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四種元素A、B、C、D分別處于第一至第四周期,自然界中存在多種A的化合物,B原子核外電子有6種不同的運動狀態(tài),B與C可形成正四面體形分子,D的基態(tài)原子的最外能層只有一個電子,其他能層均已充滿電子。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這四種元素中電負性最大的元素,其基態(tài)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圖為                   ,第一電離能最小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號)。

   (2)C所在主族的前四種元素分別與A形成的化合物,沸點由高到低的順序是          (填化學式),呈現(xiàn)如此遞變規(guī)律的原因是                              。

   (3)B元素可形成多種單質,一種晶體結構如圖一所示,其原子的雜化類型為          、另一種的晶胞如圖二所示,該晶胞的空間利用率為           ,若此晶胞中的棱長為356.6 pm,則此晶胞的密度為          (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4)D元素形成的單質,其晶體的堆積模型為           ,D的醋酸鹽晶體局部結構如圖

三,該晶體中含有的化學鍵是            (填選項序號)。

①極性鍵        ②非極性鍵      ③配位鍵        ④金屬鍵  

   (5)向D的硫酸鹽溶液中滴加過量氨水,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請寫出上述過程的離子方程式:                                 。


【知識點】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晶胞計算、化學鍵

【答案解析】

(1)

↑↓

↑↓

↑↓ 

    

   3s            3p

(2)HF>HI>HBr>HCl (1分)   HF分子之間形成氫鍵使其熔沸點較高,HI、HBr、HCl分子之間只有范德華力,相對分子量越大,范德華力越大(2分)

 。3)sp2(1分)   34%(2分)

 。4)面心立方最密堆積(1分) 、佗冖郏1分)

  (5)首先形成藍色沉淀,繼續(xù)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藍色的透明溶液(1分)

     Cu2++2NH3·H2O===Cu(OH)2↓+2NH、Cu(OH)2+4NH3===[Cu(NH3)]2++2OH-(各1分,共2分)

 解析:由題意得A為氫元素,B為碳元素,C為氯元素,D為29號元素是銅元素。

電負性最大的是氯元素,M層有7個電子其基態(tài)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圖為

↑↓

↑↓

↑↓ 

第一電離能最小的是銅元素,填Cu    

   3s            3p

鹵族元素的氫化物沸點由高到低的順序是HF>HI>HBr>HCl ,HF分子之間形成氫鍵使其熔沸點較高,HI、HBr、HCl分子之間只有范德華力,相對分子量越大,范德華力越大,熔沸點較高。

圖一中每個碳原子形成3個ρ鍵,形成3個雜化軌道,所以是sp2雜化。圖二為金剛石晶胞中有8個原子,頂點一個、面心三個、晶胞內(nèi)四個。這樣可算原子體積。而晶胞中只有體對角線上的原子是密置的,體對角線與晶胞邊長a的關系是 a =8r,算出來的空間利用率是34.0%。

銅晶胞為面心立方最密堆積,圖三醋酸銅晶胞中碳氧鍵、碳氫鍵為極性鍵,碳碳鍵為非極性鍵,銅氧間是配位鍵。選、佗冖邸

(5)首先形成Cu(OH)2藍色沉淀,繼續(xù)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藍色的透明溶液;瘜W反應為:Cu2++2NH3·H2O===Cu(OH)2↓+2NH、Cu(OH)2+4NH3===[Cu(NH3)]2++2OH-

【思路點撥】本題考查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晶胞計算、化學鍵,注意結構的計算,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中兩個反應所屬反應類型相同的是(  )

A.甲烷和氯氣在光照下反應;乙烯能使溴水褪色

B.乙烷在氧氣中燃燒;由乙烯制取聚乙烯

C.乙烯能使溴水褪色;乙烯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D.乙烯和水反應制乙醇;乙烯能使溴水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化學學習、研究中,類推的思維方法有時會產(chǎn)生錯誤的結論,因此類推的結論最終要經(jīng)過實踐的檢驗才能確定其正確與否。下列幾種類推結論中正確的是

  A. CO2和Na2O2反應生成Na2CO3,推測:SO2和Na2O2反應生成Na2SO3

  B.金屬鈉著火不能用CO2撲滅,推測:金屬鉀著火也不能用CO2撲滅

  C. Fe3O4可表示為FeO·Fe2O3,推測:Pb3O4也可表示為PbO·Pb2O3

  D. F、Cl、 Br,、I的單質熔點依次升高,推測:N、 P、As、 Sb、Bi單質熔點也依次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溶液中:還原性HSO3->I-,氧化性IO3->I2>SO42-。向含3 mol 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加入的KIO3和析出的I2的物質的量的關系曲線如圖所示,試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a點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反應中還原劑是______________;被還原的元素是__。

  (2)寫出b點到c點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往100 mL 1 mol·L-1的KIO3溶液中滴加NaHSO3溶液,反應開始時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X、Y、Z、W為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為強酸,則X的氫化物溶于水一定顯酸性(m、n均為正整數(shù))

B、若四種元素均為金屬,則Z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一定為強堿

C、若四種元素均為非金屬,則W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一定為強酸

D、若四種元素中只有一種為金屬,則Z與Y兩者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能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反應A(g)+B(g)  C(g)+D(g)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

①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②反應物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總能量,    

③反應物的總鍵能小于生成物的總鍵能,

④1molA與1molB充分反應后,能量變化為ΔE,

⑤加入催化劑后,反應加快,ΔE減小,

⑥反應達到平衡時,升高溫度,A的轉化率增大,

⑦升高溫度可增大正反應速率,降低逆反應速率,

⑧E2是反應C(g)+D(g) A(g)+B(g)  的活化能,

以上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⑦        D.②⑥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對于任何一個平衡體系,采用以下措施,一定會使平衡移動的是

A.加入一種反應物    B.升高溫度    C.對平衡體系增加壓強    D.使用催化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一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N2+3H22NH3 , ΔH<0,達到平衡后,只改變某一個條件時,反應速率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時間段是__________(填選項)。

A.t0~t1          B.t1~t2            C.t2~t3

D.t3~t4      E.t4~t5        F.t5~t6

(2)t1、t3、t4時刻分別改變的一個條件是(填選項),t1時刻________; t4時刻________。

A.增大壓強    B.減小壓強      C.升高溫度

D.降低溫度    E.加催化劑      F.充入氮氣

(3)依據(jù)(2)中的結論,下列時間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填選項)。

A.t0~t1      B.t2~t3      C. t3~t4         D.t5~t6

(4)一定條件下,合成氨反應達到平衡時,測得混合氣體中氨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20%,則反應后與反應前的混合氣體體積之比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反應4NH3(g)+5O2(g)=4NO(g)+6H2O(g)在 5L密閉容器中進行,30秒后,NO的物質的量增加了0.3 mol,則此反應的平均速率v(x)(表示反應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為(    )
 A.v (O2)= 0.0l mol·L-1·s-1    B.v (NO)=0.001 mol·L-1·s-1
 C. v (NH3)=0.001 mol·L-1·s-1    D.  v (H2O)=0.003 mol·L-1·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