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實驗題(12分)。已知在常用催化劑(如鉑、鈀)的催化下,氫氣和炔烴加成生成烷烴,難于得到烯烴,但使用活性較低的林德拉催化劑[Pd/(PdO、CaCO3),其中鈀附著于碳酸鈣及少量氧化鉛上],可使炔烴的氫化停留在生成烯烴的階段,而不再進一步氫化,F(xiàn)有一課外活動興趣小組利用上述原理設計了一套由如下圖所示儀器組裝而成的實驗裝置(鐵架臺未畫出),擬由乙炔制得乙烯,并測定乙炔氫化的轉化率。若用含0.020molCaC2的電石和1.60g含雜質18.7%的鋅粒(雜質不與酸反應)分別與足量的X和稀硫酸反應,當反應完全后,假定在標準狀況下測得G中收集到的水VmL。試回答有關問題。

(1)所用裝置的連接順序是a、      、           、          、     、h(填各接口的字母)。

(2)寫出A中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有機物寫結構簡式):                         。

(3)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為減慢A中的反應速率,X應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中留下的氣體除含少許空氣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所選用的量筒的容積較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

A.500mL              B.1000mL              C.2000mL

(6)若V=672mL(導管內氣體體積忽略不計),則乙炔氫化的轉化率為_______________。

 

(1)a、edf、gb、c、h(f、g可調換);

(2)CaC2 + 2H2O→ HC≡CH↑+ Ca(OH)2;

(3)除去雜質氣體;                (4)飽和食鹽水;

(5)H2、C2H4、C2H2;     B;

(6)=0.5。

解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0年吉林省東北師大附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題 題型:實驗題

實驗題(12分)。已知在常用催化劑(如鉑、鈀)的催化下,氫氣和炔烴加成生成烷烴,難于得到烯烴,但使用活性較低的林德拉催化劑[Pd/(PdO、CaCO3),其中鈀附著于碳酸鈣及少量氧化鉛上],可使炔烴的氫化停留在生成烯烴的階段,而不再進一步氫化,F(xiàn)有一課外活動興趣小組利用上述原理設計了一套由如下圖所示儀器組裝而成的實驗裝置(鐵架臺未畫出),擬由乙炔制得乙烯,并測定乙炔氫化的轉化率。若用含0.020molCaC2的電石和1.60g含雜質18.7%的鋅粒(雜質不與酸反應)分別與足量的X和稀硫酸反應,當反應完全后,假定在標準狀況下測得G中收集到的水VmL。試回答有關問題。
(1)所用裝置的連接順序是a、     、     、     、     、     、     、h(填各接口的字母)。
(2)寫出A中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有機物寫結構簡式):                         。
(3)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為減慢A中的反應速率,X應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中留下的氣體除含少許空氣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所選用的量筒的容積較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
A.500mL              B.1000mL              C.2000mL
(6)若V=672mL(導管內氣體體積忽略不計),則乙炔氫化的轉化率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1-2012學年江蘇省高三百校大聯(lián)考一?荚嚮瘜W試卷 題型:實驗題

(12分,本題包括A、B兩小題,分別對應于“物質結構與性質”和“實驗化學”兩個選修模塊的內容。請選定其中一題,并在相應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若兩題都做,則按A題評分)

(1)Fe2+在基態(tài)時,核外電子排布式為             。

(2)羥胺(NH2OH)中采用sp3雜化的原子有           ,羥胺熔沸點較高,是因為分子間存在較強的               

(3)Fe2+與鄰啡羅啉形成的配合物(形成過程如圖1)中,配位數(shù)為        

(4)根據(jù)價層互訴理論,C1O4空間構形為           

(5)鐵能與氮形成一種磁性材料,其晶胞結構如圖2,則該磁性材料的化學式為       

B.生物柴油是高級脂肪酸甲酯,可由油脂與甲醇通過取代反應(酯交換,生成新酯和新醇)得到,用菜籽油制備生物柴油的步驟如下:

①將三口燒瓶和錐形瓶做干燥處理,先向三口燒瓶中加入20g菜籽油,再稱取40g正已烷(約61mL)。

②稱取甲醇4.6g(約5.8mL)放到錐形瓶中,然后稱取0.2g氫氧化鈉固體并使之溶解,然后加到三口燒瓶中。

③如下圖所示安裝三口燒瓶。

④恒溫水浴加熱,使溫度保持在60—65℃左右,攪拌1.5—2h。

⑤停止加熱后,冷卻,取出三口燒瓶,靜置、分液,上層

為生物紫油,正已烷和甲醇,下層主要為甘油。

⑥用溫水洗滌制得的生物柴油3—4次。

⑦將水洗后的溶液倒入圓底燒瓶中,蒸餾,溫度保持在

120℃左右,直至無液體蒸出后,燒瓶中剩余的液體主要即為

生物柴油。

(1)氫氧化鈉的作用是              。

(2)正已烷的作用是          

(3)圖中冷凝管的作用是           。

(4)步驟⑤分液,用到的主要的一種玻璃儀器是            (寫名稱)

(5)確定步驟⑥已洗滌干凈的方法是            。

(6)酸價(1g油酯的游離脂肪酸所需氫氧化鉀的毫克數(shù))的測定

a. 稱取均勻試樣Wg注入錐形瓶中,加入石油醚—乙醇混合液25mL,搖動錐形瓶使試樣溶解。

b.滴入3滴酚酞,用0.100 mol/L KOH溶液滴定至出現(xiàn)微紅色且保持30s不消失,消耗KOH溶液VmL。

則該生物柴油的酸價為           (用含W、V的代數(shù)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0年吉林省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題 題型:實驗題

實驗題(12分)。已知在常用催化劑(如鉑、鈀)的催化下,氫氣和炔烴加成生成烷烴,難于得到烯烴,但使用活性較低的林德拉催化劑[Pd/(PdO、CaCO3),其中鈀附著于碳酸鈣及少量氧化鉛上],可使炔烴的氫化停留在生成烯烴的階段,而不再進一步氫化,F(xiàn)有一課外活動興趣小組利用上述原理設計了一套由如下圖所示儀器組裝而成的實驗裝置(鐵架臺未畫出),擬由乙炔制得乙烯,并測定乙炔氫化的轉化率。若用含0.020molCaC2的電石和1.60g含雜質18.7%的鋅粒(雜質不與酸反應)分別與足量的X和稀硫酸反應,當反應完全后,假定在標準狀況下測得G中收集到的水VmL。試回答有關問題。

(1)所用裝置的連接順序是a、      、      、      、      、      、      、h(填各接口的字母)。

(2)寫出A中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有機物寫結構簡式):                          。

(3)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為減慢A中的反應速率,X應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中留下的氣體除含少許空氣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所選用的量筒的容積較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

A.500mL               B.1000mL               C.2000mL

(6)若V=672mL(導管內氣體體積忽略不計),則乙炔氫化的轉化率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09-10學年浙江舟山七校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 題型:填空題

(12分)

本題共有3個小題,回答有關問題:

(1)檢驗牙膏中含有甘油的試劑是             ,實驗現(xiàn)象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在兩燒杯中盛有甲、乙兩種不同的稀溶液,用鐵絲做電化腐蝕實驗。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A試管中液面高于燒杯中液面,B試管中液面低于燒杯中液面,試比較pH值大。

      乙(填“<”、“>”或“=”),并寫出A中鐵絲發(fā)生腐蝕時的電極反應式:負極        ,正極           

  (3)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H+、、Na+四種離子,某同學推測其離子濃度大小順序有如下四種關系:

  I:

  II:

  III:

  IV:

  ①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種溶質,則該溶質是          ,上述四種離子濃度的大小順序

    為             (填編號)。

  ②若上述關系中III是正確的,則溶液中溶質為               

  ③若該溶液是由體積相等的氫氧化鈉溶液和醋酸溶液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則混合前兩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大小關系為        (填“<”、“>”或“=”),混合前溶液中的           溶液中的 (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