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5.對于反應3Cu+8HNO3(。┄T3Cu(NO32+2NO↑+4H2O在測量化學反應速率時,以下不可以利用的相關性質為( 。
A.氣體的體積和體系的壓強B.溶液顏色的深淺
C.固體物質的體積D.H+濃度的變化

分析 化學反應速率就是化學反應進行的快慢程度,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來表示,V=$\frac{△C}{△t}$.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①內因,反應物本身的性質,②外因,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等.

解答 解:對于反應3Cu+8HNO3(。┄T3Cu(NO32+2NO↑+4H2O,生成物NO為氣體,離子反應為3Cu+2NO3-+8H+=3Cu2++2NO↑+4H2O,
A.體積大,壓強小,化學反應速率減慢,故氣體的體積和體系的壓強可以用來測量化學反應速率,故A不選;
B.生成的硝酸銅為藍色溶液,顏色越深,說明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故溶液顏色的深淺可以用來測量化學反應速率,故B不選;
C.V=$\frac{△C}{△t}$,固體的濃度為定值,不可以利用固體物質的體積變化來測量化學反應速率,故C選;
D.銅與稀硝酸反應,離子反應為3Cu+2NO3-+8H+=3Cu2++2NO↑+4H2O,H+物質的濃度濃度越小,反應速率越慢,故用H+濃度的變化可以用來測量化學反應速率,故D不選,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題目難度中等.要注意既要考慮內因,也要考慮外因.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關于指定粒子構成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37Cl與39K具有相同的中子數
B.第114號元素的一種核素${\;}_{114}^{298}X$與${\;}_{82}^{207}Pb$具有相同的最外層電子數
C.O22-與S2-具有相同的質子數和電子數
D.H3O+與OH-具有相同的質子數和電子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為探究鐵質材料與熱濃硝酸的反應,某學習小組用碳素鋼(即鐵和碳的合金)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探究一】
(1)常溫下,工業(yè)上可用鐵質容器盛放冷的濃硫酸,其原因是鐵釘表面被鈍化
(2)稱取碳素鋼6.0g放入15.0mL濃硫酸中,加熱,充分反應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混合氣體Y.
①甲同學認為X中除Fe3+之外還可能含有Fe2+.產生Fe2+的離子反應方程為:2Fe3++Fe=3Fe2+,檢驗是否有Fe2+應選用下列D(選填序號)試劑.
A.KSCN溶液和氯水    B.鐵粉和KSCN溶液  C.濃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學取560mL(標準狀況)氣體Y通入足量溴水中,可以發(fā)生:SO2+Br2+2H2O═2HBr+H2SO4反應,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經正確操作后得干燥固體4.66g.由此推知氣體Y中SO2的體積分數為80%.
【探究二】
根據上述實驗中SO2體積分數的分析,丙同學認為氣體Y中還可能含有Q1和Q2兩種氣體,其中Q1是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密度為0.0893g•L-1,Q2是空氣的成份之一,為此設計可下列探究實驗裝置(圖中夾持儀器省略,假設有關氣體完全反應).

(3)裝置B中試劑的作用是檢驗SO2是否除盡;
(4)用化學方程式表示Y氣體中的Q2氣體是如何生成的:C+2H2SO4$\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5)為確認Q2的存在,需在裝置中添加洗氣瓶M于C(選填序號)
a.A之前       b.A-B間        c.B-C間       d.C-D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溶質的質量分數”和“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都是用來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質量摩爾濃度”也是一種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它的含義是:用單位質量的溶劑中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質B的質量摩爾濃度 單位為 mol•kg -1或 mol•g-1
含NaOH 14%的NaOH的溶液,在20℃時密度為1.153g•cm-3,請回答有關問題;
(1)該溶液中NaOH的物質的量濃度為4.04mol/L;NaOH的質量摩爾濃度為4.075mol/Kg;
(2)將該溶液加熱升高溫度以后(溶劑的質量保持不變),下列物理量中不發(fā)生變化的是D
A.溶液的密度
B.溶液的體積
C.NaOH的物質的量濃度
D.NaOH的質量摩爾濃度
(3)從濃度值的穩(wěn)定性方面來看,物質的量濃度和質量摩爾濃度相比較,更優(yōu)越的是質量摩爾濃度;從溶液配制方便性的方面來看,物質的量濃度和質量摩爾濃度相比較更優(yōu)越的是質量摩爾濃度.
(4)請你在完成對問題“(3)”的回答之后 以“一分為二”的觀點 用簡短的語言談一下對幾種不同的表示溶液組成方法的觀點物質的量濃度會因為溫度的改變進而溶劑體積和溶液密度改變,導致數量值與實際存在差異,而質量摩爾濃度卻不會因此改變,因為物質的量和相對分子質量是恒定的,所以無論體積或者密度如何發(fā)生變化,對數值不會有影響.所以相對來說質量摩爾濃度是有優(yōu)越性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等質量的CO2和CO的碳原子數之比為7:11,原子數之比為21:22,氧原子數之比為14:11,含氧的質量之比為14: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數的聯(lián)系.
(1)1mol O2的分子數約為6.02×1023,2.5mol SO2的分子數為1.505×1024
(2)3.01×1023個CO2分子的物質的量是0.5mol,其中碳原子的物質的量是0.5mol.
(3)1.204×1023個H2O分子的物質的量是0.2mol,其中氫原子的物質的量是0.4mol.
(4)NA個C60分子的物質的量是1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實驗室中有一未知濃度的稀鹽酸,某學生為測定鹽酸的濃度在實驗室中進行如下實驗:請完成下列填空:
(1)配制100mL 0.10mol/L NaOH標準溶液.
(2)取20.00mL待測稀鹽酸溶液放入錐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劑,用自己配制的標準NaOH溶液進行滴定.重復上述滴定操作2~3次,記錄數據如下.
實驗編號NaOH溶液的濃度
(mol/L)
滴定完成時,NaOH溶液滴入的體積(mL)待測鹽酸溶液的體積
(mL)
10.1022.5020.00
20.1018.5620.00
30.1018.5420.00
①第一次實驗滴定前液面在0刻度,滴定后如下丙圖所示,則第一次實驗滴定完用去NaOH溶液的體積記錄為22.50 mL,滴定達到終點的現象是當滴入最后一滴氫氧化鈉溶液時,溶液由無色恰好變成淺紅色,且半分鐘內不褪色.
②根據上述數據,可計算出該鹽酸的濃度約為0.093mol/L(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③NaOH溶液要使用下面哪個儀器乙(填甲 或乙).
④在上述實驗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確)會造成測定結果偏高的有D、F.(多選扣分)(選對一個得2分,多選錯選不得分)
A、滴定終點讀數時俯視讀數
B、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測鹽酸溶液潤洗
C、錐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D、稱量前NaOH固體中混有Na2CO3固體
E、配制好的NaOH標準溶液保存不當,部分與空氣中的CO2反應生成了Na2CO3
F、堿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氣泡,滴定后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將無水亞硫酸鈉隔絕空氣加熱,并利用受熱后的固體試樣和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已知:Na2SO3$\stackrel{開始分解>600℃}{→}$Na2S+Na2S4(反應未配平).請回答下列問題:

Ⅰ、若某種固體物質受熱發(fā)生了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A.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      B.反應后一定有氣體生成
C.一定有多種物質生成      D.一定是吸熱反應
Ⅱ、(1)在該實驗中,如果加熱溫度低于600℃,向所得固體試樣中緩緩滴加稀鹽酸至足量,在滴加稀鹽酸的整個過程中HSO3-的物質的量濃度變化趨勢為先逐漸增大,后逐漸減小.
(2)如果加熱溫度為700℃,向所得固體試樣中緩緩滴加稀鹽酸至足量,觀察到燒瓶中出現淡黃色沉淀,且有大量氣泡產生,則固體試樣跟鹽酸反應生成淡黃色沉淀的離子方程式為2S2-+SO32-+6H+=3S↓+3H2O;此時在B、C兩裝置中可能觀察到的現象為B中品紅溶液褪色,C中無明顯變化.
(3)為檢驗分解產物中生成的SO42-離子,其操作方法、現象和結論是先取固體試樣溶于水配成溶液,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先加稀鹽酸,若物明顯現象,再加氯化鋇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SO42-有存在.
(4)取上述受熱后的固體試樣進行分析,測得其中含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25.39%,通過計算知該產物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38.0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有關說法合理的是( 。
A.根據分散系是否有丁達爾現象,將分散系分為膠體、濁液和溶液
B.用鹽酸可以清洗長期存放過FeCl3溶液的試劑瓶
C.二氧化硅廣泛用于制作計算機芯片和光導纖維
D.電解精煉銅時,陽極泥中含有Fe、Ag、Au等金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