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分別是鹽酸、碳酸鈉、氯化鈣、硝酸銀4種溶液中的一種.將它們兩兩混合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①A與B或C混合都產生沉淀;②C與B或D混合也產生沉淀;③D與B混合產生無色氣體.
完成下列問題:
(1)這四種溶液分別是A:
 
、B:
 
、C:
 
、D:
 
.(填化學式)
(2)寫出D與B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考點:幾組未知物的檢驗
專題:物質檢驗鑒別題
分析:A、B、C、D分別是鹽酸、碳酸鈉、氯化鈣、硝酸銀4種溶液中的一種.將它們兩兩混合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①A與B或C混合都產生沉淀;②C與B或D混合也產生沉淀;③D與B混合產生無色氣體,A只能產生兩種沉淀,根據(jù)兩兩反應可知,A為氯化鈣;B產生兩種沉淀和一種氣體,根據(jù)兩兩反應可知,B為碳酸鈉;C能夠產生三種沉淀,C為硝酸銀;D產生一種沉淀和一種氣體,D為鹽酸.
解答: 解:由現(xiàn)象分析可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①A與B或C混合都產生沉淀;②C與B或D混合也產生沉淀;③D與B混合產生無色氣體,A只能產生兩種沉淀,根據(jù)兩兩反應可知,A為氯化鈣;B產生兩種沉淀和一種氣體,根據(jù)兩兩反應可知,B為碳酸鈉;C能夠產生三種沉淀,C為硝酸銀;D產生一種沉淀和一種氣體,D為鹽酸;
(1)A為氯化鈣,B為碳酸鈉,C為硝酸銀,D為鹽酸,故答案為:CaCl2;Na2CO3;AgNO3;HCl;
(2)B為碳酸鈉,D為鹽酸,二者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水,反應離子方程式為CO32-+2H+=CO2↑+H2O,故答案為:CO32-+2H+=CO2↑+H2O.
點評:本題以物質推斷形式考查元素單質及化合物的性質,難度中等,利用兩兩反應的現(xiàn)象不同進行推斷,掌握物質之間的反應及現(xiàn)象是推斷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向AgCl懸濁液中滴加硫化鈉溶液,白色沉淀變成黑色:2AgCl(s)+S2-(aq)═Ag2S(s)+2Cl-(aq)
B、向NaClO溶液中通過少量SO2氣體:2ClO-+SO2+H20═2HClO+SO32-
C、用兩個銅電極電解硫酸銅溶液:Cu2++2H2O
 通電 
.
 
2Cu+O2↑+4H+
D、硫化鈉溶于水:S2-+2H2O?H2S+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削過皮的蘋果過一段時間后顏色就會由白色變?yōu)楹稚,食品科學上稱為“褐變”.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查閱有關資料,發(fā)現(xiàn)不同文獻解釋不同.
Ⅰ、《化學教學》:蘋果中Fe2+被空氣中的O2氧化成Fe3+而變色.
Ⅱ、《中學化學教學參考》:蘋果中的酚類物質在蘋果中的氧化酶催化下被空氣中的O2氧化而生成有色物質.
已知酚類物質遇FeCl3溶液常發(fā)生顏色反應而呈現(xiàn)一定顏色.如苯酚顯紫色,對苯二酚顯綠色,甲基苯酚顯藍色.
(1)為探究蘋果“褐變”是否為I的原因,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
①剛削皮的蘋果立刻滴上2~3滴A溶液,繼而再滴上幾滴氯水.
②在“褐變”后的蘋果滴上2~3滴A溶液.
回答下列問題:
A溶液是
 
溶液(填化學式).若Ⅰ的解釋正確,寫出①中有關的離子方程式:
 
;實驗①②的實驗現(xiàn)象應為:①
 
.②
 

經實驗,①②均無明顯現(xiàn)象.說明觀點I的解釋是錯誤的.
(2)為探究蘋果“褐變”是否為Ⅱ的原因,小組又設計了如下實驗.在表中填寫實驗①②探究目的和結論.
序號實驗步驟現(xiàn)象探究目的和結論
將剛削皮的蘋果立刻放入隔絕空氣的環(huán)境中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無明顯變化
 
將剛削皮的蘋果立刻放入90℃~95℃的水中2min,再放在空氣中.
再將另一塊剛削皮的蘋果立刻放入稀鹽酸中浸泡2min后取出洗凈,再放在空氣中.將鹽酸改為酒精、醋酸鉛溶液進行相同實驗.
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均無明顯變化
 
在剛削皮的蘋果上滴加FeCl3溶液.蘋果由白色變?yōu)榫G色探究目的:探究蘋果中是否含有酚類物質.結論:蘋果中含有酚類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合物A、B是中學常見的物質,其陰陽離子可從下表中選擇
陽離子K+    Na+     Fe2+    Ba2+      NH4+
陰離子OHˉ   NO3ˉ    Iˉ      HCO3ˉ    AlO2ˉ   HSO4ˉ
(1)若A、B的水溶液均為無色,B的水溶液呈堿性,且混合后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及能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
①B的化學式為
 

②A、B溶液混合后加熱呈中性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2)若A的水溶液呈淺綠色,B的水溶液無色且其焰色反應為黃色.向A的水溶液中加入稀鹽酸無明顯現(xiàn)象,再加入B后溶液變黃,但A、B的水溶液混合亦無明顯變化.則
①A為
 
;
②經分析上述過程中溶液變黃的原因可能是有兩種:Ⅰ
 
 
;
③請用一簡易方法證明上述溶液變黃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X、Y、Z、W、T是短周期表中的5種主族元素.X基態(tài)原子核外L層p電子數(shù)等于s電子數(shù).Y的一種核素的質量數(shù)為19,中子數(shù)比質子數(shù)多1.T-離子核外電子數(shù)與氬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相同.X、Y、Z、W的第一電離能與它們的核電荷數(shù)的關系如圖所示.
(1)X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在X-H、W-H兩種共價鍵中,鍵能較大的是
 
,(XW)2的每個原子的最外層電子都滿足8電子穩(wěn)定結構,其電子式為
 
.(用具體元素符號表示,下同)
(2)Y和T形成的氣態(tài)氫化物中較穩(wěn)定的是
 
,沸點較高的是
 

(3)XY4所屬晶體類型是
 
晶體.
(4)Z的基態(tài)原子外圍電子(價電子)排布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離子中的若干種:K+、Mg2+、Ba2+、NH4+、Cl-、CO32-、Cu2+、SO42-,現(xiàn)取三份100mL溶液進行如下實驗:
①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產生.
②第二份加過量NaOH溶液加熱后,只收集到氣體0.448L(標準狀況下),無沉淀生成.
③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白色沉淀,對沉淀進行洗滌、干燥、稱量為4.30g,再向沉淀中加足量鹽酸洗滌、干燥后,質量為2.33g.
根據(jù)上述實驗回答:
(1)根據(jù)實驗1對Cl-是否存在的判斷是
 
(填“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或“不能確定”).
(2)一定不存在的離子是
 

(3)試確定溶液中肯定存在的陰離子及其濃度(可不填滿):
離子符號
 
,濃度
 
;
離子符號
 
,濃度
 

(4)試確定K+是否存在
 
(填“是”或“否”),判斷的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最常見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可由鄰苯二甲酸酐與正丁醇在濃硫酸共熱下反應制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裝置圖(部分裝置省略)如下:

已知:正丁醇沸點118℃,純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是無色透明、具有芳香氣味的油狀液體,沸點340℃,酸性條件下,溫度超過180℃時易發(fā)生分解.
鄰苯二甲酸酐、正丁醇、鄰苯二甲酸二酯實驗操作流程如下:

①向三頸燒瓶內加入30g 鄰苯二甲酸酐16g 正丁醇以及少量濃硫酸.
②攪拌,升溫至105℃,持續(xù)攪拌反應2小時.升溫至140℃,攪拌、保溫至反應結束.
③冷卻至室溫,將反應混合物倒出.通過工藝流程中的操作X,得到粗產品.
④粗產品用無水硫酸鎂處理至澄清→取清液(粗酯)→圓底燒瓶→減壓蒸餾
請回答以下問題:
(1)鄰苯二甲酸酐和正丁醇反應時加入濃硫酸的作用是
 

(2)步驟②中不斷從分水器下部分離出產物水的目的是
 
.判斷反應已結束的方法是
 

(3)反應的第一步進行得迅速而完全.第二步是可逆反應,進行較緩慢,為使反應向生成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方向進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大壓強  B.增加正丁醇的量  C.分離出水  D.增加催化劑用量
(4)操作X中,應先用5% Na2CO3溶液洗滌粗產品.純堿溶液濃度不宜過高,更不能使用氫氧化鈉.若使用氫氧化鈉溶液,對產物有什么影響?(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5)粗產品提純流程中采用減壓蒸餾的目的是
 

(6)用測定相對分子質量的方法,可以檢驗所得產物是否純凈.現(xiàn)代分析方法中測定有機物相對分子質量通常采用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物質中PH值最大的是( 。
A、0.0001mol/L的HCl
B、0.00001mol/L的H2SO4
C、0.0000001mol/L的NaOH
D、純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示裝置中,將液體Y滴入瓶中并搖動,一會兒小氣球脹大.則氣體X與液體Y不可能是( 。 
ABCD
氣體XNH3SO2CO2HCl
液體Y濃NaOH稀H2SO4食鹽水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