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下圖中寧波到福州的沿海鐵路于2009年9月27日建成通車;卮1—2題。
1、影響該鐵路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氣候
B.城市分布
C.河流
D.資源狀況
2、為了提高該鐵路運輸效率和運行安全,沿線車站都設有列車運行監(jiān)控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     ]
A.GIS和RS
B.GPS和RS
C.GPS和VR
D.GIS和GPS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同步題 題型:綜合讀圖題

讀某地區(qū)公路規(guī)劃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
 
(1)該地區(qū)計劃修建B鎮(zhèn)到A鎮(zhèn)的公路。①與②兩個線路方案中,______較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
(2)修建B鎮(zhèn)到D城市的公路沒走直線,而繞道經過C鎮(zhèn)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更好地發(fā)揮圖中Ⅰ、Ⅱ兩條河流的運輸作用,可采取__________的措施。請在圖中適當的位置用
        “——”畫出。
(4)由于在山區(qū)的E地發(fā)現煤田,準備在F鎮(zhèn)建鋼鐵廠。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__________,這需要____
         ________條件做保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期中題 題型:單選題

有關我國公路建設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山谷中的道路應避開陡坡
B.道路應避開沼澤地
C.平原地區(qū)地形公路建設限制較少
D.道路在緩坡上應是“之”字形彎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模擬題 題型:單選題

下圖為a 城到d 城之間的高速公路建設規(guī)劃示意圖。規(guī)劃設計走向有甲、乙兩個方案,經過比較分析,最終選擇按乙方案建設,線路總長58 .8 千米,建設費用3l 億元,比甲方案的概算多用5 億元,長度多7 千米。根據圖及相關信息,回答1 ~3 題。

1.圖中高速公路建設選擇乙方案,其原因可能是 
①單位距離建設成本低  ②沿河谷走向自然障礙小 ③促進沿線地區(qū)城鎮(zhèn)發(fā)展④發(fā)展保護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c地建休閑度假地最有利的區(qū)位條件是                   
[     ]
A.環(huán)境承載量大,旅游配套設施好
B.環(huán)境優(yōu)美,交通便捷靠近 市場
C.環(huán)境承載量大,變通便捷靠近市場
D.環(huán)境優(yōu)美,旅游配套設施好
3.最適宜在b城發(fā)展的工業(yè)部門是                           
[     ]
A.建材工業(yè)      
B.森林工業(yè)      
C.造紙工業(yè)      
D.儀表工業(y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0110 模擬題 題型:單選題

下圖是我國某城市的形態(tài)結構圖,河流的陰影部分表示受潮汐影響的河段,據此完成1~2題。
1、下列敘述最正確的是
[     ]
A、①、②、③、④四個碼頭中,可出入船舶噸位最大是③號碼頭
B、現在機場地址在遠離城市東部的沿海,是為了便于海洋和航空的聯合運輸
C、為了減少乘客進城的交通費用,火車站由老站位置遷往新站
D、該城市交通線路呈環(huán)形一放射狀分布
2、下列關于城市的功能結構和形態(tài)的說法,與實際情況相符的是
[     ]
A.城市重心向東南方向移動,主要是受到地形的影響
B、工業(yè)區(qū)臨江分布,主要為了取水、排污方便
C、從20世紀70年代到現在,城市形態(tài)受河流的影響日益顯著
D、城區(qū)中湖泊濕地的面積隨城市范圍的擴張而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專項題 題型:單選題

2009年5月19日,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中國境內段)開工建設,預計在2010年10月竣工輸油。下面關于該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困難,敘述正確的是①永凍土分布廣②林區(qū)線路長③高寒缺氧④冬季時間長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模擬題 題型:單選題

在大陸擬訂的臺海隧道計劃中,專家主要提出了三個方案,即北線、中線和南線方案,起點均在福建。據此回答1~2題。
1、有專家稱南線的可行性較大,其區(qū)位優(yōu)勢是①以廈門為依托②緯度低,熱量條件好③位于臺灣山脈的背風坡④連接了金門、澎湖列島
[     ]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2、如果選擇北線或中線,其意義主要是①促進兩岸城市的壯大②有利于港口的建設③帶動起點和終點經濟的發(fā)展④減少對布袋鹽場的影響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專項題 題型:單選題

兩岸三通的順利實施,使熱議很久的臺海隧道建設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在大陸擬訂的臺海隧道計劃中,專家主要提出了三個方案,即北線、中線和南線方案,起點均在福建(如下圖所示),據此回答1~2題。
1、如果近期開工建設臺海隧道,則影響其建設的自然因素是
[     ]
A、氣候
B、海浪
C、地質
D、潮汐
2、兩岸三通的實現,受影響最大、最直接的經濟區(qū)是
[     ]
A、環(huán)渤海經濟區(qū)
B、海西經濟區(qū)
C、長三角經濟區(qū)
D、珠三角經濟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期末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屬于影響交通線路分布的自然因素的是

[     ]

A、地形、氣候
B、人口、資源
C、工農業(yè)發(fā)展水平
D、科學技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