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13年4月20日8時08分四川蘆山發(fā)生7.0級地震,地震發(fā)生后,我解放軍迅速趕赴災區(qū),動用挖掘機挖土搶救人員,若挖掘機斗容為0.5立方米,已知泥土的密度為1.3×103kg/m3,則挖掘機挖滿泥土時泥土的質量為650kg,將它們挖到2米高的地方,挖掘機對泥土所做的功為1.3×104J.

分析 (1)已知泥土的密度,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鏟斗的容積,利用密度公式變形即可求出鏟斗內(nèi)泥土的質量.
(2)利用W=Gh即可求出挖掘機對泥土所做的功.

解答 解:(1)由ρ=$\frac{m}{V}$得:
泥土的質量m=ρV=1.3×103kg/m3×0.5m3=650kg;
(2)對泥土做功W=Gh=mgh=650kg×10N/kg×2m=1.3×104J.
故答案為:650kg;1.3×104

點評 本題考查密度公式的應用和功的計算,是一道基礎題,直接利用公式即可解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科學興趣小組同學利用一個重為G=5N的物體進行探究實驗.
(1)如圖1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F=10N,則運動過程中物體受到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為10N.
(2)如圖2所示,用F=10N的力把物體緊壓在粗糙的墻面上,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當撤去F后,物體下滑,物體在下滑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小陽學習了物理之后經(jīng)常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到實驗室做實驗.他從家里帶來一個土豆,測得體積為50cm3.小陽將它輕輕地放入盛滿鹽水的燒杯中,發(fā)球土豆漂浮在液面上,同時有鹽水從燒杯中溢出,他測得溢出鹽水的質量為54g.取g=10N/kg.求:
(1)土豆受到的浮力多大?
(2)土豆的質量多大?
(3)土豆的密度多大?
(4)要想使土豆下沉,你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并說明這樣做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哈氣(即緩慢地呼氣)”和“吹氣(即快速地呼氣)”是人們常見的兩個動作,如圖所示,甲圖為吹氣,使空氣流速變大,加快手中汗液蒸發(fā),使手的溫度降低,乙圖為哈氣,是通熱傳遞過改變內(nèi)能,使手的溫度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所示為在空中飛行的足球,足球所受的重力為4.5N,請在圖中畫出足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去年6月6日,最值得期待的天象“金星凌日”精彩呈現(xiàn),“金星凌日”的原理和日食類似,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在太陽內(nèi)部,氫原子核在超高溫下發(fā)生聚變(填“裂變”或“聚變”),釋放出巨大的核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導體產(chǎn)生的熱量與電阻大小的關系”,甲、乙兩瓶中裝有質量與初溫相同的煤油,甲瓶中銅絲的電阻比乙瓶中鎳鉻合金絲的。
(1)實驗中,將甲乙兩瓶中的電阻絲串聯(lián)的目的是控制電流相同,通電時間相同.
(2)實驗時,乙瓶中的溫度計示數(shù)升高的快,說明乙瓶電阻絲放熱多,由此得出的實驗結論是:在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導體的電阻越大,電流通過導體放出的熱量多.若乙瓶中的煤油質量為0.5kg,溫度計示數(shù)升高了10℃,則鎳鉻合金絲消耗了1.05×104J的電能.(已知c煤油=2.1×103J/(kg•℃),不計熱損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小龍通過實驗“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過程如下:
(1)他按照如圖組裝實驗器材后,還需補充一個測量儀器的是:秒表.
(2)補全儀器后,給水加熱至90℃時開始計時,讀取溫度計數(shù)并將數(shù)據(jù)記錄在如表中.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水從t=5min時開始沸騰;水的沸點T=99℃.
t/min012345678
T/℃909294969899999999
(3)根據(jù)數(shù)據(jù)可以推斷,在其他條件都不變的情況下,在t=8min后繼續(xù)加熱,水的溫度會不變(選填“升高”、“不變”或“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超聲波已經(jīng)在很多領域都有了應用,最近超聲波被研制成武器了,當超聲波達到一定能量時就有很大的破壞力.如果要阻擋這一武器的襲擊,可使用一層( 。
A.金屬材料B.絕緣材料C.真空材料D.絕緣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