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是“某農作物的各國產量分配圖”。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這種作物應該是( )

A. 稻米 B. 棉花 C. 甘蔗 D. 小麥

2圖中所列國家種植該作物的共同區(qū)位因素是( )

A. 大量使用生物技術 B. 雨熱同期

C. 地廣人稀 D. 機械化水平高

3下列國家中該作物商品率較高的是( )

A. 中國 B. 印度 C. 泰國 D. 孟加拉國

【答案】

1A

2B

3C

【解析】

1圖中國家主要位于東南亞和南亞,主要農業(yè)地域類型為季風水田農業(yè),作物為稻米,A正確。

2圖中所列國家是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種植作物是水稻,水稻好暖喜濕,共同區(qū)位因素是雨熱同期,B正確。

3泰國是世界著名的水稻出口國,商品率最高,C正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面小題。

1北美洲年日照時數(shù)最大地區(qū)在

A. 北美洲西部 B. 北美洲西南部

C. 北美洲熱帶地區(qū) D. 五大湖區(qū)周圍

2該地區(qū)因此而成為

A. 美國棉花帶 B. 加拿大牲畜業(yè)基地

C.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D. 水果、蔬菜重要產區(qū)

3甲地日照時數(shù)相對較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沿岸有暖流經(jīng)過 B. 所處緯度較高

C. 全年盛行西風,降水較多 D. 全年在低氣壓帶的控制之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該流域內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兩水文站觀測到的河流流量變化曲線(b),讀圖完成問題。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現(xiàn)在圖a中的( )

A. ①B. ②C. ③ D. ④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為甲、乙水文站之間( )

A. 河道淤積 B. 河谷變寬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補給量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5年4月,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啟動。“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huán)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圖為海綿城市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海綿城市大量采用透水性路面可以使城市水循環(huán)( )

A. 植物蒸騰減弱 B. 地表徑流增強 C. 下滲增強 D. 地下徑流減弱

2因地制宜建設“海綿城市”可以( )

①緩解城市水資源壓力 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

③減輕城市交通擁堵壓力 ④增強城市熱島效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城市空間結構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1圖中四處,地租最高的是

A. B. C. D.

2】【2該市高新技術產業(yè)園區(qū),宜布局在圖中的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某城市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變化率。當前該城市總人口約1 300萬。據(jù)此完成下列各題。

120世紀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該城市 ( )

A. 總人口增長速度加快 B. 總人口減少

C. 人口自然增長率降低 D. 人口凈遷入量減少

2該城市所在的國家可能是 ( )

A. 美國 B. 日本 C. 俄羅斯 D. 德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農田覆蓋技術是適合我國國情的一個農業(yè)增產增收之法,是我國發(fā)展節(jié)水農業(yè),促進水資源持續(xù)利用和農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一項根本性措施,下圖為我國黃土高原某丘陵溝壑區(qū)山地棗林不同覆蓋技術比較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列問題。

1黃土高原地區(qū)棗林實施覆蓋技術可以(  )

A. 延長生長期,提高土壤濕度

B. 節(jié)約灌溉用水,減輕水土流失

C. 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

D. 促進地表水分下滲,保持土壤墑情

2與棗林地區(qū)其他覆蓋技術相比,秸稈覆蓋技術的主要優(yōu)勢是(  )

A. 成本低廉,經(jīng)濟效益較高

B. 抑制雜草,減輕雜草危害

C. 病蟲害少,增產效果顯著

D. 抗風抗旱,地區(qū)適應性強

3該地棗林使用覆蓋技術產生的不利影響主要是(  )

A. 改變棗林內與棗林外裸地間風速風向

B. 降低棗林葉面光合作用效率

C. 阻礙棗林地對太陽輻射熱量的吸收

D. 減少棗林根系蟲害和細菌滋生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凍土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夏季融化,冬季凍結的活動層,下層為多年凍結層。我國的多年凍土分布主要分布于東北高緯度地區(qū)和青藏高原海拔地區(qū)。東北高緯地區(qū)多年凍土南界的年平均氣溫在-1°~1°,青藏高原多年凍土下界的年平均氣溫約為-3.5°~2°C。

由我國自行設計、建設的青藏鐵路格(爾木)拉(薩)段成功穿越了約550千米的連續(xù)多年凍土區(qū),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凍土地區(qū)的最長鐵路。多年凍土的活動層反復凍融及冬季不完全凍結,會危機鐵路路基。青藏鐵路建設者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主動降溫、冷卻路基、保護凍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熱棒新技術等措施。圖a示意青藏鐵路格拉段及沿線年平均氣溫的分布,其中西的灘至安多為連續(xù)多年凍土分布區(qū)。圖b為青藏鐵路路基兩側的熱棒照片及其散熱工作原理示意圖。熱棒地熱部分為冷凝段,地下部分為蒸發(fā)段,當冷凝段溫度低于蒸發(fā)段溫度時,蒸發(fā)段液態(tài)物質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卻成液態(tài),回到蒸發(fā)段,循環(huán)反復。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凍土的年平均氣溫比東北高緯度地區(qū)低的原因。

(2)圖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穩(wěn)定,請說明原因。

(3)根據(jù)熱棒的工作原理,判斷熱棒散熱的工作季節(jié)(冬季或夏季)簡述判斷依據(jù),分析熱棒傾斜設置(圖b)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人隨隊友于12月進行極地考察,他發(fā)現(xiàn)考察站某物體的影子達到一天中最短,隨即拍下了照片,(如圖所示),休息了12個小時,正好是19點(中時區(qū)),他觀察到物體的影子變長了很多。

據(jù)此推測他們所在的考察站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 )

A. 70°W 75°N B. 75°E 80°S

C. 75°E 68°S D. 105°W 80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