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題目】(2017·徐州調研)讀“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圖”(極夜期不考慮負值),回答下列問題。

1滿足①至②區(qū)間變化幅度的最大緯度范圍為

A. 23.5°~66.5° B. 0°~23.5°

C. 66.5°~90° D. 0°~90°

2①處不可能

A. 四季分明 B. 二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相同

C. 半年極晝,半年極夜 D. 全年晝夜平分

【答案】

1D

2A

【解析】試題分析:

1】赤道上與極點上的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均為23.5°,回歸線至極圈變化幅度為47°,其他緯度均為23.5°47。,所以,滿足區(qū)間變化幅度的最大緯度范圍為O°90°

2】根據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值可知,處可能為赤道或者極點。如果是赤道,則會晝夜平分,兩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相同;若為極點,則會半年極晝、半年極夜。但都不可能四季分明。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某城市新、老城區(qū)分布圖”,新城區(qū)的支柱產業(yè)是電子信息產業(yè)。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新城區(qū)區(qū)位選擇的主要原因是臨近(  )

A. 公路 B. 鐵路

C. 航空港 D. 河流

2新城區(qū)建設對老城區(qū)的積極影響是(  )

①緩解交通擁堵 ②優(yōu)化空間結構 ③引發(fā)人口集聚 ④解決環(huán)境問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五四運動中,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展現了偉大力量的階級是____________。

A.農民階級B.地主階級C.資產階級D.工人階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標志著____________。

A.近代化的開端B.中國民主革命的開始

C.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D.近代史的開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區(qū)域地質構造及地表形態(tài)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甲山地的形成原因是( )

A. 巖層受水平擠壓向上拱起,形成山地

B. 斷層之間的巖塊向上抬升形成山地

C. 向斜地區(qū)受到擠壓,巖石堅硬抗侵蝕

D. 沉積物質不斷堆積逐年抬高成山地

2乙山區(qū)巖層形成的先后順序是( )

A. 頁巖、砂巖、礫巖、石灰?guī)r花崗巖

B. 石灰?guī)r、礫巖、砂巖、頁巖、花崗巖

C. 花崗巖、石灰?guī)r礫巖、砂巖頁巖

D. 石灰?guī)r、礫巖、花崗巖、砂巖頁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huán)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下圖是我國華北某城市依“海綿城市”原理建設的道路綠化帶。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1下列對圖中城市道路綠化帶設計的評價,正確的是

①綠化帶的主要作用是防風固沙 ②綠化帶面積大,不易發(fā)生城市內澇 ③裸露地面鋪設礫石不容易造成揚沙天氣且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 ④下凹式綠化帶易造成城市內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海綿城市”建設對水循環(huán)各環(huán)節(jié)影響最顯著的是

①調節(jié)地表徑流 ②調節(jié)水汽輸送 ③增加大氣降水 ④增加下滲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地殼運動與板塊構造理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阿爾卑斯山位于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的消亡邊界

B.紅海位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張裂地帶

C.環(huán)太平洋地震、火山帶位于板塊消亡邊界

D.大西洋主要是地殼水平運動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金安中學后山觀光塔塔頂與下方教學樓前操場地面相比( )

A.操場自轉的線速度大B.兩地自轉的角速度相同

C.觀光塔自轉的角速度大D.兩地自轉的線速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我國某城市分布圖。該城市有20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南船北馬,七省通衢”。 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焦柳鐵路線,穿過該城市多采用高路基或公路涵洞的方式。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該城市形成的主導區(qū)位因素是

A. 地形 B. 氣候 C. 鐵路交通 D. 水運

2在當時條件下,鐵路線穿過城區(qū)設計成高路基或公路涵洞的形式,考慮的主要因素可能為

A. 形成立體交通,對城市交通干擾小 B. 防城市內澇

C. 阻止行人穿行 D. 夯實地基,防止地面下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