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素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廣泛應用.
Ⅰ、氟化鈉主要用作農(nóng)作物殺菌劑、殺蟲劑、木材防腐劑.實驗室以氟硅酸(H2SiF6)等物質(zhì)為原料、通過如下所示的流程制取較純凈的氟化鈉,并得到副產(chǎn)品氯化銨:

已知:20℃時氯化銨的溶解度為37.2g,氟化鈉的溶解度為4g,Na2SiF6微溶于水.
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完成并配平上述流程中①、②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H2SiF6+
 
NH4HCO3
 
NH4F+
 
H2SiO3↓+
 
CO2↑+
 
 
;
 

(2)操作Ⅲ分為兩步,其順序是
 
(填寫所選序號).
a、過濾    b、加熱濃縮  c、冷卻結晶  d、洗滌
操作Ⅱ是洗滌、干燥,其目的是
 
,在操作Ⅰ~V中與之相同的操作步驟是
 

(3)流程①中NH4HCO3必須過量,其原因是
 

Ⅱ、紫菜與海帶類似,是一種富含生物碘的海洋植物,可用于食用補碘.以下為某興趣小組模擬從紫菜中提取碘的過程:

已知:商品紫菜輕薄松脆,比海帶更易被焙燒成灰(此時碘轉化為碘化物無機鹽).
(4)將焙燒所得的紫菜灰與足量的雙氧水和稀硫酸作用,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5)操作①中涉及兩步操作,名稱是
 
,所用的主要玻璃儀器為
 
,所用試劑A最好選用表格中的
 
(填試劑名稱).
乙醇四氯化碳裂化汽油碘(晶體)
密度/g、cm-30.78931.5950.71~0.764.94
沸點/℃78.576.825~232184.35
(6)將下列裝置圖中缺少的必要儀器補畫出來,以最終將單質(zhì)碘與試劑A分離:
考點:物質(zhì)分離和提純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綜合應用,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根據(jù)已知反應物和生成物,結合工藝流程可知,反應①為H2SiF6與NH4HCO3反應,生成的無味氣體為CO2,過濾硅酸渾濁液,向濾液加入氯化鈉,經(jīng)過系列操作可得氟化鈉、氯化銨,故濾液中含有氟化銨,故反應①為H2SiF66與NH4HCO3反應,生成CO2、硅酸、氟化銨,根據(jù)元素守恒還有水生成;反應②加入的反應物為NaCl,NaF比NaCl的溶解性小,是將第一步生成的NH4F轉化為NaF;
(1)根據(jù)已知反應物和生成物,結合工藝流程可知,反應①為H2SiF6與NH4HCO3反應,生成的無味氣體為CO2,過濾硅酸渾濁液,向濾液加入氯化鈉,經(jīng)過系列操作可得氟化鈉、氯化銨,故濾液中含有氟化銨,故反應①為H2SiF66與NH4HCO3反應,生成CO2、硅酸、氟化銨,根據(jù)元素守恒還有水生成;
反應②加入的反應物為NaCl,NaF比NaCl的溶解性小,是將第一步生成的NH4F轉化為NaF;
(2)加入的反應物為NaCl,NaF比NaCl的溶解性小,利用了物質(zhì)在溶液中溶解度越小則優(yōu)先析出的特性.操作Ⅰ是把固體與液體分離操作,應是過濾操作;操作II是將粗NaF洗滌除去其表面的雜質(zhì);操作Ⅲ是將濾液中的溶質(zhì)進一步提取,應加熱蒸發(fā)溶劑,析出大量固體后冷卻,應是結晶;操作IV進行粗氯化銨提純,應是重結晶;
(3)由信息可知,Na2SiF6微溶于水,流程中NH4HCO3必須過量,是指第一步操作中必須保證H2SiF6能全部反應,以防止反應②生成Na2SiF6;
(4)焙燒所得的紫菜灰主要含有碘離子,與足量的雙氧水和稀硫酸作用,會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為:2I-+H2O2+2H+=I2+2H2O.
(5)操作①主要是將浸泡后紫菜灰和溶液的混合物中雜質(zhì)去除,留下含碘離子的溶液,操作②主要是把碘單質(zhì)從水中萃取到四氯化碳溶液中.
(6)為了實現(xiàn)實驗目的,圖2框圖中缺少溫度計和接受液體的裝置及石棉網(wǎng).
解答: 解:(1)反應①為H2SiF66與NH4HCO3反應,生成CO2、硅酸、氟化銨、水,依據(jù)原子守恒配平書寫得到反應方程式為:
H2SiF6+6NH4HCO3═6NH4F+H2SiO3↓+6CO2↑+3H2O;
反應②是將第一步生成的NH4F轉化為NaF,反應方程式為:NH4F+NaCl═NaF↓+NH4Cl,
故答案為:1,6,6,1,6,3H2O;NH4F+NaCl═NaF↓+NH4Cl;
(2)操作Ⅰ是把固體與液體分離操作,應是過濾操作;
操作II是將粗NaF洗滌除去其表面的雜質(zhì),操作為:待母液全部濾出后,再向濾紙上加蒸餾水至恰好浸沒晶體,靜置讓其濾出,重復操作2-3次,以除去晶體表面的雜質(zhì);
操作Ⅲ是將濾液中的溶質(zhì)進一步提取,應加熱蒸發(fā)溶劑,析出大量固體后冷卻,應是結晶;
操作IV進行粗氯化銨提純,應是重結晶,
操作V進行粗氯化銨提純,應是重結晶,
操作Ⅲ分為兩步、加熱濃縮,冷卻結晶,故選bc;操作Ⅱ是洗滌、干燥,其目的是:除去氟化鈉表面的氯化銨等可溶性雜質(zhì);在操作Ⅰ~V中與操作Ⅱ相同的操作步驟是除去雜質(zhì)的實驗操作,應是V;
故答案為:bc,除去氟化鈉表面的氯化銨等可溶性雜質(zhì),V;
(3)流程中NH4HCO3必須過量,是指第一步操作中必須保證H2SiF6能全部反應,防止生成Na2SiF6沉淀,防止在進行反應②H2SiF6將與NaCl反應,生成Na2SiF6沉淀,混入NaF中影響NaF質(zhì)量,
故答案為:保證H2SiF6能全部反應,防止生成Na2SiF6沉淀,混入NaF中影響NaF質(zhì)量.
(4)焙燒所得的紫菜灰主要含有碘離子,與足量的雙氧水和稀硫酸作用,會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為:2I-+H2O2+2H+=I2+2H2O;
故答案為:2I-+H2O2+2H+=I2+2H2O.
(5)將浸泡后紫菜灰和溶液的混合物中雜質(zhì)去除,留下含碘離子的溶液,操作①主要是把碘單質(zhì)從水中萃取到四氯化碳溶液中,然后再分液,且在分液時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后,上層液體要從上口倒出,萃取劑需要滿足不溶于水,不能和碘單質(zhì)反應,乙醇易溶于水不能分層,裂化汽油和碘單質(zhì)發(fā)生反應,所以需要試劑A為四氯化碳;
故答案為:萃取分液;分液漏斗;四氯化碳.
(6)為了實現(xiàn)實驗目的,圖2框圖中缺少溫度計和接受液體的裝置及石棉網(wǎng),裝置如圖
故答案為:;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化學與工業(yè)生產(chǎn)的相關知識、閱讀題目與工藝流程獲取信息能力、物質(zhì)的分離提純、對實驗操作的理解等,難度中等,理解工藝流程是解題關鍵,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與綜合運用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
A、CaO+H2O═Ca(OH)2
B、Fe2O3+3CO
  △  
.
 
2Fe+3CO2
C、CaCO3
 高溫 
.
 
CaO+CO2
D、CO2+2NaOH═Na2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高純氧化鋁可用于制高壓鈉燈的陶瓷管.實驗室制取高純氧化鋁的流程如下:

(1)“除雜”操作是加入適量過氧化氫,用氨水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為8.0,以除去硫酸銨溶液中的少量Fe2+.檢驗Fe2+已除盡的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是
 

(2)常溫下,KSP[Fe(OH)3]=4.0×10-38,則理論上計算除雜后溶液中c(Fe3+)等于
 

(3)配制硫酸鋁溶液時,需用硫酸酸化,目的是
 

(4)上述流程圖里,“結晶”這步操作中,母液經(jīng)
 
 得到銨明礬(含結晶水)
(5)上述流程圖里,“分離”這個步驟應包含的是
 
(填字母代號)
A.蒸餾B.分液C.過濾D.洗滌晶體.
(6)測定銨明礬組成的方法是
a.稱取0.4530g銨明礬樣品,高溫灼燒,得Al2O3固體0.0510g;
b.稱取0.4530g銨明礬樣品,用適量蒸餾水溶解,再加入稍過量的BaCl2溶液,經(jīng)陳化、過濾、灰化,得BaSO4 0.4660g.
c.稱取0.4530g銨明礬樣品,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加熱,將產(chǎn)生的氣體依次通過堿石灰和濃硫酸,濃硫酸增重0.0170g.
則銨明礬的化學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
A、HCl的電子式:
B、NH4Cl的電子式:
C、CCl4的電子式:
D、硫離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離子是( 。
A、Na+  K+  HCO3-  Cl-
B、NH4+  Mg2+  SO42-  Cl-
C、K+  Na+   SO42- CH3COO-
D、K+  Ca2+  CO32-  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
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92的某芳香烴X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研究部門以它為初始原料設計出如下轉化關系圖(部分產(chǎn)物、合成路線、反應條件略去).其中A是一氯代物,H是一種功能高分子,鏈節(jié)組成為C7H5NO.

已知:
Ⅰ.  
Ⅱ.  (苯胺,易被氧化)
請根據(jù)所學知識與本題所給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H的結構簡式是:
 
;
(2)反應②的反應類型是
 
;反應③的生成物中含氮官能團的電子式:
 
;
(3)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是:
 

(4)反應⑤的化學方程式是:
 
;
(5)有多種同分異構體,其中含有1個醛基和2個羥基的芳香族化合物有
 
種;
(6)請用合成反應流程圖表示出由A和其他無機物合成最合理的方案(不超過4步)
 

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物質(zhì)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
A、生鐵B、鋁熱劑
C、磁鐵礦D、綠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化學實驗室發(fā)現(xiàn)一瓶沒有標簽的淡黃色粉末,同學們對探究該粉末產(chǎn)生濃厚興趣,并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探究活動.
提出問題:這種淡黃色粉末是什么?有什么性質(zhì)和用途?
查閱資料:
①硫是淡黃色粉末,不溶于水;
②過氧化鈉(Na2O2)是淡黃色粉末,在常溫下能與水反應生成堿和一種氣體;在呼吸面具中和潛水艇里常用作供氧劑.
猜想與探究:
猜想:淡黃色粉末可能是:a.硫;b.過氧化鈉;c.硫和過氧化鈉的混合物.
探究: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生成物的成分.
實驗與結論:
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猜想在一支潔凈的試管中加入適量的上述淡黃色粉末,再加入足量的蒸餾水
 
猜想a、c不成立,猜想b成立.
探究①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試管中木條復燃生成物有
 
②往①試管內(nèi)的溶液中滴加
 
 
生成物有氫氧化鈉
繼續(xù)探究:
小組的同學對過氧化鈉能作為供氧劑也很感興趣,大家討論認為可能是CO2在常溫下能與過氧化鈉反應有關,于是設計下圖所示的裝置
繼續(xù)實驗探究.
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①將CO2從a口處通入裝置內(nèi),充分反應后,再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入收集滿氣體的集氣瓶b中木條復燃CO2在常溫下能與過氧化鈉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取出充分反應后的固體生成物于試管中,往試管內(nèi)滴加稀鹽酸,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氣泡產(chǎn)生;石灰水變渾濁
交流與比較:
(1)與我們學過的制氧氣方法相比,常選用過氧化鈉作為呼吸面具和潛水艇的供氧劑的主要理由是(從兩個不同角度回答):
 
 

(2)裝置c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A、B、C、D為周期表1~36號中的元素,它們的原子序數(shù)逐漸增大.A的基態(tài)原子有3個不同的能級,各能級中電子數(shù)相等;C的基態(tài)原子2p能級上的未成對電子數(shù)與A原子相同;D的基態(tài)原子的M電子層上有4個未成對電子.
請回答下列問題:
(1)D 是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
 
族的元素;其基態(tài)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式為
 

(2)A、B、C、D四種元素中,電負性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號),A、B、C第一電離能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號).
(3)B的氫化物的沸點遠高于A的氫化物的主要原因是
 

(4)D(AC)5常溫下呈液態(tài),熔點為-20.5℃,沸點為103℃,易溶于非極性溶劑,據(jù)此可判斷D(AC)5晶體屬于
 
(填晶體類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