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圖中所示的四幅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甲圖中軟木塞飛出時,管內水蒸氣的內能增加

B. 乙圖中兩個壓緊的鉛塊能吊起鉤碼,主要是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

C. 丙圖中活塞向下運動是內燃機的做功沖程

D. 丁圖中小朋友下滑時,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物理第十三章 內能期末復習題 題型:單選題

新疆察布查爾是我市的對口支援縣.我市晝夜溫差較小,而察布查爾的晝夜溫差較大,主要是因為

A. 海水的比熱容小,砂石比熱容大 B. 海水的內能多,砂石的內能少

C. 海水的比熱容大,砂石的比熱容小 D. 海水的內能少,砂石的內能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9年春科教版物理八年級下第七單元力單元測試卷 題型:作圖題

在圖中畫出小熊所受的重力示意圖。

(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內蒙古烏蘭察布分校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調研考試物理試卷 題型:單選題

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隊用飛機野蠻地對南聯(lián)盟發(fā)電廠進行轟炸時,使用了一種石墨炸彈,這種炸彈爆炸后釋放出大量的纖維狀的石墨覆蓋在發(fā)電廠的設備上,造成電廠停電。這種炸彈的破壞方式主要是

A. 炸塌廠房 B. 炸毀發(fā)電機 C. 使設備短路 D. 切斷輸電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內蒙古烏蘭察布分校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調研考試物理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一個驗電器的兩個金屬箔片因帶電而張開,則這兩個金屬箔片一定

A. 帶正電 B. 帶負電 C. 帶異種電荷 D. 帶同種電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20章電與磁單元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GMR是巨磁電阻(其電阻阻值在磁場中隨磁性的增強急劇減小),當開關S1、S2都閉合時,電磁鐵附近的小磁針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小磁針的A端為________極;當滑片P向右滑動時,電磁鐵的磁性______(選填“增強”“減弱”或“不變”),指示燈的亮度_____________(選填“變亮”“變暗”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20章電與磁單元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的四個裝置,關于它們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圖a可用來演示電磁感應現(xiàn)象 B.圖b可用來演示電流的磁效應

C.圖c中螺線管的右端是N極 D.圖d可用來演示發(fā)電機的工作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山西省大同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階段學業(yè)水平理科綜合物理試卷 題型:實驗題

為了驗證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特點,小薇設計了如圖 1 所示的電路進行實驗。

(1)在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處于___________________-狀態(tài)。

(2)請你在實物電路(圖 2)中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分別將導線 a、b 正確地連接到相應的 接線柱上。

(________)

(3)小薇先將電流表接在 L1 所在的支路上,閉合開關后,看到燈 L2 發(fā)光,但燈 L1 不發(fā) 光,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零,電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排除故障后,她測出了 L1、L2 支路和干路上的電流分別為 I1、I2 和 I,電流表示數(shù)如 圖中甲、乙、丙所示,可讀出:I1=0.5 A,I2=______________A,I=__________A。根據(jù)測量結果, 在誤差允許范圍內你認為并聯(lián)電路中干路電流和各支路電流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關系式即可)。

(5)其他同學按照小薇設計的測量電路正確進行測量,驗證了他們的猜想,但他們同時發(fā) 現(xiàn):“并聯(lián)電路各支路電流是相等的”,這個結論一定成立嗎?________ (選 填“一定”或“不一定”)。為了檢驗這個結論是否成立,應該________________繼續(xù)進行實驗。

(6)為了驗證結論的普遍性,小薇應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進行驗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蘇科版2019屆九年級上冊物理第十四章歐姆定律復習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兩端電壓保持不變。開關S閉合,燈L正常發(fā)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動,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電壓表的示數(shù)變大,燈L變亮

B. 電壓表的示數(shù)變小,燈L變暗

C. 電流表的示數(shù)變大,燈L變暗

D. 電流表的示數(shù)變小,燈L變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