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22分)
材料一:早期的石羊河和弱水流域面積較現在大很多,是祁連山北麓的兩大水渠。
材料二:相關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是中國黃土地區(qū)粉塵堆積的主要物源區(qū),并且兩者均來自于祁連山北麓高山作用(風化剝蝕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質。
(1)說明祁連山北麓的沙土被搬運到黃土高原的過程。(6分)
(2)賀蘭山以西的沙漠中分布著100多個鹽湖,是我國西北鹽區(qū)的一部分。簡述該區(qū)域多鹽湖的自然原因。(9分)
(3)黃土土質疏松,易發(fā)生水土流失。你認為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對黃河下游地區(qū)農業(yè)生產的影響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簡要說明你的理由。(7分)
(1)祁連山北麓的碎屑物質被河流(石羊河和弱水)帶至下游地區(qū)(阿拉善高原)形成大面積的沖積扇和洪積平原;? 在西北干旱的大環(huán)境下,近地面風(西北風)再將沖積扇和洪積平原較細小的物質帶離原地,形成(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沙漠;并通過西北風(沙塵暴)將粉塵繼續(xù)向東(東南)方向搬運;? 途中受太行山,秦嶺等山脈的阻擋,大量的粉塵被沉積在黃土高原(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2)該湖區(qū)位于大陸內部的干旱與半干旱地區(qū)(或溫帶大陸性氣候區(qū)),年降水量少;地處內流區(qū),河流徑流量小,入湖水量少;? 太陽輻射強(光照強,日照時間長),故蒸發(fā)量大;? 多大風天氣,多風加劇淡水蒸發(fā)。
(3)利大于弊
理由:黃河下游地勢漸趨平緩,水流速度降低,泥沙大量沉積,形成沿岸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為當地農業(yè)生產提供了廣闊的耕地和肥沃的土壤
或者 弊大于利
理由: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導致大量泥沙涌入河流,使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旱澇頻發(fā),影響了當地農業(yè)生產。
【解析】
試題分析:
(1)祁連山北麓的碎屑物質被河流石羊河和弱水等帶至下游地區(qū),圖中的阿拉善高原地區(qū),形成大面積的沖積扇和洪積平原。在西北干旱的大環(huán)境下,強勁的西北風再將沖積扇和洪積平原較細小的物質吹走,形成了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并通過西北風將粉塵繼續(xù)向東或東南方向搬運。途中風力減弱,或受太行山,秦嶺等山脈的阻擋,大量的粉塵被沉積在黃土高原地區(qū)。
(2)賀蘭山以西地處內流區(qū),該湖區(qū)屬于大陸內部的干旱與半干旱地區(qū),年降水量少。河流徑流量小,入湖水量少。該地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故蒸發(fā)量大。多大風天氣,加劇淡水蒸發(fā)。河水是淡水,但是總有土壤中的少量鹽分溶解在水中,水分蒸發(fā)掉,水中溶解的鹽分積累下來,逐漸變成了鹽湖。
(3)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使黃河水的泥沙含量很大,在黃河下游,地勢漸趨平緩,水流速度降低,泥沙大量沉積,形成沿岸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為當地農業(yè)生產提供了廣闊的耕地和肥沃的土壤,據此可說是利大于弊。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導致大量泥沙涌入河流,在下游地區(qū)水流減慢,泥沙沉積,使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導致下游地區(qū)旱澇頻發(fā),影響了當地農業(yè)生產。由此認為弊大于利。
考點: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特征,形成原因,生態(tài)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高中課程新學案 高三年級 地理 題型:06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上羊絨品質最高的阿爾帕斯羊生長在我國的鄂爾多斯高原地區(qū),羊絨產量受草場載畜量的限制。
(1)結合圖10分析,假設在年降水量不變的情況下,全球變暖對所示地區(qū)羊絨業(yè)發(fā)展的不利影響。
(2)針對鄂爾多斯高原出現的環(huán)境問題,簡述鄂爾多斯羊絨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應采取的主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河北省邯鄲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20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南島被譽為椰島,文昌椰子產量占全海南島一半還多。洋流是椰樹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當成熟的椰果掉落到海灘上或海水里,被暖濕的洋流載到適合的環(huán)境,就生根發(fā)芽,繁衍成林。椰樹喜光耐鹽,對溫度和濕度的要求較高,適宜生長在高溫濕熱、年均溫24度以上,溫差小,全年無霜的環(huán)境下。
材料二:海南島本地椰樹品種是經過漫長選擇適應本地環(huán)境的“海南本地高”,但跟東南亞優(yōu)良椰種相比,具有掛果晚、產量低的缺點。近年有人直接從東南亞引進優(yōu)良品種栽種,卻沒有成功。
材料三:海南島氣溫、降水、臺風頻次、椰樹種植等資料(下圖)
?
?
(1)簡述海南島臺風頻次的分布特征。(6分)
(2)分析椰樹主要分布于海南島東部而不是西部的原因。(8分)
(3)簡析海南島栽種東南亞優(yōu)良品種卻沒有成功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河北省辛集市高三第一次適應性訓練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24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珠三角地區(qū)的先民將洼地挖深,“坭復四周為基,中凹下為塘,基六塘四,基種桑,塘蓄魚,桑葉養(yǎng)蠶,蠶矢(糞)飼魚,兩利俱全,十倍于稼!
清朝,絲魚業(yè)達到鼎盛。順德一帶,咸同后,田多變基塘,獲利較豐。史稱“廣紗甲天下”,特別是“粵緞之質密而勻,真色鮮華,光輝滑澤”,“粵紗,金陵蘇杭皆不及也”,“廣蠶歲七熟,閏則八熟”。蠶絲質量好壞與桑葉質量和氣候有很大關系。圖8為;~塘分布及模式.
(1)最初,基塘農業(yè)是被“逼”出來的,試分析該類農業(yè)出現之前不利的自然條件。(6分)
(2)分析“咸同后,田多變基塘”的原因。(6分)
(3)試從自然條件的差異分析“粵紗,金陵蘇杭皆不及也”的原因。(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同步題 題型:材料分析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