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X是中學化學常見物質,均由短周期元素組成,轉化關系如圖所示。若A、B、C的焰色反應均呈黃色,水溶液均為堿性。
①A中所含有的化學鍵是_____________, X屬于的晶體類型是_________。
②將4.48 L(標準狀況下)X通入100mL 3 mol/L A的水溶液后,溶液中發(fā)生的離子反應方程式為______。
③自然界中存在B、C和H2O按一定比例結晶而成的固體。取一定量該固體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測得溶溶中金屬陽離子的濃度為0.5 mol/L。若取相同質量的固體加熱至恒重,剩余固體的質量為______ g
(1)離子鍵和共價鍵 分子晶體
(2)2CO2 + 3OH- = CO32- + HCO3- + H2O
(3)2.65
【解析】
試題分析:(1)A、B、C的焰色反應均呈黃色,水溶液均為堿性,說明A、B、C中均含有Na元素,溶液為堿性的含鈉元素的化合物一般是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或碳酸氫鈉,碳酸氫鈉分解生成碳酸鈉,所以A是氫氧化鈉,B是碳酸氫鈉,C是碳酸鈉,X是二氧化碳。所以氫氧化鈉中含有離子鍵、共價鍵,二氧化碳的晶體類型屬于分子晶體;
(2)4.48L標準狀況下的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是0.2mol,與0.3mol氫氧化鈉反應,0.2mol萬元話題與0.2mol氫氧化鈉反應生成0.2mol的碳酸氫鈉,剩余0.1mol氫氧化鈉再與0.1mol碳酸氫鈉反應生成0.1mol碳酸鈉所以溶液中既有碳酸鈉生成也有碳酸氫鈉生成,且二者的物質的量之比是1:1,由此寫出離子方程式為2CO2 + 3OH- = CO32- + HCO3- + H2O;
(3)碳酸鈉與碳酸氫鈉中的陽離子是鈉離子,加熱至恒重時得剩余固體是碳酸鈉,根據(jù)鈉元素守恒得碳酸鈉的物質的量是0.5mol/L×0.1L/2=0.025mol,所以剩余固體的質量是0.025mol×106g/mol=2.65g。
考點:考查物質的推斷,混合物的計算,鈉元素化合物的化學性質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湖北省四校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表示對應化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硫酸鋁溶液中滴加過量濃氨水:Al3++4OH-===AlO+2H2O
B.用過氧化氫從酸化的海帶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H2O2+2H+=I2+2H2O
C.碳酸氫鈣溶液中加入足量燒堿溶液:HCO3-+OH-=CO32-+H2O
D.過氧化鈉固體與水反應:2O22-+2H2O=4OH-+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海南省高三第四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族序數(shù)等于其周期序數(shù)的元素一定是金屬元素
B.13C與14C互為同位素,它們的化學性質相同,但相對原子質量不同
C.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價
D.全部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價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浙江省協(xié)作體高三第一次適應性測試理科綜合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14分)芳香族羧酸通常用芳香烴的氧化來制備。芳香烴的苯環(huán)比較穩(wěn)定,難于氧化,而環(huán)上的支鏈不論長短,在強烈氧化時,最終都氧化成羧基。某同學用甲苯的氧化反應制備苯甲酸。
反應原理:
反應試劑、產物的物理常數(shù):
名稱 | 相對分 子質量 | 性狀 | 熔點 | 沸點 | 密度 | 溶解度 | ||
水 | 乙醇 | 乙醚 | ||||||
甲苯 | 92 | 無色液體易燃易揮發(fā) | -95 | 110.6 | 0.8669 | 不溶 | 易溶 | 易溶 |
苯甲酸 | 122 | 白色片狀或針狀晶體 | 122.4 | 248 | 1.2659 | 微溶 | 易溶 | 易溶 |
主要實驗裝置和流程如下:
實驗方法: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置于圖1裝置中,在90℃時, 反應一段時間,再停止反應,按如下流程分離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應的甲苯。
(1)無色液體A的結構簡式為 。操作Ⅱ為 。
(2)如果濾液呈紫色,要先加亞硫酸氫鉀,然后再加入濃鹽酸酸化,加亞硫酸氫鉀的目的是 。
(3)下列關于儀器的組裝或者使用正確的是 。
A.抽濾可以加快過濾速度,得到較干燥的沉淀
B.安裝電動攪拌器時,攪拌器下端不能與三頸燒瓶底、溫度計等接觸
C.圖1回流攪拌裝置應采用直接加熱的方法
D.冷凝管中水的流向是下進上出
(4)除去殘留在苯甲酸中的甲苯應先加入 ,分液,水層再加入 ,然后抽濾,干燥即可得到苯甲酸。
(5)純度測定:稱取1.220g產品,配成100ml溶液,取其中25.00ml溶液,進行滴定 ,消耗KOH物質的量為2.4×10-3mol。產品中苯甲酸質量分數(shù)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浙江省協(xié)作體高三第一次適應性測試理科綜合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短周期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且只有一種金屬元素。其中X與W處于同一主族,Z元素原子半徑在短周期中最大(稀有氣體除外)。W、Z之間與W、Q之間原子序數(shù)之差相等,五種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2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Y的簡單離子半徑小于Z的簡單離子半徑
B.Z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分別與X、Y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反應生成1 mol水時所放出的熱量相同
C.Q可分別與X、Y、Z、W形成化學鍵類型相同的化合物
D.Y的簡單氣態(tài)氫化物在一定條件下可被Q單質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浙江省高三上學期回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相同溫度下,體積均為0.25 L的兩個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可逆反應:
X2(g) + 3Y2(g)2XY3(g) △H=-92.6 kJ.mol-1
實驗測得反應在起始、達到平衡時的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容器 編號 | 起始時各物質物質的量/mol | 達到平衡的時間 | 達平衡時體系能量的變化 | ||
X2 | Y2 | XY3 | |||
① | 1 | 3 | 0 | 2分鐘 | 放熱46.3kJ |
② | 0.4 | 1.2 | 1.2 | / | Q(Q>0) |
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容器①中反應從開始到剛達平衡時用XY3表示的反應速率為v(XY3)=1/30 moI.L-l·s-1
B.平衡時,兩個容器中XY3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
C.容器②中反應達到平衡時吸收的熱量為Q
D.容器①體積為0.3L,則達平衡時放出的熱量大于46.3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浙江省高三上學期回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變化能夠實現(xiàn)的是( )
①弱酸與鹽溶液反應生成強酸 ②兩種氧化物發(fā)生反應有氣體生成
③兩種酸的溶液充分反應后溶液呈中性 ④復分解反應中既沒有生成水,也沒有生成沉淀和氣體
⑤兩種無色氣體常溫常壓下混合后氣體顏色加深 ⑥有單質生成的非氧化還原反應
A.全部 B.只有①③⑤ C.只有②④⑥ D.只有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浙江省溫州市十校聯(lián)合體高三第一次聯(lián)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12分). A、B、C、D、E、F、G、L、I九種主族元素分布在三個不同的短周期,它們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其中B、C、D為同一周期,A與E、B與G、D與L分別為同一主族,C、D、F三種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之和為28,F(xiàn)的質子數(shù)比D多5,D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F的2倍,C和D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11。請回答下列問題:
(1)以上非金屬元素中所形成的最簡單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性最弱的是(填化學式) ;E、F、L、I所形成的簡單離子的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為(用離子符號表示) 。
(2)由L、I兩元素可按原子個數(shù)比1:1組成化合物X,化合物X中各原子均滿足8電子的穩(wěn)定結構,則X的電子式為 。固體化合物E2D2投入到化合物E2L的水溶液中,只觀察到有沉淀產生的,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3)在10 L的密閉容器中,通入2 mol LD2氣體和1 mol D2氣體,一定溫度下反應后生成LD3氣體,當反應達到平衡時,D2的濃度為0.01 mol·L-1,同時放出約177 KJ的熱量,則平衡時LD2的轉化率為 ;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浙江省溫州市十校聯(lián)合體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化學與生產、生活、社會密切相關。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
A.今夏,我國許多地方出現(xiàn)了旱情,緩解旱情措施之一是用碘化銀進行人工增雨
B.石英砂可以用于制取高純度的硅,硅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常用材料
C.利用太陽能、風能和氫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有利于實現(xiàn)“低碳經濟”
D.加酶洗衣粉去除蛋白質、油漬效果很好,可以用來洗滌毛織品、棉織品及化纖織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