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小剛在“自制測力計”的實踐活動中,想知道橡皮筋伸長與所受拉力的關系,于是他取了原長l0=5cm的一條橡皮筋做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請你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并填空:
F2:F1=2:1, (l2一l0):(l1一l0)=2:1;
F3:F1=3:1, (l3一l0):(l1一l0) =3:1;
F4:F1=4:1, (l4-l0):(l1-l0)=_________;
F4:F2=________, (l4-l0):(l2一l0)=2:1;
F5:F4=5:4, (l5一l0):(l4一l0)=___________
由此可得出結論:在一定范圍內,橡皮筋兩次的伸長之比______________(選填“等于”或“不等于”)橡皮筋兩次所受拉力之比。
(2)小剛在假期一次野外學習考察中,在湖邊發(fā)現(xiàn)了一小塊礦石,他身邊帶有以下器材:刻度尺、橡皮筋、細線、飲水杯、標有20g的一塊糖果,請你幫助他利用身邊的器材設計實驗,測量小礦石的質量。寫出實驗步驟,并用字母表示測量出的物理量。
實驗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已知量和測量出的物理量表示出小礦石的質量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想測量小礦石的密度,請你幫助他利用身邊的器材進一步設計實驗,并用字母表示出實驗步驟中要測量出的物理量。
實驗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已知量和測量出的物理量表示出小礦石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2:1;5:4;等于
(2)參考答案一:
步驟1:測出橡皮筋原長l0
步驟2:用細線系住糖果,拴在橡皮筋上豎直靜止,測出橡皮筋此時的長度l1
步驟3:用細線系住小礦石,拴在橡皮筋上豎直靜止,測出橡皮筋此時的長度l2

參考答案二:
步驟1:用細線拴住刻度尺中部,手提細線并調節(jié)細線位置O,使刻度尺保持水平。
步驟2:分別用細線系住糖果和小礦石,掛在刻度尺兩邊,調節(jié)糖果、小礦石位置,使刻度尺再次保持水平,記下糖果、小礦石分別到O點的水平距離l1、l2
礦石的質量:
(3)參考答案一
步驟:將小礦石塊系在橡皮筋上,豎直沒入水中靜止,測出橡皮筋此時的長度l3

參考答案二
步驟:分別用細線系住糖果和小礦石,掛在刻度尺兩邊,將小礦石沒入水中,保持小礦石的位置不變,調節(jié)糖果位置使刻度尺再次保持水平,記下糖果到O點的水平距離l3

參考答案三
步驟:分別用細線系住糖果和小礦石,掛在刻度兩邊,將小礦石沒入水中,調節(jié)糖果、小礦石位置,使刻度尺再次保持水平,記下糖果和小礦石到O點水平距離l3、l4
.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小剛在“自制測力計”的實踐活動中,想知道橡皮筋伸長與所受拉力的關系,于是他取了原長l0=5cm的一條橡皮筋做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實驗次數(shù) 拉力F/N 橡皮筋長度l/cm 橡皮筋伸長(l-l0)/cm
0 0 5.0 0
1 0.1 5.5 0.5
2 0.2 6.0 1.0
3 0.3 6.5 1.5
4 0.4 7.0 2.0
5 0.5 7.5 2.5
請你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并填空:
F2:Fl=2:1,(l2-l0):(l1-l0)=2:1;
F3:Fl=3:1,(l3-l0):(l1-l0)=3:1;
F4:Fl=4:1,(l4-l0):(l1-l0)=
 

F4:F2=
 
,(l4-l0):(l2-l0)=2:1;
F5:F4=5:4,(l5-l0):(l4-l0)=
 

由此可得出結論:在一定范圍內,橡皮筋兩次的伸長之比
 
(選填“等于”或“不等于”)橡皮筋兩次所受拉力之比.
(2)小剛在假期一次野外學習考察中,在湖邊發(fā)現(xiàn)了一小塊礦石,他身邊帶有以下器材:刻度尺、橡皮筋、細線、飲水杯、標有20g的一塊糖果,請你幫助他利用身邊的器材設計實驗,測量小礦石的質量.寫出實驗步驟,并用字母表示測量出的物理量.
實驗步驟:
 

用已知量和測量出的物理量表示出小礦石的質量m=
 

(3)他想測量小礦石的密度,請你幫助他利用身邊的器材進一步設計實驗,并用字母表示出實驗步驟中要測量出的物理量.
實驗步驟:
 

用已知量和測量出的物理量表示出小礦石的密度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剛在“自制測力計”的實踐活動中,想知道橡皮筋伸長與所受拉力的關系,于是他取了原長l0=5cm的一條橡皮筋做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請你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并回答問題:
次數(shù) 拉力F/N 橡皮筋長度l/cm 橡皮筋伸長(l-l0)/cm
0 0 5.0 0
1 0.1 5.5 0.5
2 0.2 6.0 1.0
3 0.3 6.5 1.5
4 0.4 7.0 2.0
5 0.5 7.5 2.5
6 0.6 7.8
7 0.7 7.9
(1)表格中的空格處兩個數(shù)據(jù)依次應為
2.8
2.8
2.9
2.9

(2)畫出橡皮筋的伸長與受到拉力關系的物理圖象.
(3)由此實驗可得出結論:
在一定的彈性范圍內,橡皮筋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在一定的彈性范圍內,橡皮筋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剛在“自制測力計”的實踐活動中,想知道橡皮筋伸長與所受拉力的關系,于是他取了原長l0=5cm的一條橡皮筋做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實驗次數(shù) 拉力F/N 橡皮筋長度l/cm 橡皮筋伸長(l-l0)/cm
0 0 5.0 0
1 0.1 5.5 0.5
2 0.2 6.0 1.0
3 0.3 6.5 1.5
4 0.4 7.0 2.0
5 0.5 7.5 2.5
請你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并填空:
F2:F1=2:1,(l2-l0):(l1-l0)=2:1;
F3:F1=3:1,(l3-l0):(l1-l0)=3:1;
F4:F1=4:1,(l4-l0):(l1-l0)=
4:1
4:1
;
F4:F2=
2:1
2:1
,(l4-l0):(l2-l0)=2:1;
F5:F4=5:4,(l5-l0):(l4-l0)=
5:4
5:4

由此可得出結論:在一定范圍內,橡皮筋兩次的伸長之比
等于
等于
(選填“等于”或“不等于”)橡皮筋兩次所受拉力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小剛在“自制測力計”的實踐活動中,想知道橡皮筋伸長與所受拉力的關系,于是他取了原長l0=5cm的一條橡皮筋做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實驗次數(shù)拉力F/N橡皮筋長度l/cm橡皮筋伸長(l-l0)/cm
005.00
10.15.50.5
20.26.01.0
30.36.51.5
40.47.02.0
50.57.52.5
請你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并填空:
F2:Fl=2:1,(l2-l0):(l1-l0)=2:1;
F3:Fl=3:1,(l3-l0):(l1-l0)=3:1;
F4:Fl=4:1,(l4-l0):(l1-l0)=______;
F4:F2=______,(l4-l0):(l2-l0)=2:1;
F5:F4=5:4,(l5-l0):(l4-l0)=______.
由此可得出結論:在一定范圍內,橡皮筋兩次的伸長之比______(選填“等于”或“不等于”)橡皮筋兩次所受拉力之比.
(2)小剛在假期一次野外學習考察中,在湖邊發(fā)現(xiàn)了一小塊礦石,他身邊帶有以下器材:刻度尺、橡皮筋、細線、飲水杯、標有20g的一塊糖果,請你幫助他利用身邊的器材設計實驗,測量小礦石的質量.寫出實驗步驟,并用字母表示測量出的物理量.
實驗步驟:______.
用已知量和測量出的物理量表示出小礦石的質量m=______.
(3)他想測量小礦石的密度,請你幫助他利用身邊的器材進一步設計實驗,并用字母表示出實驗步驟中要測量出的物理量.
實驗步驟:______.
用已知量和測量出的物理量表示出小礦石的密度ρ=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小剛在“自制測力計”的實踐活動中,想知道橡皮筋伸長與所受拉力的關系,于是他取了原長l0=5cm的一條橡皮筋做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實驗次數(shù) 拉力F/N 橡皮筋長度l/cm 橡皮筋伸長(l-l0)/cm
0 0 5.0 0
1 0.1 5.5 0.5
2 0.2 6.0 1.0
3 0.3 6.5 1.5
4 0.4 7.0 2.0
5 0.5 7.5 2.5
請你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并填空:
F2:F1=2:1,(l2-l0):(l1-l0)=2:1;
F3:F1=3:1,(l3-l0):(l1-l0)=3:1;
F4:F1=4:1,(l4-l0):(l1-l0)=______;
F4:F2=______,(l4-l0):(l2-l0)=2:1;
F5:F4=5:4,(l5-l0):(l4-l0)=______.
由此可得出結論:在一定范圍內,橡皮筋兩次的伸長之比______(選填“等于”或“不等于”)橡皮筋兩次所受拉力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