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讀圖8,我國長江三角洲經濟區(qū)示意圖(甲)、珠江三角洲經濟區(qū)示意圖(乙)和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的產業(yè)結構圖(丙),回答下列問題。(16分, 每小題4分)

                                 圖8

(1)近二十年來,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的產業(yè)結構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2)乙區(qū)域與甲區(qū)域相比,工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劣勢是什么?

(3)乙區(qū)域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主要問題有哪些?該區(qū)域經濟要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對策是什么?

(4)改革開放以來,珠江三角洲成為全國經濟增長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資的熱點地區(qū),試分析其區(qū)位優(yōu)勢。

 (1)   產業(yè)結構由以輕紡工業(yè)為主轉變?yōu)橐愿咝录夹g產業(yè)為主      

(2)   同甲區(qū)域相比,乙區(qū)域在產業(yè)基礎、科技實力、人才隊伍和國內經濟腹地等方面都處于劣勢,同時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其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也在逐漸喪失                                               

(3)   產業(yè)升級面臨困難,城市建設相對落后,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日趨嚴重。                                                          

(4)    調整產業(yè)結構,構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強規(guī)劃與管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共28分)

材料一 見圖甲和圖乙

材料二  長三角、珠三角和全國三次產業(yè)構成比較(單位:%)

第一產業(yè)

第二產業(yè)

第三產業(yè)

1990年

2004年

1990年

2004年

1990年

2004年

長江三角洲

15.8

4.6

57.0

55.9

27.2

39.6

珠江三角洲

14.4

3.8

44.2

53.8

41.4

42.4

全國

27.1

15.2

41.6

52.9

31.3

31.9

(1)圖甲區(qū)域的主要農業(yè)地域類型是____________,其發(fā)展的有利自然條件有哪些?

(2)改革開放以來,圖乙區(qū)域經濟高速增長,它以A______(城市名)和深圳為中心,帶動周圍城市相互促進、和諧發(fā)展,已成為目前我國綜合實力較強的城市群之一。請分析該城市群發(fā)展的條件。

(3)讀材料二,1990年~2004年,兩個三角洲的產業(yè)結構變化有什么共同點,不同點?

(4)2010年世界博覽會在圖甲中_____(數碼)城市舉辦,為建成國家園林城市,實現(xiàn)“天藍、水清、地綠、住佳”的目標,該市近年來不斷加強城市公共綠地或綠化帶、林帶建設,說明它們的環(huán)境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成渝經濟區(qū)的實質是以重慶、成都兩個超大城市為中心,以重慶城市群、成都都市圈、成內渝經濟帶、成德綿城市帶以及川南城市群等多個城市群落為主體的超大城市群。2011年新春伊始,四川、重慶兩地《政府工作報告》都聚焦川渝工作,成渝經濟區(qū)2011年進入實質運作。讀圖,回答7~8題。

7.下列關于成渝經濟區(qū)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是西部人口最為稠密、產業(yè)最為集中、城鎮(zhèn)密度最高的區(qū)域、诔捎鍍墒性诮洕暇哂泻軓姷幕パa性,成都在科技、文化教育方面優(yōu)勢明顯,重慶制造業(yè)基礎雄厚 ③該經濟區(qū)地質條件復雜,多地質災害、茉摻洕鷧^(qū)可建成為能源基地、重型裝備制造基地、國防科技工業(yè)基地、以IT產業(yè)為先導的高新技術產業(yè)基地、特色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和長江上游生態(tài)屏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從未來的發(fā)展趨勢看,成渝經濟區(qū)完全有可能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第四極,但該經濟區(qū)的建成需要具備的前提條件有(  )

①城市政府之間的組織協(xié)調、诔捎鍍墒兄g快速交通通道的建成、鄞铣鞘腥旱陌l(fā)育形成、艹薪娱L三角的產業(yè)轉移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廣東省龍川一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文綜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共28分)
材料一 見圖甲和圖乙

材料二 長三角、珠三角和全國三次產業(yè)構成比較(單位:%)

 
第一產業(yè)
第二產業(yè)
第三產業(yè)
 
1990年
2004年
1990年
2004年
1990年
2004年
長江三角洲
15.8
4.6
57.0
55.9
27.2
39.6
珠江三角洲
14.4
3.8
44.2
53.8
41.4
42.4
全國
27.1
15.2
41.6
52.9
31.3
31.9
(1)圖甲區(qū)域的主要農業(yè)地域類型是____________,其發(fā)展的有利自然條件有哪些?(8分)
(2)改革開放以來,圖乙區(qū)域經濟高速增長,它以A______(城市名)和深圳為中心,帶動周圍城市相互促進、和諧發(fā)展,已成為目前我國綜合實力較強的城市群之一。請分析該城市群發(fā)展的條件。(7分)
(3)讀材料二,1990年~2004年,兩個三角洲的產業(yè)結構變化有什么共同點,不同點?(8分)
(4)2010年世界博覽會在圖甲中_____(數碼)城市舉辦,為建成國家園林城市,實現(xiàn)“天藍、水清、地綠、住佳”的目標,該市近年來不斷加強城市公共綠地或綠化帶、林帶建設,說明它們的環(huán)境功能。(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廣東省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文綜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共28分)

材料一 見圖甲和圖乙

材料二  長三角、珠三角和全國三次產業(yè)構成比較(單位:%)

 

第一產業(yè)

第二產業(yè)

第三產業(yè)

 

1990年

2004年

1990年

2004年

1990年

2004年

長江三角洲

15.8

4.6

57.0

55.9

27.2

39.6

珠江三角洲

14.4

3.8

44.2

53.8

41.4

42.4

全國

27.1

15.2

41.6

52.9

31.3

31.9

(1)圖甲區(qū)域的主要農業(yè)地域類型是____________,其發(fā)展的有利自然條件有哪些?(8分)

 

(2)改革開放以來,圖乙區(qū)域經濟高速增長,它以A______(城市名)和深圳為中心,帶動周圍城市相互促進、和諧發(fā)展,已成為目前我國綜合實力較強的城市群之一。請分析該城市群發(fā)展的條件。(7分)

 

(3)讀材料二,1990年~2004年,兩個三角洲的產業(yè)結構變化有什么共同點,不同點?(8分)

 

(4)2010年世界博覽會在圖甲中_____(數碼)城市舉辦,為建成國家園林城市,實現(xiàn)“天藍、水清、地綠、住佳”的目標,該市近年來不斷加強城市公共綠地或綠化帶、林帶建設,說明它們的環(huán)境功能。(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材料一:圖a為“長三角”城市群,它是以上海為龍頭,與浙江(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紹興、臺州、舟山7市)和江蘇(南京、鎮(zhèn)江、揚州、泰州、常州、無錫、蘇州、南通8市)兩省共16個城市所組成的城市帶。這里已經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

材料二:圖b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部分經濟指標的變化。

(1)圖a所示地區(qū)素有我國“魚米之鄉(xiāng)”的美稱,但近年來該區(qū)域市場上銷售的大米以東北大米為主,請你解釋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地理原因。

(2)讀圖b,分析20世紀9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與長江三角洲兩地區(qū)的國際直接投資和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全國的比重的變化有何不同。

(3)從地理區(qū)位優(yōu)勢的角度,分析長江三角洲的國際直接投資額在全國的比重不斷攀升的原因。

材料三: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對外貿易結構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貿易總量增大,外貿從出超變?yōu)槿氤胰氤瑪盗吭絹碓酱。進口貿易結構發(fā)生變化,棉紡織品漸漸取代鴉片占主要地位,到1858年,棉紡織品已經以35.7%的優(yōu)勢壓倒鴉片的28.8%,居進口商品的第一位……中國出口仍以絲、茶等農產品為大宗,但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葉最為明顯。中國在海外的最大市場被印度和錫蘭(今斯里蘭卡)搶占了。           

                                   ——李斌《頓挫與嬗變:晚清社會變革研究》

(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對外貿易的結構發(fā)生了哪些變化?造成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5)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對外貿易結構的變化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材料四   2007年8月25日至26日,商務部長薄熙來率團出席在菲律賓召開的第六次中國——東盟和第十次東盟——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會議期間,薄熙來就中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闡述了中方立場。他指出,前不久,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2006年進出口食品監(jiān)控統(tǒng)計報告顯示,中國出口到日本的食品抽檢合格率達99.42%,而美國是98.69%,歐盟是99.38%。我們主張理性、公正、客觀地看待和處理這些問題,但堅決反對以偏概全、刻意炒作,將個別問題擴大化,從整體上丑化“中國制造”。這樣不僅會損害中國產品的形象,也是在誤導消費者,為正常貿易設置障礙,而貿易保護主義是沒有前途的。

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6)請結合材料四,運用經濟常識知識對“貿易保護主義是沒有前途的”這一觀點進行評述。

(7)運用哲學常識知識,說明“以偏概全、刻意炒作,將個別問題擴大化,從整體上丑化‘中國制造’…”的做法,其方法論有什么錯誤,請加以簡要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