都具有還原性,能夠使酸性的高錳酸鉀褪色,據此解答;
(2)避免對乙烯氣體檢驗的干擾,應在通入酸性高錳酸鉀前,除去乙醇,結合乙醇與水以任意比混溶,乙烯不溶于水的性質解答;
(3)根據改進實驗裝置后,溶液顏色褪色不明顯,說明生成的乙烯量很少,結合資料一:溴乙烷于55℃時,在飽和氫氧化鈉的乙醇溶液中發(fā)生取代反應的產物的百分比為99%,而消去反應產物僅為1%;
(4)根據資料二:溴乙烷發(fā)生消去反應比較適宜的反應溫度為90℃~110℃,在該范圍,溫度越高,產生乙烯的速率越快,說明要產生乙烯要控制溫度在90℃~110℃,所以需要一個量程為200℃溫度計,再根據資料三:溴乙烷的沸點:38.2℃,所以在制得的乙烯中會含有溴乙烷氣體的雜質,需要冷凝除去,所以需要冷凝管.

解答 解:(1)酸性KMnO4溶液顏色褪去說明發(fā)生還原反應,醇易揮發(fā),乙醇與乙烯都具有還原性,能夠使酸性的高錳酸鉀褪色,
故答案為:乙醇易揮發(fā),揮發(fā)出來的乙醇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避免對乙烯氣體檢驗的干擾,應在通入酸性高錳酸鉀前,除去乙醇,乙醇與水以任意比混溶,乙烯不溶于水,所以除去乙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通入水中而且又不影響乙烯,
故答案為:在小試管之前增加一個盛有冷水的洗氣瓶;
(3)根據改進實驗裝置后,溶液顏色褪色不明顯,說明生成的乙烯量很少,結合資料一:溴乙烷于55℃時,在飽和氫氧化鈉的乙醇溶液中發(fā)生取代反應的產物的百分比為99%,而消去反應產物僅為1%,所以應該是反應溫度較低主要發(fā)生了取代反應,方程式為:CH3CH2Br+NaOH$→_{△}^{水}$CH3CH2OH+NaBr,
故答案為:反應溫度較低;CH3CH2Br+NaOH$→_{△}^{水}$CH3CH2OH+NaBr;
(4)根據資料二:溴乙烷發(fā)生消去反應比較適宜的反應溫度為90℃~110℃,在該范圍,溫度越高,產生乙烯的速率越快,說明要產生乙烯要控制溫度在90℃~110℃,所以需要一個量程為200℃溫度計,再根據資料三:溴乙烷的沸點:38.2℃,所以在制得的乙烯中會含有溴乙烷氣體的雜質,需要冷凝除去,所以需要冷凝管;
故答案為:①冷凝管(或者用較長的導氣管)  ②量程為200℃溫度計.

點評 本題考查了探究溴乙烷的消去反應的條件并驗證產物,側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熟悉相關物質的性質即可解答,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物質中,可用來鑒別乙醇、乙醛、乙酸的一種試劑是(  )
A.新制的氫氧化銅B.C.碳酸氫鈉溶液D.石蕊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現有兩種氣體,它們的分子量分別為MA、MB
(1)當兩種氣體質量相同時,標準狀況下A與B的體積比為MB:MA,密度比為MA:MB,所含分子數比為MB:MA;
(2)當兩種氣體(同溫同壓)的體積相同時,A和B的質量比是MA:M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制印刷電路的廢液含有大量CuCl2、FeCl2和FeCl3,測得某廢腐蝕液中含CuCl21.5mol•L-1、FeCl2 3.0mol•L-1、FeCl3 1.0mol•L-1、HCl 3.0mol•L-1.取廢腐蝕液200mL按如下流程在實驗室進行實驗,

回答下列問題:
(1)用上述方法獲得的銅粉中含有雜質,除雜所需試劑是稀鹽酸;檢驗廢腐蝕液中含有存在Fe2+的方法是取少量腐蝕液,滴加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注明試劑、現象).
(2)實驗室可用濃鹽酸和固體MnO2反應制備Cl2.此反應中體現了鹽酸的酸性和還原性性質,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12↑+2H2O.利用圖1制備Cl2并通入到FeCl2溶液中獲得FeCl3溶液.請從圖2中挑選所需的儀器,完成圖1中的裝置簡圖(可添加必要的塞子、玻璃導管、膠皮管.不畫固定裝置),并標明容器中所裝試劑名稱.

(3)按上述流程操作,需稱取Fe粉的質量應不少于39.2g,需通入Cl2的物質的量不少于0.7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稀土元素是周期表中第ⅢB族鈧、釔和鑭系元素的總稱,它們都是很活潑的金屬,性質極為相似,常見化合價為+3.其中釔(Y)元素是激光和超導的重要材料.我國蘊藏著豐富的釔石礦(Y2FeBe2Si2O10),以此礦石為原料生產氧化釔(Y2O3)的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①有關金屬離子形成氫氧化物沉淀時的pH如下表:
開始沉淀時的pH完全沉淀時的pH
Fe3+2.73.7
Y3+6.08.2
②在元素周期表中,鈹和鋁位于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的對角線位置,化學性質相似.
(1)釔石礦(Y2FeBe2Si2O10)的組成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為Y2O3•FeO•2BeO•2SiO2
(2)欲從Na2SiO3和Na2BeO2的混合液中制得Be(OH)2沉淀.則
①最好選用鹽酸、b(填字母)兩種試劑,再經過必要的操作即可實現.
a.NaOH溶液    b.氨水      c.CO2氣體       d.HNO3
②寫出Na2BeO2與足量鹽酸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BeO22-+4H+=Be2++2H2O
(3)上述過程中用氨水調節(jié)pH=a的目的是使Fe3+完全水解形成沉淀而除去,a應控制在3.7~6.0范圍內;寫出生成沉淀物A的離子方程式Fe3++3NH3•H2O=Fe(OH)3↓+3NH4+,檢驗該過程是否沉淀完全的操作方法是取少量濾液,滴加幾滴KSCN溶液,觀察溶液是否變?yōu)檠t色,若不變血紅色,則說明Fe3+完全沉淀,反之則未完全沉淀.
(4)寫出由草酸釔沉淀制備氧化釔的化學方程式Y2(C2O43$\frac{\underline{\;高溫\;}}{\;}$Y2O3+3CO↑+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飲酒者會失去不同程度的自制能力,同時辨別力、記憶力、集中力和理解力會減弱或消失,視力也會出現障礙,所以要“拒絕酒駕,關注生命,文明出行”.請根據下列轉化關系回答問題:

(1)乙醇的結構簡式是CH3CH2OH;
(2)反應①②③④屬于氧化反應的是③(填編號);
(3)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是CH3COOH+CH3CH2OH$?_{△}^{濃硫酸}$CH3COOCH2CH3+H2O;
(4)(C2H4n的鏈節(jié)是-CH2C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有關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
A.乙烯的結構簡式:CH2CH2B.乙酸的結構式:CH3COOH
C.2-丁烯的鍵線式:D.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我省自貢盛產食鹽,人類與食鹽關系密切,食鹽在老百姓生活和現代社會的工農業(yè)生產中均有重要作用,沒有食鹽的生活是不可以想象的,回答粗鹽提純的有關問題:
(1)為了除去粗鹽中的泥沙,可采用的提純方法的實驗操作方法的名稱是溶解、過濾.
(2)為了除去可溶性雜質Ca2+、Mg2+、SO42-,可以按以下實驗步驟進行提純:①加過量BaCl2溶液;②加過量NaOH溶液;③加過量Na2CO3溶液;④過濾;⑤加適量鹽酸.其中,在步驟③中涉及的離子反應方程式有Ba2++CO32-=BaCO3↓、Ca2++CO32-=CaCO3↓.
(3)將a g粗鹽樣品溶于水,經過以上一系列提純操作之后,實驗完畢得到bg精鹽(不考慮實驗過程中操作引起的損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C.(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
A.粗鹽中Na+數目為$\frac{a{N}_{A}}{58.5}$               B.精鹽中NaCl物質的量為$\frac{58.5}$mol
C.粗鹽中NaCl的質量分數為$\frac{a}$×100%     D.粗鹽中關于NaCl的量無法確定
(4)含碘食鹽往往加入KIO3,為了檢驗實驗中是否含KIO3,可以用以下反應進行:
KIO3+5KI+3H2SO4 ═3I2+3K2SO4+3H2O
其中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的質量比為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圖為實驗室某濃硫酸試劑瓶上的標簽,試根據有關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1)該濃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8.4mol/L.
(2)取用任意體積的該硫酸溶液時,下列物理量中不隨所取體積的多少而變化的是BD.
A.溶液中H2SO4的物質的量       B.溶液的濃度
C.溶液中SO42-的數目            D.溶液的密度
(3)某學生欲用上述濃硫酸和蒸餾水配制480mL物質的量濃度為0.2mol/L稀硫酸.
①該學生需要量取5.4mL上述濃硫酸進行配制.
②配制時,其正確的操作順序是(字母表示,每個字母只能用一次)BCAFED;
A.用30mL水洗滌燒杯2~3次,洗滌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蕩
B.用量筒準確量取所需濃硫酸的體積,慢慢沿杯壁注入盛有少量水(約30mL)的燒杯中,用玻璃棒慢慢攪動,使其混合均勻
C.將已冷卻的硫酸沿玻璃棒注入一定體積的容量瓶中
D.將容量瓶蓋緊,顛倒搖勻
E.改用膠頭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與刻度線相切
F.繼續(xù)往容量瓶內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線1~2cm處
③在配制過程中,下列實驗操作使所配制的稀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偏高的是ADE
A.用量筒量取濃硫酸時仰視觀察凹液面
B.稀釋用的燒杯和玻璃棒未洗滌
C.洗凈的容量瓶未經干燥就用于配制溶液
D.溶液注入容量瓶前沒有恢復到室溫就進行定容
E.定容時俯視觀察凹液面
F.加水超過刻度線后,用膠頭滴管吸出多余的液體
(4)現將100mL該硫酸與300mL 0.4mol/LCuSO4溶液混合,體積變化忽略不計,所得溶液中SO42-的物質的量濃度是0.35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