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27729  27737  27743  27747  27753  27755  27759  27765  27767  27773  27779  27783  27785  27789  27795  27797  27803  27807  27809  27813  27815  27819  27821  27823  27824  27825  27827  27828  27829  27831  27833  27837  27839  27843  27845  27849  27855  27857  27863  27867  27869  27873  27879  27885  27887  27893  27897  27899  27905  27909  27915  27923  109140 

科目: 來源:2009高考真題匯編17-中國地理 題型:綜合題

長江上游地區(qū)地形復雜,自然資源較豐富,大部分地區(qū)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間。根據(jù)所學知識和下列資料,回答問題。(共15分)
資料一:見圖1。
資料二:見圖2。
資料三:見圖3。

(1)長江上游流域的優(yōu)勢自然資源有       、       、       等。(3分)
(2)重慶三峽庫區(qū)水土流失面積比重最大的土地類型是       ;在地形坡度5°-25°范圍內,隨著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積比例       。(2分)
(3)長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有       (多選題,填選項字母)。(3分)

A.植物種類增加
B.土壤肥力降低
C.涵養(yǎng)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積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發(fā)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響該區(qū)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3分)
(5)提出該區(qū)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對策。(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高考真題匯編17-中國地理 題型:綜合題

某考察隊在內蒙古巴丹吉林海港東南湖泊與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觀。根據(jù)下列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0分)
資料一:見下圖。

資料二:該地全年盛行西北風、西風,年降水量小于80mm,蒸發(fā)量大于3500mm,廣泛分布著平均高達200-300m的沙山。沙區(qū)總面積中,湖泊群約占10%;面積大于1km2的湖泊有5個,嚴冬也不結冰。
資料三:考察隊在沙山中發(fā)現(xiàn)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動的植物根管結核化石,經測定年齡在4000年以上。同時發(fā)現(xiàn)沙山內部含水量較高。
資料四:經測定,湖泊水的理化指標與深層斷裂帶的地下水相近,與周邊地表水差異較大。
(1)該地沙山是固定的還是流動的?說明判斷依據(jù)。(3分)
(2)該地湖泊冬季不結冰的原因是        。(2分)
(3)分析該地補給水的各種可能來源,并給出主要來源及其判斷依據(jù)。(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9高考真題匯編17-中國地理 題型:綜合題

根據(jù)材料和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圖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氣
溫-12.O℃,7月平均氣溫24.6℃。

【小題1】簡述流經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
【小題2】分析圖示區(qū)域干旱、洪澇災害多發(fā)的主要自然原因。(10分)
【小題3】說明圖示區(qū)域西北部與東南部農業(yè)生產自然條件和類型的差異。(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廣東卷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世界能源生產與消費不均衡,開發(fā)與利用形式多樣。根據(jù)下述資源,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材料1

世界各地區(qū)化石能源消費結構圖(2006年)
材料2

主要國家經濟水平與能源消費關系圖(2006年)
材料3

 

 
 
 
【小題1】油氣資源在化石能源消費結構中居世界首位的地區(qū)是__________,世界石油生產與消費總量缺口最大的3個國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中國。

【小題2】根據(jù)圖2及相關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美國與加拿大比,人均能源消費量接近,單位產值能耗比低
B.中國與世界平均水平比,人均能源消費量小,單位產值能高比高
C.意大利單位產值能耗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澳大利亞單位產值能耗比低于法國
E.中東地區(qū)石油生產大于消費
【小題3】太陽能、風能是清潔能源。我國下列省區(qū)中,太陽能和風能都很豐富的是
A.福建B.黑龍江C.四川D.甘肅
【小題4】圖3中的甲、乙、丙三地,開發(fā)太陽能的自然條件最優(yōu)越的是________,說明理由。
【小題5】荷蘭(見圖3)利用風能的歷史悠久。分析荷蘭風力資源豐富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江蘇卷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圖①為“甲、乙兩地地理位置示意圖”,圖②為“甲、乙兩地年內氣溫與降水量變化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表比較甲乙兩地氣候特征及其差異的主要原因:
(2)分析甲地的氣候特征對當?shù)剞r業(yè)生產的影響。
有利影響:                       ;  不利影響:                   。
(3)面對國際糧價上漲,請對乙地所在國提高糧食產量提出建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山東卷(文綜)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人口、資源、環(huán)境與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是科學發(fā)展觀的必然要求。充分發(fā)揮地區(qū)優(yōu)勢,加強區(qū)域聯(lián)系,協(xié)調人地關系,是實現(xiàn)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證。閱讀下列圖、表資料回答問題。
我國某地區(qū)及該地區(qū)某時近地面天氣形勢圖

A、B、C三省和東北三省以及全國兩個年份的糧食總產量、糧食播種面積和糧食單產變化表

年份
糧食總產量(億噸)
糧食播種面積(億公頃)
糧食單產(噸/公頃)
全國
A、B、C三省
東北三省
全國
A、B、C三省
東北三省
全國
A、B、C三省
東北三省
1985
3.79
0.76
0.36
1.09
0.17
0.13
3.48
4.47
2.77
2005
4.84
0.81
0.74
1.04
0.15
0.16
4.65
5.40
4.63
(1)判斷此時圖中甲城市的風向,并指出鋒面系統(tǒng)過境后該地的大氣狀況。
(2)圖中A、B、C三省均為我國著名的糧食生產基地,與東北三省相比,其糧食生產自然條件的優(yōu)勢是什么?A、B、C三省、東北三省糧食總產量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比重各有何變化?據(jù)表說明A、B、C三省產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
(3)圖中乙、丙兩城市之間已有內河航道連接,為何還要建沿江高速公路?
(4)針對圖中A省湖區(qū)某種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有關專家提出了“治湖必須治江,治江必須治山”的治理思路。該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是什么?結合地理環(huán)境的基本規(guī)律,談談你對這一思路的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江蘇卷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圖1為“2000—2005年我國三大產業(yè)用電量柱狀圖”,圖2為“2003年我國東、中、西部發(fā)電量和用電量柱狀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小題1】三大產業(yè)用電量增長最多的是第__________產業(yè),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
【小題2】我國東、中、西部電力生產與消費的地區(qū)差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填表簡述緩解東部地區(qū)電力供應緊缺的對策及其理由。

對策
理由
開源方面
 
 
節(jié)流方面
 
區(qū)際協(xié)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山東卷(文綜)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羅布泊地區(qū)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東部,以其神秘色彩令人神往。圖11是羅布泊地區(qū)旅游資源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小題1】指出該地區(qū)旅游資源開發(fā)的優(yōu)勢及主要不利條件。
【小題2】從自然環(huán)境特點考慮,到該地區(qū)旅游應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江蘇卷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閱讀有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圖19是“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等值線圖”。出游比率至某地到某旅游目的地的市民占該地出游市民總數(shù)的百分比。
材料二:圖20為“某旅游目的地1994-2004年接待游客人次數(shù)年內變化圖”。

【小題1】距離上海市500公里范圍內的世界遺產有        、       等。
【小題2】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空間分布的總體特點是        。
【小題3】上海市民到北京的出游比率達20%以上,高于距上海距離近的其它地區(qū),這主要與北
京地區(qū)人文旅游資源                  兩方面的特征有關。
【小題4】圖20所示的旅游目的地是(填選項字母)         。
【小題5】圖20所示目的地游客接待高峰分別在”五一”、“暑假”和“           ”。2008年我國調整“五一”假日,新增“清明”、“端午”兩假日,休假制度調整對該目的地游客接待數(shù)量年內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山東卷(文綜)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澇漬災害是我國主要自然災害之一。圖12是我國澇漬災害主要分布地區(qū)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小題1】說明圖示澇漬災害空間分布形成的原因。
【小題2】如何有效預防澇漬災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