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某汽車從甲地到丙地途經(jīng)乙地,從甲地到乙地的速度為v1,所用時間為t1,從乙地到丙地的速度為v2,路程為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汽車從甲地到丙地全程的平均速度為$\frac{{v}_{1}{t}_{1}+{s}_{2}}{{t}_{1}+\frac{{s}_{2}}{{v}_{2}}}$
B.若從甲到乙與從乙到丙的路程相等,則汽車從甲到丙全程的平均速度為$\frac{{v}_{1}+{v}_{2}}{2}$
C.若從甲到乙與從乙到丙的時間相等,則汽車從甲地到丙地全程的平均速度為$\frac{2{v}_{1}{v}_{2}}{{v}_{1}+{v}_{2}}$
D.求汽車從甲地到丙地全程的平均速度的思路為

分析 計算從甲地到丙地全程的平均速度,由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v=$\frac{s}{t}$可知,應先計算出全程的路程,再計算出全程的時間,最后根據(jù)速度計算公式計算出平均速度;據(jù)此對各個選項分析即可做出判斷.

解答 解:A、汽車從甲地到丙地全程s=s1+s2=v1t1+s2,時間t=t1+t2=t1+$\frac{{s}_{2}}{{v}_{2}}$,故汽車從甲地到丙地全程的平均速度v=$\frac{s}{t}$=$\frac{{v}_{1}{t}_{1}+{s}_{2}}{{t}_{1}+\frac{{s}_{2}}{{v}_{2}}}$;故選項A正確;
B、若甲到乙與從乙到丙的路程相等,即s1=s2,
從乙地到丙地的時間t2=$\frac{{s}_{2}}{{v}_{2}}$,總時間t=t1+t2=t1+$\frac{{s}_{2}}{{v}_{2}}$,
則汽車從甲地到丙地全程的平均速度v=$\frac{s}{t}$=$\frac{2{s}_{2}}{{t}_{1}+\frac{{s}_{2}}{{v}_{2}}}$=$\frac{2{s}_{2}{v}_{2}}{{v}_{2}{t}_{1}+{s}_{2}}$,故選項B錯誤;
C、若從甲到乙與從乙到丙的時間相等,即t1=t2,t=2t1,
汽車從甲地到丙地全程s=s1+s2=v1t1+s2,
則汽車從甲地到丙地全程的平均速度v=$\frac{s}{t}$=$\frac{{v}_{1}{t}_{1}+{s}_{2}}{2{t}_{1}}$,故選項C錯誤;
D、計算從甲地到丙地全程的平均速度,應根據(jù)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v=$\frac{s}{t}$先計算出全程的路程和時間,再利用v=$\frac{s}{t}$計算出從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從乙地到丙地的時間,最后根據(jù)速度計算公式計算出平均速度.故D正確.
故選AD.

點評 本題考查了求汽車的平均速度問題,熟練應用平均速度公式及其變形公式即可正確解題,解題時要注意,平均速度是物體的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值,求平均速度應先求出路程與所對應的運動時間.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所示為探究“磁生電”的實驗裝置.
(1)閉合開關,讓懸著的導體AB左右(選填“左右”、“上下”、“沿A向B”或“沿B向A”)運動時,電流表會發(fā)生偏轉.
(2)若保持導體AB不動,要產(chǎn)生感應電流,正確的操作是左右移動磁鐵.
(3)在這個實驗中,導體AB相當于電路中的電源(選填“用電器”、“電源”、“導線”或“開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現(xiàn)在多媒體教室大都安裝了表面粗糙的高清白幕布,這樣可以利用光的漫反射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學都能看到畫面,而且這種白幕布能反射各種(所有)顏色的光,使同學們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畫面;個別同學被前方高個子同學擋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這是因為光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的緣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所示,小明用蠟燭、焦距為l0cm的凸透鏡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
(1)凸透鏡固定不動,在圖1所示的位置時,燭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下,要使物體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應將蠟燭向下(填“上”或“下”)調(diào)整.圖示的成像原理與照相機 (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相同.
(2)若將蠟燭向右移動10cm,則應將光屏向右(選填“左”或“右”)移動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小華將兩支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分別置于如圖2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C、D兩處會得到清晰的燭焰像.這像是縮。ㄟx填“縮小”、“等大”或“放大”)的燭焰的像.用一厚紙板擋住A處的燭焰,在光屏上C(選填“C”或“D”)處仍能得到一個清晰的燭焰像.
(4)該實驗的“物”是指B(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橫線上).
A.不含燭焰的蠟燭       B.蠟燭的燭焰          C.蠟燭和燭焰的整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和燈泡電阻都保持不變,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由中點向左移動時,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電流表示數(shù)增大,電壓表示數(shù)不變,燈泡功率不變
B.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shù)都減小,電路總功率變小
C.電流表示數(shù)增大,電壓表示數(shù)不變,變阻器功率變大
D.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shù)都增大,電路總功率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將體積為V、平均密度為ρ的空心小球,先后放入燒杯甲和乙中,小球靜止后處于如圖所示的狀態(tài).如果甲、乙兩種液體的密度分別為ρ和ρ,小球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分別為F和F.則F=F;ρ;ρ>ρ.(選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力傳感器在電子秤中的應用

電子秤所使用的測力裝置是力傳感器.
常見的一種力傳感器由彈簧鋼和應變片組成,其結構示意圖如圖甲所示.彈簧鋼右端固定,在其上、下表面各貼一個相同的應變片.若在彈簧鋼的自由端施加向下的作用力F,則彈簧鋼發(fā)生彎曲,上應變片被拉伸,下應變片被壓縮.力越大,彈簧鋼的彎曲程度越大.
應變片結構如圖乙所示,其中金屬電阻絲的阻值對長度變化很敏感.給上、下金屬電阻絲提供相等且大小不變的電流,上應變片兩引線間電壓為U1,下應變片兩引線間電壓為U2,傳感器把這兩個電壓的差值U(U=U1-U2)輸出,用來反映力F的大。
金屬電阻絲的阻值隨溫度會發(fā)生變化,其變化情況如圖丙所示.為消除氣溫變化對測量精度的影響,需分別在上、下應變片金屬電阻絲與引線之間串聯(lián)一只合適的電阻,進行溫度補償.串聯(lián)合適的電阻后,測量結果不再受溫度影響.
(1)這種力傳感器是將力的大小轉換為電壓(電流/電壓)的裝置.
(2)外力F增大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
A.上、下應變片金屬電阻絲電阻都增大
B.上、下應變片金屬電阻絲電阻都減小
C.上應變片金屬電阻絲電阻減小,下應變片金屬電阻絲電阻增大
D.上應變片金屬電阻絲電阻增大,下應變片金屬電阻絲電阻減小
(3)傳感器輸出的電壓U隨外力F增大而增大.
(4)進行溫度補償時,應給上金屬電阻絲串聯(lián)阻值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的電阻,下金屬電阻絲串聯(lián)阻值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的電阻.
(5)如果未進行溫度補償,自由端受到相同的力F作用,該傳感器下應變片兩端的電壓U2冬天比夏天。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四幅圖中,能正確表示遠視眼(老花眼)成像規(guī)律和矯正做法的是( 。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現(xiàn)有“6V 3W”的L1和“6V 6W”的L2兩只小燈泡串聯(lián)后接在電路中使用時,為了使電路安全使用,電路兩端允許加的最大電壓為9V;若再把兩只小燈泡串聯(lián)后接到電源電壓為6V的電路中,燈泡L1(選填“L1”或“L2”)更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