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反映黃河下游花園口站在三個不同時段內年徑流量及輸沙量的變化范圍。完成下列小題。
【1】花園口站年徑流量及年輸沙量的總體變化趨勢是( )
A. 年徑流量減小,年輸沙量增大B. 年徑流量增大,年輸沙量減小
C. 年徑流量和年輸沙量都增大D. 年徑流量和年輸沙量都減小
【2】產生圖示水沙變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全球氣候變暖B. 中上游植樹造林
C. 中上游修建水庫D. 流域降水增多
【答案】
【1】D
【2】C
【解析】
本題考查河流。
【1】花園口站50、60年代的輸沙量為5-27億噸,徑流量為200-860億立方;70年代輸沙量為6-18億噸,徑流量為260-570億立方;80、90年代輸沙量為2-13億噸,徑流量為130-620億立方,故年徑流量及輸沙量總體變化都呈減小趨勢,故選D。
【2】全球變暖會導致中緯度變得干旱,致黃河水量減少,但水量不會減少太多,A錯誤;中上游植樹造林能涵養(yǎng)水源調節(jié)徑流,可以減沙,但不會減少水量,B錯誤;流域降水增多會導致水量增加,D錯誤;中上游修建水庫可以大量蓄水,發(fā)揮水庫的灌溉、供水效益,加上水庫下滲,會導致流量大量減少;水庫蓄水會導致泥沙大量淤積,所以修水庫可大量減水減沙,C正確。故選C。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考古發(fā)現,孤懸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復活節(jié)島大約在公元600年前開始出現人類活動。如圖為“復活節(jié)島人口總量與環(huán)境承載力的關聯(lián)變化關系圖”,讀圖完成各題。
【1】據圖可知,復活節(jié)島 ( )
A. t1時期,純自然狀態(tài)提供的物資可養(yǎng)活人口不超過1000人
B. t2時期,農業(yè)生產力的發(fā)展使環(huán)境承載力提高
C. t3時期,整個島嶼的社會、經濟發(fā)展最為繁榮穩(wěn)定
D. t4時期,該島嶼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于t2時期
【2】關于復活節(jié)島人口數量與環(huán)境承載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 人口數量必須低于環(huán)境承載力
B. 人口數量的變化只受環(huán)境承載力制約
C. 環(huán)境承載力的大小不受自然資源因素的影響
D. 環(huán)境承載力是維持人類與自然環(huán)境和諧發(fā)展的底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青海湖形成初期,通過倒淌河與黃河水系相通,后逐漸演變?yōu)橄趟滑F平均深度18米。青海湖流域夏季風力最小,表層水溫平均為16℃,底層水溫平均為9.5℃;秋季風力開始逐漸增大,水溫分層現象逐漸消失。下圖示意青海湖地理位置。據此完成下列單選題。
【1】青海湖由淡水湖演變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A. 入湖徑流減少 B. 湖水蒸發(fā)加劇
C. 入湖鹽類物質增多 D. 外泄河道被阻斷
【2】青海湖表層與底層水溫差異在秋季變小的主要原因是
A. 湖底釋放熱量增多 B. 陽光透射深度增大
C. 湖水上下擾動加劇 D. 表層水體蒸發(fā)散熱減慢
【3】冬季,青海湖水體的特點是
A. 鹽度表層高于底層 B. 水溫底層高于表層
C. 湖面中部比湖岸結冰早 D. 湖水含氧量增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艾比湖位于準噶爾盆地,多條河流分別從西、南、東三個方向注入艾比湖,成為湖水的主要來源。專家研究認為7000多年前艾比湖面積為3000多平方千米,且為淡水湖。新中國成立初期艾比湖面積為1200平方千米,如今湖面已經萎縮至500平方千米左右,是新疆最大的威水湖。湖濱地區(qū)荒漢化程度加刷,成為新疆鹽塵暴主要策源地之一。
艾比湖萋縮已成為繼羅布泊干潿之后困擾新疆的第二大生態(tài)問題。下圖為艾比湖湖區(qū)面積演變圖和艾比湖及其周邊區(qū)域地形圖。
(1)描述艾比湖湖床地形特點并說明理由。
(2)推測7000多年前艾比湖曾為淡水湖的原因。
(3)分析當前艾比湖成為鹽塵暴策源地的原因。
(4)簡述艾比湖面積變化給圖示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及人類活動帶來的主要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問題。
(1)分別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洋流名稱: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
(2)A、B、C、D四洋流中屬于風海流的是________,屬于補償流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圖中大型漁場出現在____(填字母)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圖中左側是某季節(jié)影響氣候形成的氣壓帶風帶位置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A氣壓帶的名稱是______;根據圖中氣壓帶風帶的位置,可判斷北半球大致為______(季節(jié))。
(2)據圖分析,④表示_________氣候,其夏季的氣候特征是_______;③處的氣候特征為________;⑥氣候類型對應的自然帶的名稱為________。
(3)若本圖表示亞歐大陸,⑧附近形成______漁場(填寫名稱),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區(qū)發(fā)展起來酌又一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印加人從山頂到
山腳開墾了無數的梯田,印加人修筑的水渠和梯田非常堅固。讀古印加文明區(qū)域示意圖(圖左)和古印加
梯田景觀圖(圖右),完成下面小題。
【1】古印加梯田改造的農業(yè)區(qū)位因素主要是
A. 水源 B. 光照 C. 土壤 D. 地形
【2】印加人修建水平梯田的生態(tài)效益主要是
A. 蓄水保土、增肥力 B. 調節(jié)當地氣候
C. 增加糧食產量 D. 減少地震災害的發(fā)生
【3】古印加梯田的灌溉水源主要來白
A. 大氣降水 B. 高山冰雪融水 C. 山下河流 D. 地下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國家經濟活動分布示意圖,回答以下題。
【1】影響該國城市分布的主要區(qū)位因素是
A. 河流 B. 資源 C. 農業(yè) D. 交通
【2】有關該國的地理特征敘述,正確的是
A. 北部是熱帶草原氣候,南部是熱帶雨林氣候
B. 有多個經濟區(qū),說明該國是發(fā)達國家
C. 大型水庫的建設,主要是調節(jié)河流的徑流量
D. 北部地區(qū)乳畜業(yè)發(fā)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成海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水位每年降低20厘米,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兩片水域,2007年水域面積已萎縮至原來的10%,對此,相關人員提出了多項拯救舉措設想,其中“北水南調”是比較可行的方案。下圖為成!氨彼险{”輸水線路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20世紀60年代以后,咸海面積迅速縮小的主要原因是
A. 流域內氣候的大陸性特征減弱 B. 咸海水域漁業(yè)發(fā)展過快
C. 阿姆河、錫爾河流域過度農墾 D. 從咸海向里海大量調水
【2】若實施“北水南調”工程,面臨的主要困難有
①地形崎嶇,施工困難②穿過板塊邊界,多地震③投資巨大,工期長④跨國工程,協(xié)調難度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除補給成海水量外,“北水南調”工程帶來的影響還有
A. 咸海流域作物牛長期明顯變長 B. 西西伯利亞生物多樣性增加
C. 沿線地區(qū)糧食產量明顯提高 D. 中亞地區(qū)年降水量急劇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