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小明用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其中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小明把凸透鏡固定在50cm的位置不動,蠟燭放在圖中位置上,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了燭焰清晰的像,則該像是倒立、________的實像(選填:“放大”或“縮小”).李老師要求他在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的條件下,在光屏上成一個比原來大一些的實像,小明應當把蠟燭向________移動,同時把光屏向________移動.(選填:“左”或“右”)

縮小    右    右
分析:求出物距,根據物距和焦距的關系,判斷凸透鏡的成像情況.
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
解答:如圖,物距u=50cm-5cm=45cm,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光屏上成的像是實像,凸透鏡成實像時,要使像增大,物距要減小,像距要增大,所以凸透鏡位置不變時,蠟燭向右移動,同時光屏向右移動.
故答案為:縮;右;右.
點評:凸透鏡成像的四種情況和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變化,像距變化,像變化經常用到,一定要掌握.
凸透鏡成像的四種情況:
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f>v>f.
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v=2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v>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下表是小莉同學用如圖乙所示裝置分別測得水和鹽水在不同深度時,壓強計(U形管中是水)兩液柱的液面高度情況.

序號 液體 深度
h/mm
壓 強 計
左液面
mm
右液面
mm
液面高度差
mm
1 30 186 214 28
2 60 171 229 58
3 90 158 242 84
4 鹽水 90 154 246 92
(1)分析表中序號為1、2、3三組數據可得到的結論是:同種液體的壓強隨著
深度
深度
的增加而增加;比較表中序號為3、4兩組數據可得到的結論是: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
(液體)密度
(液體)密度
有關.
(2)為了進一步研究,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是否相等,因為乙裝置能探究液體向各個方向都存在壓強小明認為小莉利用壓強計探究液體壓強過于繁瑣,沒有必要,利用圖甲裝置即可.于是小明將圖甲裝置緩慢地浸入水中,他觀察到橡皮膜
向上凸
向上凸
.你認為若要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
裝置更適合,并說明理由:
甲圖不可以探究壓強與方向的關系,乙圖便于觀察,更加全面
甲圖不可以探究壓強與方向的關系,乙圖便于觀察,更加全面

(3)小莉同學在學習了液體壓強公式后,用公式對第1次實驗數據進行計算,得出金屬盒在30mm深處水的壓強是
300
300
Pa.她發(fā)現此時U形管壓強計兩邊液面高度差卻只有28mm,第2、3兩次實驗數據也有同樣結果.你認為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
橡皮膜產生壓強
橡皮膜產生壓強
.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研究液體壓強的實驗中,老師出示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并向裝置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此時你觀察到的現象是
橡皮膜向下凸
橡皮膜向下凸
,這說明:
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
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
.稍后老師用如圖乙的壓強計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規(guī)律,而小明認為沒必要,利用圖甲裝置即可.于是小明將圖甲裝置中的水倒掉后,把它緩慢地浸入水中(如圖丙),你將觀察到的現象是
橡皮膜向上凹
橡皮膜向上凹
.若要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
(填甲或乙)裝置更適合,請你說出最主要理由:
能測液體內部各個方向的壓強(或能放大將液體壓強的變化)
能測液體內部各個方向的壓強(或能放大將液體壓強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2屆遼寧省丹東七中九年級中考三模物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小捷用了9個紅色的發(fā)光二極管按“F”字樣鑲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蠟燭作光源,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為了確定凸透鏡的焦距,小捷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側,改變凸透鏡與光屏的距離,直到光屏上出現一個       (填“亮點”或“亮環(huán)”)為止,說 明 凸 透 鏡 對 光 線 有         作 用 (填 “會 聚 ”或 “發(fā) 散 ” ) ,測得它與凸透鏡中心的距離為10cm,確定出焦距f=         (填“5cm”或“10cm”)。
(2)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線上,調整光源、凸透鏡、光屏中心大致在_________,這樣做目的________________.
( 3 )小捷將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處后,再移動光屏,至到如圖所示位置,光屏上會出現清晰的         (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在放大鏡、照相機和投影儀中,成像情況與此類似的是      。如果她將光源再遠離凸透鏡一些,這時光屏應向       (填“左”或“右”)移動,以獲得清晰的實像。
(4)如果實驗中作為光源的“F”向下移動了,為了在光屏上看到完整地像,光屏應該向_____(填“上”或“下”)移動。
(5)如果將光源移至7cm處,凸透鏡此時成的是放大的       (填“虛像”或“實像”)。
( 6)實 驗 中 ,屏 上 已 成 清 晰 的 像 ,此 時 固 定 光源,換 用 一 個 焦 距 略 大 一 些 的 凸 透 鏡 進 行 實 驗 ,則 光 屏 需 向       (填“靠 近 ”或“遠    離 ” )凸 透 鏡 的 方 向 移 動 ,才 能 在 光 屏 上 再 次 成 清 晰 的 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3屆廣東省揭陽真理中學九年級中考模擬物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小明用9個紅色的發(fā)光二極管按“F”字樣鑲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蠟燭作為光源,又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實驗使用的凸透鏡焦距為10cm,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實驗時,首先調節(jié)光源、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2)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線上,小明將光源移至40cm時,在光屏上出現倒立、縮
小的     (選填“實”或“虛”)像;如果小明將光源移至8cm刻度時,他通過凸透鏡看到光源的     (選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虛像.
(3)同學們對小明使用的實驗裝置進行如下評價,其中錯誤的是(    )

A.與燭焰相比,實驗使用的光源不會晃動,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較穩(wěn)定
B.光源鑲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C.零刻度線刻在光具座標尺的中央,可直接測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鏡的焦距未知,則利用此實驗裝置不能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4)光源“F”放在15cm處,其大小如圖乙所示,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線上.
如果用遮光罩將凸透 鏡的上半部分罩住,則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2-2013學年廣東省九年級中考模擬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小明用9個紅色的發(fā)光二極管按“F”字樣鑲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蠟燭作為光源,又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實驗使用的凸透鏡焦距為10cm,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實驗時,首先調節(jié)光源、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2)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線上,小明將光源移至40cm時,在光屏上出現倒立、縮

小的     (選填“實”或“虛”)像;如果小明將光源移至8cm刻度時,他通過凸透鏡看到光源的     (選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虛像.

(3)同學們對小明使用的實驗裝置進行如下評價,其中錯誤的是(    )

A.與燭焰相比,實驗使用的光源不會晃動,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較穩(wěn)定

B.光源鑲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C.零刻度線刻在光具座標尺的中央,可直接測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鏡的焦距未知,則利用此實驗裝置不能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4)光源“F”放在15cm處,其大小如圖乙所示,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線上.

如果用遮光罩將凸透 鏡的上半部分罩住,則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