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據(jù)是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
B. 元素周期表有十六個縱列,也就是十六個族
C.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的元素,一定屬于同一族
D. 電子層數(shù)相同的粒子,對應(yīng)元素一定屬于同一周期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把V L含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兩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鎂離子完全沉淀為氫氧化鎂;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離子完全沉淀為硫酸鋇。則原混合溶液中鉀離子的濃度為 (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離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價鍵 B. 含有離子鍵的化合物必是離子化合物
C. 共價化合物可能含離子鍵 D. 含有共價鍵的化合物必是共價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工業(yè)殘渣主要成分為Fe2O3(含有少量FeO、Cu、Mg等雜質(zhì))。某課外興趣小組利用該殘渣制取Fe2O3粉末的流程如下:(說明:流程中“向黃色溶液加入MgO”的目的是調(diào)節(jié)溶液的酸堿性,使Fe3+生成沉淀而Mg2+不沉淀。)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加入足量稀鹽酸后,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的類型有_____________(填寫代號)。
A. 氧化還原反應(yīng) B.化合反應(yīng) C.分解反應(yīng) D.復(fù)分解反應(yīng)
(2)加入適量氯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灼燒紅褐色沉淀時發(fā)生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室灼燒紅褐色沉淀可選用的裝置是__________(填序號)。
(4)若向黃色溶液中加入過濾①后的濾渣,發(fā)生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
(5)檢驗黃色溶液中Fe3+是否完全沉淀的方法是:取過濾②后的少量濾液于試管中,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無色溶液中可能含有Mg2+、Ba2+、Cl-、HCO3-中的一種或幾種離子。為確定其成分,進行以下實驗:
實驗1:取l0mL無色溶液,滴加適量稀鹽酸無明顯現(xiàn)象。
實驗2:另取l0mL無色溶液,加入足量的Na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實驗3:將實驗l后的溶液于錐形瓶中,向錐形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滴加過程中產(chǎn)生沉淀的質(zhì)量與加入NaOH溶液的體積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原溶液中不存在的離子有________,存在的離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3中,圖像中OA段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圖像計算原溶液中Mg2+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______________。(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應(yīng)用。該消毒液無色,pH大于7,對某些有色物質(zhì)有漂白作用。你認為它可能的有效成分是( )。
A.NaClO B.Na2CO3 C.KMnO4 D.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控制變量是科學(xué)研究的重要方法。向2mLH2O2溶液中滴入2滴1mol/L FeCl3溶液,下列條件下分解速率最快的是
選項 | H2O2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mol·L-1 | 反應(yīng)的溫度/℃ |
A | 1 | 5 |
B | 4 | 5 |
C | 1 | 40 |
D | 4 | 40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用銅作印刷電路是利用了銅的還原性
B. 利用鋁熱反應(yīng)來焊接鋼軌
C. 羊毛、蠶絲、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纖維素
D. 生鐵和普通鋼都是鐵碳合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