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選)甲、乙兩同學沿平直路面步行,他們運動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所示,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同學比乙同學晚出發(fā)4s
B.4s-8s內(nèi),甲、乙同學都做勻速直線運動
C.0s-8s內(nèi),甲、乙同學通過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兩同學速度相等

A、由圖可知,甲同學是在4s時才開始行走,他比乙同學晚出發(fā)4s,故選項A正確;
B、4s~8s內(nèi),甲、乙的圖象都是一條直線,表明他們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都做勻速直線運動;故選項B正確;
C、0s~8s內(nèi),甲、乙通過的路程都是5m,則甲乙兩同學通過的路程相等;故選項C正確;
D、甲同學從4s開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時4s;乙同學從0s開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時8s,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不同,因此它們的速度不相等;故選項D錯誤.
故選AB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為“五千年文博園”里的石雕,它的大小跟真人差不多,石頭的密度是(約為人的3倍),則這尊石雕的質量約為(  )
A.2kgB.20kgC.200kgD.2000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夏天,用橡皮膜封閉一錐形瓶的瓶口,把錐形瓶放在冰水中后,瓶口的橡皮膜會向下凹,如圖,由此可知:該瓶內(nèi)氣體溫度降低,密度______(選擇“變大”、“不變”、“變小”).根據(jù)氣體密度的這種變化規(guī)律,發(fā)生火災時為了避免吸入燃燒后產(chǎn)生的有毒氣體,人應盡量貼近地面爬行的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小劉在幫爸爸用水槍噴水洗車時,發(fā)現(xiàn)當水槍朝向角度不同或水噴出的速度不同時,水射出的水平距離是不同的.由此,他進行了以下探究(如圖所示),相應的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一、表二:
表一:
水槍與水平線夾角水射出的水平距離/m
10°0.5
30°1.3
45°1.5
60°1.3
80°0.5
表二:

對以上探究,分析如下:
(1)離開噴嘴的水仍能在空中繼續(xù)向前,這是______的緣故.
(2)由表一,進行探究一時,應保持______不變.
得到結論是:______.
(3)由表二,進行探究二時,應保持______不變.
得到結論是:______.
(4)根據(jù)探究一的結論,舉出一個實際應用的例子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用簡單的圖象描述實驗結果,可以讓我們更容易從中找出規(guī)律.表示路程和時間關系的圖象,稱為“路程-時間”圖象,研究物體運動時,我們常用到它.一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測得其運動路程和時間的對應關系如下表所示:
路程/m305070100130
時間/s3571013
(1)請你根據(jù)上表,在坐標圖中畫出汽車從開始計時到計時結束全過程的“路程-時間”圖象.

(2)由圖象可以看出,勻速直線運動的“路程-時間”圖象的特點是______.
(3)根據(jù)圖象確定:汽車0-8s通過的路程是______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甲、乙兩輛小車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象如圖所示,由圖比較甲、乙兩輛小車運動的快慢,可判斷運動較快的是______車.甲車的速度大小為______米/秒.乙車在20秒內(nèi)通過的路程為______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小剛從家中出發(fā)到達彭城廣場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在返回過程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騎自行車.路程與時間圖象如圖所示.則步行的是圖中______段,小剛家到彭城廣場的路程為______m,小剛騎車的速度為______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一個乘客以2m/s的速度在長20m的車廂內(nèi)行走.當火車勻速前進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乘客用10s可以從車廂頭走到車廂尾
B.乘客從車廂頭走到車廂尾的時間多于10s
C.乘客從車廂頭走到車廂尾的時間少于10s
D.乘客從車廂頭走到車廂尾所用時間小于從車廂尾走到車廂頭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甲、乙兩個物體做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記時開始時,即t=0時,甲的速度是______m/s,乙的速度是______m/s.
(2)甲物體做的是______運動;
(3)從記時開始到第3s的時間內(nèi),______物體運動的路程較長(填“甲”或“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