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為某城市25 年間的發(fā)展變化示意圖,圖中可直接觀察到的城市化發(fā)展現(xiàn)象是
[     ]
A.城市人口不斷增加        
B.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不斷增加
C.城市用地規(guī)模不斷擴大    
D.城市工業(yè)生產和商業(yè)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城市的規(guī)劃應以科學發(fā)展觀為原則,以構建生態(tài)、經(jīng)濟、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和諧城市為目標。據(jù)上述要求完成24~25題。

24.下圖為某城市的規(guī)劃方案,其中不合理的是(      )

25.該城市近幾年出現(xiàn)了肉類品、速凍品、調味品等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逐漸由“中國糧倉”變?yōu)椤皣藦N房”,這反映出該城市(     )

A.農業(yè)比重下降,糧食嚴重不足       B.科技進步,食品加工業(yè)快速發(fā)展

C.城市化提高,城市人口超過農村     D.經(jīng)濟發(fā)展,旅游餐飲成主導產業(y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圖為“我國東部沿海某城市年降水量分布圖”,該市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全市山地面積占陸域的24.9%,丘陵占25.2%,臺地占1.5%,谷地占8.1%,平原占40.3%。據(jù)此并結合讀圖完成7~8題。

7.對該城市年降水量空間分布規(guī)律的描述,最準確的是

A.南多北少,西多東少

B.西南多,東北少

C.從西南向東北遞減,

D.由西南部山區(qū)向東北部平原,降水呈遞減趨勢

8.關于該區(qū)域氣候成因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受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下墊面性質和人類活動等因素的綜合影響

B.受冬夏季風的交替影響

C.受鋒面活動和氣旋活動的影響

D.受地形條件的限制和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在某城市(40°43′N)主街道可看到旭日或夕陽位于街道正中間的景象。這種“懸日”景觀的出現(xiàn)其實是自然與人工建筑的搭配。下圖顯示的是該街道某年5月28日日落“懸日”景象,據(jù)此完成24~25題。

24.出現(xiàn)這種景觀,說明圖示街道的走向為(    )

A.東—西向                 B.東南—西北向

C.南—北向                 D.東北—西南向

25.該街道出現(xiàn)“懸日”景觀,既有日出的時候,也有日落的時候。若天氣條件允許,每年5月28日和7月12日會出現(xiàn)日落“懸日”,那么,出現(xiàn)日出“懸日”的日期應為(    )

A.2月28日和4月15日      B.6月22日和8月30日

C.9月23日和11月29日    D.12月5日和次年1月8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模擬題 題型:材料分析題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枸杞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5℃~20℃,氣溫超過25℃時則生長不良,易落葉夏眠。枸杞的根系發(fā)達,吸水較多,生長期要求土壤濕潤。枸杞對各種土壤的適應性較強,而且耐肥,在土質深厚、富含有機質的土壤里生長良好。枸杞在生長期喜光照,長日照有利于腋芽萌發(fā)和枝葉生長。下圖為某年7月我國局部地區(qū)等溫線分布圖,圖中A、B兩地是我國重要的枸杞生產基地。特別是A地的枸杞,被評為中國地理標志產品,中國馳名商標。
(1)影響甲城市附近等溫線彎曲的因素為__________。甲城市海拔較乙城市__________(高/低)。
(2)該季節(jié)影響枸杞生長的主要氣象災害有__________。
(3)分析該季節(jié)①河段河流水文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A地區(qū)種植枸杞的有利自然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從氣候角度分析B地區(qū)種植枸杞的不利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1分)隨著城市的不斷發(fā)展,城市環(huán)境質量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閱讀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08年8月下旬,上海、濟南等城市遭到暴雨侵襲,給城市交通及公共管理帶來了一次“突發(fā)性考驗”。

材料二 下圖為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徑流過程曲線。

材料三 下表是某城市建設前后水量平衡情況。

 

降水

蒸發(fā)

地表徑流

地下徑流

 

城建前

100%

40%

10%

50%

 

城建后

100%

25%

43%

32%

 

(1)一般而言,城市降水強度與頻率要高于郊區(qū),分析其成因。

 

 

 

 

(2)暴雨對城市的突發(fā)性考驗,將“城市病”暴露無遺,“城市病”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3)分析甲曲線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線的主要原因。

 

 

 

 

(4)城市建設會對當?shù)氐暮恿鲝搅髟斐墒裁从绊?試分析原因?/p>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