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1. A.
    外部圈層只有水圈和大氣圈
  2. B.
    內(nèi)部圈層有地殼、地幔和地核
  3. C.
    地表以下到地核溫度逐漸下降
  4. D.
    地表以上到大氣圈頂部溫度逐漸上升
B
試題分析: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地表以下到地核溫度總體是上升的;地表以上到大氣圈頂部溫度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但是內(nèi)部圈層有地殼、地幔和地核;故選B。
考點:地球的圈層
點評:本題考查地球的內(nèi)外部圈層及溫度變化,試題難度中等,解題關鍵是識記地球的內(nèi)外部圈層范圍,掌握溫度的變化特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下面環(huán)流示意圖, 完成各題.

若此圖表示熱力環(huán)流,有關圖中空氣運動的正確說法是           

A.①處氣溫比④處低

B.②處氣壓比③處低

C.③處氣溫比④處高       

D.④處氣壓比①處高

若此圖表示大氣三圈環(huán)流中的低緯環(huán)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處形成的是赤道低氣壓帶          B.②到③之間形成的是信風帶

C.④處形成的是副極地低氣壓帶        D.④到①之間形成的是西風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圖左中大圓為晨昏線,M點緯度為70°,且在東西半球分界線上;P點線速度為0;圖中陰影與非陰影部分日期不同。完成下面試題。

若圖中日期為3日和4日,則北京時間是

A.3日2時40分  B.3日21時20分  C.4日2時40分  D.4日21時20分

這一天,某中學進行日影觀測,上圖右中甲、乙、丙分別表示旗桿某個時刻的日影長度,其中乙、丙為此日日出日落時旗桿的影子,甲與乙的夾角和甲與丙的夾角相等。下列甲處影子所指示的方向及乙影子出現(xiàn)的時間(地方時)組合正確的是:

A.正南 4:40     B.正北4:40     C.正南  19:20     D.正北    19:20

一飛機準備從Q點起飛,M點降落,沿圖中虛線所示路線飛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飛機飛行方向保持不變       B.航線是按QM兩地間最近距離飛行

C.飛機將飛越太平洋上空       D.此日后,北半球各地晝變短,夜變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湖南省益陽市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波浪谷是一種紅色砂巖地貌,因砂巖上的紋路像波浪,被稱為波浪巖,上世紀80年代,人們在美國西部的亞利桑那州和猶他州交界處(36°N,112°W)發(fā)現(xiàn)了波浪谷,它是在較干旱的氣候條件下,以內(nèi)陸湖泊相為主的紅色碎屑巖沉積地貌,它的形成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湖相沉積期、上升剝蝕期、景觀形成期。目前,美國波浪谷景區(qū)每天只發(fā)放20張進入許可證,我國波浪谷分布于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結(jié)合材料及圖A、圖B,回答下列各題。

1.我國波浪谷的成因與美國波浪谷有許多相似之處,下列省區(qū)(或自治區(qū)、直轄市)有波浪谷分布的是:

A.福建省        B.陜西省        C.新疆   D.吉林省

2.根據(jù)以上材料,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波浪谷分布區(qū)明顯體現(xiàn)了外力作用對地貌的塑造,基本沒有內(nèi)力作用的影響

B.波浪谷地區(qū)的紅色砂巖可以作為建筑材料,因此圖4的做法可以大力倡導

C.波浪谷分布的地區(qū)曾經(jīng)是水草肥美的地方

D.美國限制進入人口,是由于景區(qū)開發(fā)的范圍太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貴州省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文綜地理部分 題型:選擇題

讀下圖,M、N兩點處于同一緯線上,O點為北極點,M點所處經(jīng)度為90°W,MP為晨昏線,Q點為晨昏線上的一點,此時的地方時為14:00,據(jù)此回答3-5題

1.此時北京時間為:

A、0:00            B、2:00

C、18:00           D、6:00

2.N點的日落時刻為:

A、0:00            B、12:00

C、18:00           D、22:00

3.若M點的緯度為70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此時太陽直射20°N     B、孟買此時晝長夜短

C、是南極的科考季節(jié)      D、此時太陽直射點自南向北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09-2010學年度下學期高二年級許昌六校聯(lián)考地理(文科) 題型:選擇題

當?shù)貢r間2004年10月23日17時56分左右發(fā)生里氏6.8級地震,地震至少造成21人死亡,2000人受傷,591棟住宅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2005年10月8日8時52分,一場里氏7.6級的強烈地震襲擊了南亞次大陸的城市和村莊,造成8萬多人死亡,250萬人無家可歸,地震的震中位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以東約95公里,震源距地表約10公里。據(jù)此回答:

1.關于此次地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不屬于自然災害     B.屬于孕災環(huán)境  C.屬于致災因子   D不屬于自然異變

2.材料中兩次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數(shù)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致災因子強度不同 B.人口密度不同 C.抗災救災投入不同 D.太陽高度不同

3.在此次地震中不易受損害的人群是:

A.婦女、老人     B.青少年、兒童  C.殘障人   D.青壯年男性

4.2005年南亞大地震造成8萬多人死亡,成為南亞史上死亡人數(shù)最多的災難之一。主要自然原因是:

A.震中位于人口稠密區(qū)   B.震源淺   C.震源深   D.發(fā)生在晚上無法躲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