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一定條件下,向一帶活塞的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 A和1mol B,發(fā)生下列反應:
2A(g)+B(g)?2C(g)△H<0.達到平衡后,在t1時刻改變條件,化學反應速率隨時間變化如圖.下列對t1時刻改變條件的推測中正確的是( 。
A.保持壓強不變,升高反應溫度
B.保持溫度不變,增大容器體積
C.保持溫度和容器體積不變,充入1 mol C(g)
D.保持溫度和壓強不變,充入1 mol C(g)

分析 由圖可知,t1時刻逆反應速率增大,正反應速率減小,則改變的條件使瞬間反應物濃度變小、生成物濃度變大,以此來解答.

解答 解:A.該反應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正逆反應速率曲線都在原直線上方,逆反應速率增大倍數(shù)大于正反應速率增大的倍數(shù),導致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故A錯誤;
B.保持溫度不變,增大容器體積,導致容器內減小壓強,正逆反應速率都減小,即正逆反應速率曲線都在原直線的下方,正反應速率減小的倍數(shù)大于逆反應速率減小的倍數(shù),導致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故B錯誤;
C.保持溫度和容器體積不變,充入1molC(g)的瞬間,三氧化硫的濃度增大,二氧化硫和氧氣的濃度不變,所以逆反應速率大于正反應速率,但正反應速率與原速率有接觸點,故C錯誤;
D.保持溫度和壓強不變,充入1molC(g)的瞬間,容器的體積增大,導致生成物的濃度增大,反應物的濃度減小,逆反應速率大于正反應速率,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移動,為高頻考點,把握圖象分析、平衡移動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圖中速率變化及反應的特點,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2.實驗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驟如下:
①在甲試管(如圖)中加入2mL濃硫酸、3mL乙醇和2mL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如圖連接好裝置(裝置氣密性良好)并加入混合液,用小火均勻地加熱3~5min.
③待試管乙收集到一定量產物后停止加熱,撤出試管并用力振蕩,然后靜置待分層.④分離出乙酸乙酯層、洗滌、干燥.
(1)反應中濃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劑和吸水劑
(2)甲試管中混合溶液的加入順序:先加乙醇,再加濃硫酸,最后加乙酸;
(3)上述實驗中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作用是(填字母):BC.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飽和碳酸鈉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層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產率.
(4)欲將乙試管中的物質分離開以得到乙酸乙酯,必須使用的儀器有分液漏斗;分離時,乙酸乙酯應該從儀器上口倒 (填:“下口放”或“上口倒”)出.
(5)現(xiàn)擬分離粗產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下列框圖是分離操作步驟流程圖:
則試劑a是:飽和碳酸鈉溶液分離方法I是分液分離方法II是蒸餾試劑b是硫酸,分離方法III是蒸餾.
(6)甲、乙兩位同學欲將所得含有乙醇、乙酯和水的乙酸乙酯粗產品提純,在未用指示劑的情況下,他們都是先加NaOH溶液中和酯中過量的酸,然后用蒸餾法將酯分離出.甲、乙兩人實驗結果如下:
甲得到了顯酸性的酯的混合物乙得到了大量水溶性的物質
丙同學分析了上述實驗目標產物后認為上述實驗沒有成功.
試解答下列問題:
①甲實驗失敗的原因是:所加的NaOH溶液較少,沒有將余酸中和
②乙實驗失敗的原因是:所加NaOH溶液過量,酯徹底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一定條件下,向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 NO和1mol CO進行反應:NO(g)+CO(g)?$\frac{1}{2}$N2(g)+CO2(g),測得化學反應速率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中處于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點是( 。
A.a點B.b點C.c點D.d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實驗設計能完成或實驗結論合理的是( 。
A.NH4Cl固體中混有少量的I2,可用加熱的方法將I2除去
B.少量濃硝酸保存在無色細口瓶中
C.用濃硫酸吸收二氧化硫中混有少量SO3氣體
D.測氯水的pH,可用玻璃棒蘸取氯水點在pH試紙上,待其變色后和標準比色卡比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在某2L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 X(g)和1mol Y(g)發(fā)生反應:2X(g)+Y(g)?3Z(g)△H,反應過程中持續(xù)升高溫度,測得混合體系中X的體積分數(shù)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升高溫度,平衡常數(shù)減小
B.W、M兩點Y的正反應速率相等
C.平衡后充入Z達到新平衡時Z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
D.M點時,Y的轉化率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將AgCl 和AgI 的飽和溶液相混合,在其中加入足量AgNO3 固體,將會( 。
A.只有AgCl 沉淀B.只有AgI 沉淀
C.AgCl、AgI 都沉淀,以AgCl 為主D.AgCl、AgI 都沉淀,以AgI 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以下是25℃時幾種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度:
難溶電解質Mg(OH)2Cu(OH)2Fe(OH)2Fe(OH)3
溶解度/g9×10-41.7×10-61.5×10-43.0×10-9
在無機化合物的提純中,常利用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原理除去某些雜質離子.例如:
①為了除去氯化銨中的雜質Fe3+,先將混合物溶于水,再加入一定量的試劑反應,過濾結晶即可;
②為了除去氯化鎂晶體中的雜質Fe3+,先將混合物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鎂,充分反應,過濾結晶即可;
③為了除去硫酸銅晶體中的雜質Fe2+,先將混合物溶于水,加入一定量的H2O2,將Fe2+氧化成Fe3+,調節(jié)溶液的pH=4,過濾結晶即可.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三個除雜方案都能夠達到很好效果,F(xiàn)e3+、Fe2+都被轉化為Fe(OH)3(填化學式)而除去.
(2)①中加入的試劑應該選擇氨水為宜,其原因是不會引入新的雜質.
(3)②中除去Fe3+所發(fā)生的總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3++3Mg(OH)2=3Mg2++2Fe(OH)3
(4)下列與方案③相關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CDE(填字母).
A.H2O2是綠色氧化劑,在氧化過程中不引進雜質,不產生污染
B.將Fe2+氧化為Fe3+的主要原因是Fe(OH)2沉淀比Fe(OH)3沉淀較難過濾
C.調節(jié)溶液pH=4可選擇的試劑是氫氧化銅或堿式碳酸銅
D.Cu2+可以大量存在于pH=4的溶液中
E.在pH>4的溶液中Fe3+一定不能大量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鹽泥是氯堿工業(yè)中的廢渣,主要成分是鎂的硅酸鹽和碳酸鹽(含少量鐵、鋁、鈣的鹽).實驗室以鹽泥為原料制取MgSO4•7H2O的實驗過程如圖1.

已知:①室溫下Ksp[Mg(OH)2]=6.0×10-12
②在溶液中,F(xiàn)e2+、Fe3+、Al3+從開始沉淀到沉淀完全的pH范圍依次為7.1~9.6、2.0~3.7、3.1~4.7.
③三種化合物的溶解度(S)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2所示.
(1)在鹽泥中加入稀硫酸調pH為1~2以及煮沸的目的是為了提高Mg2+的浸取率.
(2)若室溫下的溶液中Mg2+的濃度為6.0mol•L-1,則溶液pH≥8才可能產生Mg(OH)2沉淀.
(3)由濾液Ⅰ到濾液Ⅱ需先加入NaClO調溶液pH約為5,再趁熱過濾,則趁熱過濾的目的是溫度較高時鈣鹽與鎂鹽分離得更徹底(或高溫下CaSO4•2H2O溶解度小等合理答案均可),濾渣的主要成分是Al(OH)3、Fe(OH)3、CaSO4•2H2O.
(4)從濾液Ⅱ中獲得MgSO4•7H2O晶體的實驗步驟依次為①向濾液Ⅱ中加入NaOH溶液;②過濾,得沉淀;③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硫酸;④蒸發(fā)濃縮,降溫結晶;⑤過濾、洗滌得產品.
(5)若獲得的MgSO4•7H2O的質量為24.6g,則該鹽泥中鎂[以Mg(OH)2計]的百分含量約為20.0%(MgSO4•7H2O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4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實驗桌上的8杯等物質的量濃度、等體積的溶液,若兩兩相互混合,則哪一組溶液所含的離子數(shù)量最多( 。
A.NaOH+CH3COOHB.BaCl2+CuSO4C.AgNO3+NaClD.Na2SO4+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