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已知:乙二酸晶體熔點101.5℃;乙二酸晶體加熱分解的方程式為:H2C2O42H2O 3H2O + CO2↑+ CO↑,F利用下列裝置驗證反應產物中含有CO2和CO(裝置不能重復使用)。請回答下列問題:
(1)檢驗裝置A氣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裝置是否有誤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氣流方向連接各儀器,用數字表示接口的連接順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該套裝置有明顯缺陷,請予以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證明CO存在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據題給的數據,假設反應產生的氣體全部排出,并與吸收液充分反應(提示:B、C中澄清石灰水均先變渾濁,后又變澄清),最終D中生成了兩種物質,則這兩種生成物的化學式及對應的物質的量分別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連好裝置,①處接長導管,將導管伸入盛有水的燒杯中,用手握住試管觀察,若導管口產生連續(xù)氣泡,松開手有小段水柱回流,則裝置A氣密性良好 否 乙二酸晶體分解之前先熔化,試管口必須朝上,否則液體會聚集在試管口 ⑤④⑥⑦②③ 缺少尾氣處理裝置,應在導管③后放置一個燃著的酒精燈(或用氣囊收集) B裝置中黑色氧化銅變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含CO 0.01mol Na2CO3 0.08mol NaHCO3
【解析】(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原理是根據裝置內外的壓強差形成水柱或氣泡,所以檢驗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連好裝置,①處接長導管,將導管伸入盛有水的燒杯中,用手握住試管觀察,若導管口產生連續(xù)氣泡,松開手有小段水柱回流,則裝置A氣密性良好,故答案為:連好裝置,①處接長導管,將導管伸入盛有水的燒杯中,用手握住試管觀察,若導管口產生連續(xù)氣泡,松開手有小段水柱回流,則裝置A氣密性良好;
(2)乙二酸晶體熔點101.5℃,乙二酸晶體分解之前先熔化,試管口必須朝上,否則液體會聚集在試管口,因此A裝置是正確的,故答案為:否;乙二酸晶體分解之前先熔化,試管口必須朝上,否則液體會聚集在試管口;
(3)乙二酸晶體加熱分解生成CO2和CO裝置A中的①導出氣體,此實驗驗證是反應產物中含有CO2和CO(裝置不能重復使用),應首先驗證二氧化碳①→⑤→④,然后除去二氧化碳④→⑥→⑦,驗證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把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含有二氧化碳;然后除去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除去,剩余為一氧化碳,驗證一氧化碳存在⑦→②→③,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然后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含有一氧化碳,故答案為:⑤④⑥⑦②③;
(4)一氧化碳有毒,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尾氣處理的方法是點燃,2CO+O2 2CO2,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在導管③后放置一個燃著的酒精燈(或用氣囊收集),故答案為:缺少尾氣處理裝置,應在導管③后放置一個燃著的酒精燈(或用氣囊收集);
(5)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CuO+CO Cu+CO2生成二氧化碳,B裝置中黑色氧化銅變紅,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含CO,故答案為:B裝置中黑色氧化銅變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含CO;
(6)12.6克H2C2O42H2O的物質的量為n===0.1mol,乙二酸晶體加熱分解H2C2O42H2O3H2O+CO2↑+CO↑,則生成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分別為:0.1mol、0.1mol,反應產生的氣體全部排出,并與吸收液充分反應,C裝置中n(Ca(OH)2)=cV=0.05mol/L×0.1L=0.005mol,CO2+Ca(OH)2=CaCO3↓+H2O、CO2+H2O+CaCO3=Ca(HCO3)2,即2CO2+Ca(OH)2=Ca(HCO3)2,則吸收的二氧化碳為0.01mol,剩余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為:0.1mol-0.01mol=0.09mol,0.09mol二氧化碳全部進入D裝置且被吸收,D中n(NaOH)=cv=1mol/L×0.1L=0.1mol,
CO2 + 2NaOH=Na2CO3+H2O CO2 + H2O+Na2CO3 =2NaHCO3
0.05mol 0.1mol 0.05mol 0.09mol-0.05mol 0.04mol 0.08mol
所以D中溶質及對應的物質的量是0.01molNa2CO3和0.08molNaHCO3,故答案為:0.01molNa2CO3和0.08molNaHCO3。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醇是重要的化學工業(yè)基礎原料和清潔液體燃料.工業(yè)上可利用CO或CO2來生產燃料甲醇.已知制備甲醇的有關化學反應以及在不同溫度下的化學平衡常數如表所示:
化學反應 | 平衡常溫 | 溫度(℃) | |
500 | 800 | ||
①2H2(g)+CO(g)CH3OH(g) | K1 | 2.5 | 0.15 |
②H2(g)+CO2(g)H2O(g)+CO(g) | K2 | 1.0 | 2.5 |
③3H2(g)+CO2(g)CH3OH(g)+H2O(g) | K3 |
(1)反應②是(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2)某溫度下反應①中H2的平衡轉化率(a)與體系總壓強(p)的關系如圖甲所示.則平衡狀態(tài)由A變到B時,平衡常數K(A)K(B)(填“>”“<”或“=”).
(3)據反應①與②可推導出K1、K2與K3之間的關系,則K3=(用K1、K2表示).500℃時測得反應③在某時刻時,H2(g)、CO2(g)、CH3OH(g)、H2O(g)的濃度(molL﹣1)分別為0.8、0.1、0.3、0.15,則此時v正v逆(填“>”“=”或“<”).
(4)在3L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②,已知c(CO)﹣t(反應時間)變化曲線Ⅰ如圖乙所示,若在t0時刻分別改變一個條件,曲線Ⅰ變?yōu)榍Ⅱ和曲線Ⅲ
當曲線Ⅰ變?yōu)榍Ⅱ時,改變的條件是
當曲線Ⅰ變?yōu)榍Ⅲ時,改變的條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增大壓強,活化分子百分數增大,化學反應速率一定增大
B.升高溫度,活化分子百分數增大,化學反應速率可能增大
C.加入反應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數增大,化學反應速率增大
D.使用正催化劑可以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數,增大化學反應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對下列物質進行的分類正確的是( )
A. 純堿、燒堿均屬于堿B. 凡能電離出H+的化合物均屬于酸
C. 鹽類物質一定含有金屬陽離子D. CuSO4·5H2O屬于純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醫(yī)學上常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和草酸溶液的反應來測定血鈣的含量;卮鹣铝袉栴}:
H++ MnO4-+ H2C2O4— CO2↑+ Mn2++
(1)配平以上離子方程式,并在中填上所需的微粒。_____________
(2)該反應中的還原劑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測定血鈣的含量的方法:取2 mL血液用蒸餾水稀釋后,向其中加入足量(NH4)2C2O4溶液,反應生成CaC2O4沉淀,將沉淀用稀硫酸溶解得到H2C2O4后,再用KMnO4溶液與其反應。
①稀硫酸溶解CaC2O4沉淀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解沉淀時____(“能”或“不能”)用稀鹽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③若消耗了1.0×10-4mol·L-1的KMnO4溶液20.00 mL,則100 mL該血液中含鈣____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天然物質水解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油脂的水解反應都是皂化反應
B.油脂的水解可得到甘油
C.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物均為葡萄糖
D.淀粉水解和纖維素水解得到的最終產物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①RNH2+R′CH2Cl RNHCH2R′+HCl(R和R′代表烴基)
②苯的同系物能被高錳酸鉀氧化,如:
③
(苯胺,弱堿性,易被氧化)
化合物C是制取消炎靈(祛炎痛)的中間產物,其合成路線如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B物質的結構簡式是、A物質的結構簡式是 .
(2)寫出反應①、②的化學方程式以及有機反應類型.
① , 反應
② , 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化合物A、B、C、D、E、F、G和單質甲、乙所含元素均為短周期元素,A的濃溶液與甲能發(fā)生如圖所示的反應.甲是常見的黑色固體單質,乙是常見的氣體單質,是空氣的主要成分之一,B是無色氣體,是主要的大氣污染物之一,C常溫下為無色液體,E是一種淡黃色的固體.請回答下列問題.
(1)G的化學式為: .
(2)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3)③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每生成 1mol 乙氣體,反應中轉移mol 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