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0-2011學年福建省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下圖中四種地貌景觀圖,回答:
1.上述四種地貌景觀形成過程中,能量主要來自于地球內(nèi)部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上述四種地貌景觀的成因,與巖石的性質(zhì)、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密切相關(guān)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①~④地貌景觀典型分布的地區(qū)依次是
A.青藏高原、東歐平原、云貴高原、新西蘭北島
B.云貴高原、渭河平原、準噶爾盆地、夏威夷群島
C.喀斯特高原、東非大裂谷、黃土高原、亞平寧半島
D.云貴高原、河西走廊、山東半島、臺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2011學年福建省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甲、乙兩地點之間有三條道路相連。某地理活動小組測繪了這三條道路的縱向剖面圖(圖3)。讀圖,完成:
1.甲、乙兩地點間高差大致為
A. 80m B. 110m C. 170m D. 220m
2.在對應的地形圖上可以看出
A.道路①為直線 B.道路②經(jīng)過甲、乙兩地間的最高點
C.道路③最長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
3.若使用大型運輸車從乙地運送重型機械設(shè)備至甲地,最適合行車的是
A.道路③ 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 D.道路②和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2011學年福建省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某校地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制作了一個地球儀,在該地球儀上量得赤道的長度為80厘米。據(jù)此回答:
1.該地球儀的比例尺約為
A.一百萬分之一 B.一千萬分之一
C.五百萬分之一 D.五千萬分之一
2.在此地球儀上北極點到赤道的球面距離約為
A.20厘米 B.40厘米 C.60厘米 D.80厘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2011學年福建省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某處地層未曾倒置的地質(zhì)剖面圖,其中①—④代表所在地層的成巖作用;卮穑
1.下列關(guān)于該地地質(zhì)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最正確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2.圖中⑤處巖石發(fā)生了變質(zhì),形成的巖石最有可能是
A.石灰?guī)r B.大理巖 C.花崗巖 D.玄武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2011學年福建省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雪線高度是指終年積雪下限的海拔。圖2表示全球不同緯度多年平均雪線高度、氣溫、降水量的分布。讀下圖,回答:
1.表示多年平均雪線高度、氣溫、降水量的曲線依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2.多年平均雪線高度
A.隨緯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熱帶地區(qū)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區(qū)較高 D.在南半球低緯度地區(qū)最低
3.依圖示資料可知
A.北半球高緯地區(qū)多年平均氣溫與降水量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B.南半球中緯地區(qū)多年平均雪線高度與降水量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C.多年平均雪線高度與氣溫變化趨勢一致
D.北半球高緯地區(qū)陸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2011學年福建省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面圖文材料,回答有關(guān)問題。
材料一:太平洋中兩區(qū)域示意圖。
材料二:氣候變化在2007年成為眾多國際重要會議的主題詞,溫室氣體減排因涉及各國發(fā)展利益,在12月3—14日的印度巴厘島“世界氣候變化大會”談判中成為爭論的焦點。
(1)甲、乙兩圖比較,比例尺較大的是________圖。判斷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
(2)簡述A國冬夏季降水的空間分布差異并分析其原因。
(3)說出B國陰影區(qū)域的氣候類型及成因。
(4)當A國盛行西北風時,B國北部盛行什么風,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5)全球變暖對上述兩國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遏制全球變暖應采取什么措施?
(6)A國內(nèi)礦產(chǎn)資源缺乏,但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請具體分析A國內(nèi)水力資源豐富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2011學年福建省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2月某大洋表層海水等溫線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分析圖中A海域等溫線為什么比B海域等溫線稠密?
(2)為什么甲、乙兩海域等溫線凸向不同的方向?
(3)簡述丙地區(qū)此時的氣候特點及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2011學年福建省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幾個地區(qū)農(nóng)業(yè)基本情況比較表。完成下列各題。
地區(qū) |
種植業(yè)比重 |
畜牧業(yè)比重 |
商品率 |
投入勞動力數(shù)量 |
① |
86% |
14% |
20% |
多 |
② |
45% |
55% |
90% |
少 |
③ |
8% |
92% |
89% |
少 |
1.①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地域類型可能是 ( )
A.水稻種植業(yè) B.混合農(nóng)業(yè) C.商品谷物農(nóng)業(yè) D.種植園農(nóng)業(yè)
2.與②地區(qū)農(nóng)業(yè)相似的地區(qū)是 ( )
A.剛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達令盆地
3.提高③地區(qū)土地載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
A.提高機械化水平 B.充分利用水資源
C.建設(shè)高質(zhì)量的人工草場 D.合理開墾當?shù)赝恋?/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2011學年福建省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公元1900年以來,世界上發(fā)生的23起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中,有21起都是由于地震導致的。其主要分布情況如下:
次數(shù) |
國家 |
4次 |
中國(唐山、海城等) |
3次 |
伊朗 |
2次 |
土耳其、意大利 |
1次 |
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秘魯、智利等 |
1.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 ( )
A.這些地震大多數(shù)為深源地震
B.土耳其、意大利由于地處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故地震較多
C.發(fā)生地震的國家絕大多數(shù)都是因為位于板塊的生長邊界
D.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秘魯、智得等國地處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故地震較多
2.中國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我國多3級以上的破壞性地震 B.人類活動也可以誘發(fā)地震
C.各地地震都誘發(fā)滑坡和泥石流 D.地震屬于內(nèi)力作用,無法監(jiān)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2011學年福建省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2001-2007各年度江蘇人口增長情況圖",回答下列各題。
1.2004-2006年,江蘇省人口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
A.外省區(qū)流入人口較多 B.自然增長率上升
C.人口政策松動 D.育齡婦女比例持續(xù)上升
2.受人口增長周期的影響,2008年至2013年是江蘇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要穩(wěn)定當前低生育水平,必須 ( )
A.限制外省人口流入 B.提倡晚婚晚育
C.鼓勵人口外遷 D.實行差異性人口政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