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5.由Cu、N、B、Ni等元素組成的新型材料有著廣泛用途.
(1)基態(tài) Cu+的最外層核外電子排布式為3s23p63d10
(2)研究者預想合成一個純粹由氮組成的新物種 N5+N3-,若N5+ 離子中每個氮原子均滿足8電子結構,以下有關N5+ 推測正確的是C
A.N5+有24個電子
B. N5+離子中存在三對未成鍵的電子對
C. N5+陽離子中存在兩個氮氮三鍵
(3)化合物 A(H3BNH33是一種潛在的儲氫材料,它可由六元環(huán)狀化合物 (HB=NH)3通過3CH4+2(HB=NH)3+6H2O→3CO2+6H3BNH3 制得.
①與上述化學方程式有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填標號)
A.反應前后碳原子的軌道雜化類型不變
B.CH4、H2O、CO2分子空間構型分別是:正四面體形、V形、直線形
C.第一電離能:N>O>C>B
D.化合物A中存在配位鍵
②1個(HB=NH)3分子中有12個σ鍵.
(4)在硼酸鹽中,陰離子有鏈狀、環(huán)狀等多種結構形式.圖(a)是一種鏈狀結構的多硼酸根,則多硼酸根離子符號為[BO2]nn-(或BO2-)圖(b)是硼砂晶體中陰離子的環(huán)狀結構,其中硼原子采取的雜化類型為sp2、sp3

(5)NiO晶體結構與NaCl晶體類似,其晶胞的棱長為acm,則該晶體中距離最近的兩個陽離子核間的距離為$\frac{\sqrt{2}}{2}$a(用含有a的代數式表示).在一定溫度下,Ni0晶體可以自發(fā)地分散并形成“單分子層”(如圖c),可以認為氧離子作密致單層排列,鎳離子填充其中,列式并計算每平方米面積上分散的該晶體的質量為1.83×10-3g(氧離子的半徑為1.40×10-10m,$\sqrt{3}$≈l.732).

分析 (1)Cu+基態(tài)核外電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
(2)A.陽離子核外電子數=質子總數-電荷數;
B.N5+ 離子中每個氮原子均滿足8電子且呈對稱結構,N5+離子的結構為,中間N原子有2對孤對電子;
C.根據B中結構式分析判斷;
(3)①A.由方程式可知:碳元素由CH4變?yōu)镃O2,碳原子雜化類型由sp3轉化為sp;
B.CH4、H2O、CO2分子空間構型分別是:正四面體形、V形、直線形;
C.同周期隨原子序數增大,第一電離能呈增大趨勢,ⅡA族、ⅤA族元素第一電離能共有同周期相鄰元素;
D.一般是形成3個鍵,(H3BNH3)由六元環(huán)狀化合物(HB=NH)3通過3CH4+2(HB=NH)3+6H2O→3CO2+6H3BNH3制得,其中1個鍵是配位鍵;
②1個(HB=NH)3分子中硼原子與氮原子間以σ鍵結合,而剩余的p軌道形成一個共軛大π鍵,B-H鍵有3個,N-H鍵有3個,B-N有σ鍵有6個;
(4)1個B原子連接3個O原子,其中2個氧原子分別為2個B原子共有,利用均攤法計算每個B原子連接O原子數目,進而確定多硼酸根離子符號;
硼砂晶體中存在形成2個σ鍵、3個σ鍵的B原子,B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全部處于成鍵;
(5)根據氯化鈉的結構知,氧離子和相鄰的鎳離子之間的距離為$\frac{1}{2}$a,距離最近的兩個陽離子核間的距離是距離最近的氧離子和鎳離子距離的$\sqrt{2}$倍;
根據圖片知,每個氧化鎳所占的面積=(2×1.40×10-10m)×(2×1.40×10-10m×sin60°),每個氧化鎳的質量=$\frac{74.7}{{N}_{A}}$g,每個氧化鎳的質量乘以每平方米含有的氧化鎳個數就是每平方米含有的氧化鎳質量.

解答 解:(1)Cu+基態(tài)核外電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基態(tài) Cu+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式為:3s23p63d10,
故答案為:3s23p63d10
(2)A.1個氮原子中含有7個電子,則1個N5分子中含有35個電子,N5+是由N5分子失去1個電子得到的,則1個N5+粒子中有34個電子,故A錯誤;
B.N5+ 離子中每個氮原子均滿足8電子且呈對稱結構,N5+離子的結構為,中間N原子有2對孤對電子,有4對未成鍵的電子對,故B錯誤;
C.N5+離子的結構為,則N5+陽離子中存在兩個氮氮三鍵,故C正確.
故選:C;
(3)①A.由方程式可知:碳元素由CH4變?yōu)镃O2,碳原子雜化類型由sp3轉化為sp,故A錯誤;
B.CH4分子中價層電子對=σ 鍵電子對+中心原子上的孤電子對=4+$\frac{1}{2}$×(4-4×1)=4,且不含孤電子對,所以其空間構型是正四面體,H2O中價層電子對個數=2+$\frac{1}{2}$×(6-2×1)=4,且含有2個孤電子對,所以H2O的VSEPR模型為四面體,分子空間構型為V型,、CO2分子中價層電子對=σ 鍵電子對+中心原子上的孤電子對=2+$\frac{1}{2}$×(4-2×2)=2,所以二氧化碳是直線型結構,故B正確;
C.同周期隨原子序數增大,第一電離能呈增大趨勢,ⅡA族、ⅤA族元素第一電離能共有同周期相鄰元素,故所以它們的第一電離能大小順序是I1(N)>I1(O)>I1(C)>I1(B),故C正確;
D.一般是形成3個鍵,(H3BNH3)由六元環(huán)狀化合物(HB=NH)3通過3CH4+2(HB=NH)3+6H2O→3CO2+6H3BNH3制得,其中1個鍵是配位鍵,故D正確,
故選:A;
②1個(HB=NH)3分子中硼原子與氮原子間以σ鍵結合,而剩余的p軌道形成一個共軛大π鍵,B-H鍵有3個,N-H鍵有3個,B-N有σ鍵有6個,故一共12個,
故答案為:12;
(4)1個B原子連接3個O原子,其中2個氧原子分別為2個B原子共有,則每個B原子實際結合O原子數目為1+2×$\frac{1}{2}$=2,代一個單位負電荷,故多硼酸根化學式為:[BO2]nn-(或BO2-),
硼砂晶體中存在形成2個σ鍵、3個σ鍵的B原子,B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全部處于成鍵,故B原子采取sp2、sp3雜化,
故答案為:[BO2]nn-(或BO2-);sp2、sp3
(5)根據氯化鈉的結構知,氧離子和相鄰的鎳離子之間的距離為$\frac{1}{2}$a,距離最近的兩個陽離子核間的距離是距離最近的氧離子和鎳離子距離的$\sqrt{2}$倍,所以其距離是 $\frac{\sqrt{2}}{2}$acm;
根據圖片知,每個氧化鎳所占的面積=(2×1.40×10-10m)×(2×1.40×10-10m×sin60°)=4×1.40×10-10×1.40×10-10×sin60°m2,則每平方米含有的氧化鎳個數=$\frac{1}{4×1.4×1{0}^{-10}×1.4×1{0}^{-10}×sin60°}$,每個氧化鎳的質量=$\frac{74.7}{{N}_{A}}$g,所以每平方米含有的氧化鎳質量=$\frac{74.7}{{N}_{A}}$g×$\frac{1}{4×1.4×1{0}^{-10}×1.4×1{0}^{-10}×sin60°}$=1.83×10-3
故答案為:$\frac{\sqrt{2}}{2}$a;1.83×10-3

點評 本題是對物質結構與性質的考查,涉及核外電子排布、電離能、空間結構、化學鍵、雜化軌道、晶體結構與計算等,(5)中注意計算“1NiO”的體積應包含孔隙體積,難度較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為1mol SO2Cl2(g)和1mol SCl2(g)反應生成SOCl2(g)過程中的能量變化示意圖,已知E1=x kJ•mol-1、E2=y kJ•mol-1,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若在反應體系中加入催化劑,E1不變
B.若在反應體系中加入催化劑,△H減小
C.反應的活化能等于y kJ•mol-1
D.1 mol SO2Cl2(g)和1 mol SCl2(g)反應生成SOCl2(g)的△H=(x-y)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根據題意回答下列問題:
①常溫下,0.1mol/LNH4Cl溶液的pH< 7(填“>”、“<”、“=”);
②25℃1mol/L FeCl3溶液的pH>80℃1mol/LFeCl3溶液的pH(填“>”、“<”、“=”);
③用已知濃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鹽酸,NaOH溶液應裝在堿式(填“酸式”或“堿式”)滴定管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8-羥基喹啉()是白色或淡黃色粉末,可通過如下實驗步驟制得:
①如圖1所示,在三口燒瓶中加入適量甘油、鄰硝基苯酚、鄰氨基苯酚和濃硫酸.

②加熱至反應自動激烈進行.
③改為水蒸氣蒸餾裝置進行水蒸氣蒸餾,直至餾出液中不再有油珠為止.
④向三口燒瓶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后,再滴加飽和Na2CO3溶液將pH調至7~8.
⑤重新進行水蒸氣蒸餾,至餾出液中不再有晶體析出.
⑥將餾出液充分冷卻后抽濾,進一步精制得產品.
(1)圖1中冷卻水應從A口進(選填“A”或“B”).
(2)圖2是水蒸氣發(fā)生裝置.第一次水蒸氣蒸餾的目的是將未反應的反應物等蒸出;當冷凝管出現堵塞時,圖2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玻璃管中水位上升.
(3)抽濾裝置中,布氏漏斗進入抽濾瓶的部分不宜過長,其原因是防止濾液吸入抽濾瓶支管而進入減壓系統(tǒng).
(4)步驟②中移開火源,反應仍自動激烈進行的原因是反應放出大量熱量.
(5)步驟④中加入的飽和Na2CO3溶液不能過量的原因是如果飽和Na2CO3溶液過量,則酚羥基也要與Na2CO3反應生成鈉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聚芳酯(PAR)在航空航天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如圖是合成某聚芳酯的路線:

(1)A的結構簡式為
(2)B中含有的官能團名稱是羧基.
(3)反應⑤的反應類型是縮聚.
(4)D→E的化學方程式為
(5)下列關于F描述正確的是ad.
a.能與FeCl3發(fā)生顯色反應      b.與濃溴水、NaHCO3溶液都能發(fā)生反應
c.能發(fā)生取代、加成、消去反應  d.1mol F最多能與3mol NaOH反應
(6)M是符合下列條件的B的同分異構體
a.能發(fā)生銀鏡反應、水解反應,還能與Na2CO3溶液反應
b.苯環(huán)上只有兩個取代基且無“-O-O-”結構
M共有12種;其中存在著含4種不同化學環(huán)境的氫的物質,寫出其與Na2CO3溶液反應但不產生氣體的化學方程式(任寫一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某學習小組以Mg(NO32為研究對象,擬通過實驗初步探究硝酸鹽熱分解的規(guī)律.
【提出猜想】小組提出如下4種猜想:
甲:Mg(NO32、NO2、O2   乙:MgO、NO2、O2
丙:Mg3N2、O2           。篗gO、NO2、N2
(1)查閱資料得知,NO2可被NaOH溶液吸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O2+2NaOH=NaNO3+NaNO2+H2O.
(2)實驗前,小組成員經討論認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不符合氧化還原反應原理.
【實驗操作】
(3)設計如圖裝置,用氮氣排盡裝置中空氣,其目的是避免對產物O2的檢驗產生干擾(或其它合理答案);加熱Mg(NO32固體,AB裝置實驗現象是:固體減少,說明有Mg(NO32固體分解了產生紅棕色氣體,溶液中有氣泡冒出,有NO2生成.
(4)有同學提出可用亞硫酸鈉溶液檢驗是否有氧氣產生,但通入之前,還需在BD裝置間增加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其作用是:確保二氧化氮已被除盡,防止干擾氧氣的檢驗
(5)小組討論后認為即便通過C后有氧氣,僅僅用亞硫酸鈉溶液仍然難以檢驗,因為:亞硫酸鈉溶液與氧氣反應沒有明顯現象,難以判斷反應是否發(fā)生了,改進的措施是可在亞硫酸鈉溶液中加入幾滴酚酞試劑.
(6)上述系列改進后,如果分解產物中有O2存在,排除裝置與操作的原因,未檢測到的原因是4NO2+O2+2H2O=4HNO3 或4NO2+O2+4NaOH=4NaNO3+2H2O.(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酸雨、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光化學煙霧、有毒物質的污染等,已成為世界各國高度關注和研究的問題.請回答:
①形成酸雨的主要氣體是A(填字母代號,下同);
A、SO2 B、CO2 C、CH4
②近幾年來,我國多次出現大范圍霧霾天氣,許多城市發(fā)布PM2.5重度污染警報.下列行為能緩解城市大氣中PM2.5濃度的是AB;
A.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B.城市主干道灑水保潔 C.大面積開發(fā)土建項目
③垃圾無害化處理有利于保護環(huán)境.下列有關生活垃圾的處理方法合理的是B.
A.廢舊塑料露天焚燒 B.利用廚房垃圾生產沼氣 C.廢舊電池隨便填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近代化學之父道爾頓,發(fā)現并用實驗證明了電子的存在,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結構模型
b.實驗室容量瓶的常用規(guī)格有5ml,250m1,500ml和1000ml
c.道爾頓、湯姆生、盧瑟福和門捷列夫等對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科學家研究原子核內部結構的方法首先是要用高能量的粒子撞擊和打碎原子核
d.在做器官移植手術時,我們通常用液氧冷藏人體器官以達到保護器官的作用
e.月球上的主要礦物有輝石[CaMgSi2O6]、斜長石[KAlSi3O3]和橄欖石[(MgFe)2SiO4]等,它們均屬于硅酸鹽
f.在分液時待液體分層后,要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對準漏斗上的小孔.然后再將分液漏斗下端的活塞擰開
g.物質體積的大小取決于構成這種物質得粒子數目、粒子大小和粒子之間的距離;在25℃和101KPa的標準狀況下,氣體摩爾體積約為22.4L/mol
h.由于粗鹽中含有一些其他的化學性質,使得無法觀察到食鹽晶瑩剔透的外觀,但可作調甜味劑使用.
A.abB.cdC.efD.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酸堿中和滴定是利用中和反應,用已知濃度的酸(或堿)來測定未知濃度的堿(或酸)的實驗方法,其中溶液的pH變化是判斷滴定終點的依據.
實驗
序號
消耗0.1000mol•L-1
鹽酸溶液的體積/mL
待測氫氧化鈉
溶液的體積/mL
129.0225.00
228.0125.00
327.9925.00
(1)如圖所示A的pH范圍使用的指示劑是酚酞;
(2)用0.1000mol•L-1的鹽酸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重復三次的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則待測氫氧化鈉的物質的量濃度是0.1120mol•L-1.在上述滴定過程中,若滴定前滴定管下端尖嘴中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則測定結果將偏高(填“偏高”、“偏低”或“不影響”).
(3)下列關于上述中和滴定過程中的操作正確的是AC(填序號)
A.用堿式滴定管量取未知濃度的燒堿溶液 
B.滴定管和錐形瓶都必須用待盛放液潤洗
C.滴定中始終注視錐形瓶中溶液顏色變化
 D.錐形瓶中的待測液可用量筒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