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7.小明在做“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時:

(1)按圖1所示電路圖,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2實物連接起來,電壓表選用0~3V量程;
(2)檢查電路連接正確無誤后,閉合開關后,發(fā)現(xiàn)電流表示數(shù)為零,電壓表示數(shù)為電源電壓值,則電路中可能發(fā)生的故障是定值電阻R斷路;
(3)排除故障后開始實驗.前兩次的實驗數(shù)據(jù)已填在如表的表格內,第三次實驗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如圖3所示,請將如表表格中的空白處填寫完整.(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實驗次數(shù)電流/A電壓/V電阻/Ω測量結果
R=8.1Ω
10.302.58.3
20.262.18.1
31.6
(4)小明想測額定電壓為“3.8V”的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值(約10Ω).他的實驗步驟是:斷開開關,拆下定值電阻,將標有“3.8V”的小燈泡接入原電路定值電阻的位置,并將變阻器阻值調至最大;調整電壓表的量程;閉合開關,再移動滑片至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讀出電流表的示數(shù),算出小燈泡電阻.

分析 (1)按照電路圖,從電源正極開始,順著電流方向依次連接各元件到電源負極,補全電流路徑中的各個元件.
滑動變阻器選擇一上一下接線柱串聯(lián)在電路中.
電壓表選擇0~3V量程,并聯(lián)在定值電阻兩端.
(2)電流表示數(shù)為0,電路斷路,電壓表有明顯的偏轉,電壓表和電源連通,電壓表串聯(lián)在電路中,測電源電壓,可以判斷故障.
(3)電流表的讀數(shù):首先確定使用的量程,然后確定每一個大格和每一個小格代表的示數(shù).
利用第3次實驗的電壓和電流,根據(jù)R=$\frac{U}{I}$計算電阻.
求三次電阻的平均值為定值電阻阻值.
(4)測量定值電阻時,電壓表使用0~3V量程,
燈泡額定電壓為3.8V,電壓表測燈泡電壓,電壓表量程選擇0~15V,要更換電壓表的量程.

解答 解:(1)滑動變阻器有4個接線柱,使用時選擇一上一下接線柱,下面接線柱選定,上面接線柱任意選擇.
按照電路圖,從電源正極開始,依次經開關、滑動變阻器、電阻、電流表到電源負極,補全電路,電壓表選擇0~3V量程并聯(lián)在燈泡兩端,如圖:
(2)電流表無示數(shù),電路斷路,電壓表有明顯偏轉,電壓表與電源接通,電壓表并聯(lián)的部分斷路,所以定值電阻斷路.
(3)由實物圖知,電流表選擇0~0.6A量程,每一個大格代表0.2A,每一個小格代表0.02A,電流為0.2A,
R3=$\frac{U}{I}$=$\frac{1.6V}{0.2A}$=8Ω,
所以R=$\frac{8.3Ω+8.1Ω+8Ω}{3}$=8.1Ω.
(4)斷開開關,拆下定值電阻,將標有“3.8V”的小燈泡接入原電路定值電阻的位置,并將變阻器阻值調至最大;因燈泡的額定電壓為3.8V,故電壓表選擇0~15V,因為測定值電阻電壓時,電壓表選擇0~3V,所以要更換電壓表量程.
故答案為:(1)如上圖;(2)定值電阻R斷路;(3)如下表:

實驗次數(shù)電流/A電壓/V電阻/Ω測量結果
R=8.1Ω
10.302.58.3
20.262.18.1
30.21.68
(4)最大;電壓表的量程.

點評 本題考查了由電路圖畫實物圖的方法、電路故障、電流表的讀數(shù)、歐姆定律、減小誤差的方法、電流表量程的選擇等,涉及到的知識點較多,綜合性較強,給解題帶來難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7.為了驗證液體壓強的特點,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裝置,容器中間用隔板分成左右兩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圓孔用橡皮膜封閉.
(1)當橡皮膜兩側所受的壓強不同時,橡皮膜的形狀會發(fā)生改變.
(2)當容器左右兩側分別加入深度不同的水,且左側水面較低,會看到橡皮膜向左(填“左”或“右”)側凸出,說明液體壓強與深度有關.
(2)若要探究液體壓強是否與液體密度有關,容器左右兩部分分別注入不同的液體,保持右側的液面與左側的液面相平,觀察橡皮膜的形變得出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測量標有“2.5V  0.5W”小燈泡正常工作時的電阻,現(xiàn)有電流表、電壓表、開關各一個,兩個規(guī)格分別為“10Ω  1A”、“1kΩ  0.1A”的滑動變阻器,導線若干,電源(3V)一個.
(1)心顏同學根據(jù)題意算出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流大約是0.2A,于是她應選用規(guī)格為“10Ω 1A”的滑動變阻器,電流表選擇的量程應為0-0.6A.
(2)她接好電路后,閉合開關發(fā)現(xiàn)小燈泡特別亮,原因可能是閉合開關前滑片沒放在阻值最大處,也可能是滑動變阻器接兩個上接線柱.
(3)正確連接好電路后,閉合開關,小燈泡不亮,但電流表和電壓表都有讀數(shù),在不拆、換實驗器材的情況下,下一步的實驗操作應是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教室的照明電路,要求每個開關都能獨立控制兩盞燈.小寧設計了如圖所示的電路圖中,符合要求的是
(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2.為制作彈簧測力計,小明對彈簧的伸長與拉力的關系作了探究.如表是小明利用甲、乙兩根不同的彈簧做實驗時所記錄的數(shù)據(jù).
彈簧受到的拉力/N012345
甲彈簧的長度/cm6.06.57.07.58.08.5
乙彈簧的長度/cm6.07.08.09.010.011.0
(1)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
①在一定條件下,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②在拉力相同的情況下,甲彈簧伸長的長度比乙彈簧。ù/。
(2)如圖所示的A、B兩彈簧測力計分別使用了甲、乙兩彈簧,它們的外殼相同,刻度線分布情況相同.分析如表數(shù)據(jù)可知:量程較大的是 A(A/B)測力計,精度較高的是B(A/B)測力計.
(3)經實驗探究發(fā)現(xiàn):在拉力相同的情況下,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彈簧的材料、粗細、原長(彈簧不受外力時的長度)等均有關系,請設計一個簡單實驗,證實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彈簧原長有關.答:將一根彈簧截成長度不同的兩段,分別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兩根彈簧,比較彈簧伸長的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小明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來測量一個未知電阻的大。娫措妷3V,滑動變阻器標有“20Ω,1A”字樣).

(1)如圖甲所示,閉合開關后,發(fā)現(xiàn)電流表有示數(shù),電壓表示數(shù)為零,則電路故障可能是燈泡短路.
(2)斷開開關,排除故障再閉合開關,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動到某一位置時,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1.2V,電流表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圖甲中未知電阻的阻值大小為4Ω.
(3)小明同學又設計了如圖丙所示的電路,同樣可以測量未知電阻Rx的大小,其中R0是已知阻值的定值電阻,請在空格內把實驗步驟補充完整:
①閉合S、S1,用電壓表測出電源的電壓記為U;
②斷開S1,再用電壓表測出待測電阻R1兩端的電壓記為U1
(4)請用測量值U、U1和已知阻值的電阻R0的符號寫出待測電阻Rx的表達式:Rx=$\frac{{U}_{1}}{U{-U}_{1}}$×R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小琴在“探究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關系”的實驗中,可供使用的實驗器材有:電源(電壓恒為6V)、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各一個、阻值不同的定值電阻四個(5?、10?、l5?、20?),導線若干.

(1)圖1是小琴連接的實物電路,開關閉合前,應將滑動變阻器滑片移至d處(選填“c”或“d”).
(2)實驗時,小琴先把阻值為5?的電阻接入a、b間,閉合開關,移動滑片P,使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2.4V,記下相應的電流值;
(3)將5?的電阻換成l0?的電阻接入a、b間,閉合開關后,滑片P應向右(選填“左”或“右”)端移動,直至電壓表示數(shù)為2.4V,記下相應的電流值:
(4)再將10?的電阻換成15?的電阻接入a、b間,重復步驟(3);
(5)小琴在換用20?電阻做實驗時,發(fā)現(xiàn)電阻已經損壞,她靈機一動,利用現(xiàn)有的幾個電阻解決了這個問題.請你寫出小琴的做法:將5Ω和15Ω的電阻串聯(lián).
(6)實驗完成后,得到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實驗序號電壓U/V電阻R/Ω電流I/A
12.450.48
22.4100.24
32.4150.16
42.4200.12
分析數(shù)據(jù)可得:電壓一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7)用此電路也可以測量某未知電阻Rx的阻值,小琴同學按照圖2所示的電路圖連接電路,進行實驗.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保護電路、可以進行多次測量..小琴從參考書上看到,電壓表內阻雖然較大,在實際電路中也有一定電流通過.其測量值與真實值得關系是RX測<Rx真(選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霧、霜、露的形成現(xiàn)象都是自然界常見的物態(tài)變化,霧是液態(tài),其中與霧的形成屬同一類物態(tài)變化的是露的形成,這三種物態(tài)變化時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需要放出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7.如圖所示,斜面上靜止一個木箱,畫出木箱對斜面的壓力和木箱所受到重力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